附子溫中湯

附子溫中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衛生寶鑑》卷二十三。具有溫中健胃之功效。主治中寒腹痛自利,米谷不化,脾胃虛弱,不喜飲食,懶言語,睏倦嗜臥。

基本介紹

  • 名稱:附子溫中湯
  • 出處:《衛生寶鑑》卷二十三
  • 組成:乾薑、黑附子、人參、甘草、白芍藥、白茯苓、白朮、草豆蔻、厚朴、陳皮
  • 功用:溫中健胃
  • 主治:中寒腹痛自利,米谷不化,脾胃虛弱,不喜飲食,懶言語,睏倦嗜臥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乾薑(炮)、黑附子(炮,去皮臍)各七錢,人參(去蘆)、甘草(炙)、白芍藥、白茯苓(去皮)、白朮各五錢,草豆蔻(面裹煨,去皮)、厚朴(姜制)、陳皮各三錢。

用法用量

上㕮咀。每服五錢或一兩,以水二盞半,加生薑五片,煎至一盞三分,去滓,食前溫服。

功用

溫中健胃。

主治

中寒腹痛自利,米谷不化,脾胃虛弱,不喜飲食,懶言語,睏倦嗜臥。

方義

本方由理中湯與真武湯合方,並加味化裁而成,主治素體中焦虛寒,復被寒邪所中所致的脾失運化,氣機阻滯之證。方用理中湯溫運中焦,補益脾胃為主;真武湯溫陽化氣行水為輔;佐以草豆蔻、厚朴芳香化濁,和中導滯;陳皮調肝益脾,理氣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溫中補虛,理氣健脾之功。

附方

名稱:厚朴溫中湯
組成:厚朴(姜炒)八分,乾薑七分,甘草(炒)六分,木香五分,陳皮八分,茯苓八分
用法:上銼一劑。加生薑三片,大棗二個,水二鐘,煎八分服。
主治:脾胃虛冷,心腹脹滿疼痛
出處:《明醫指掌》卷五
名稱:丁香溫中湯
組成:人參(去蘆)、甘草(炒)、乾薑(炮)、白朮(銼)、青皮(炒)、陳皮(洗,去皮)、半夏各等分,丁香減半
用法: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空心溫服
主治:脾胃不和,嘔吐不已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〇〇引《經驗方》
名稱:正氣溫中湯
組成:藿香、白朮、厚朴、陳皮、半夏、茯苓、白芷、桔梗、大腹皮、蘇葉、甘草、乾薑、桂心
用法:水煎服
主治:夏月受寒腹痛者
出處:《傷寒全生集》卷二

重要文獻摘要

《衛生寶鑑》:“附子溫中湯:治中寒腹痛自利,米谷不化,脾胃虛弱,不喜飲食,懶言語,睏倦嗜臥。乾薑(炮)、黑附子(炮,去皮臍)各七錢,人參(去蘆)、甘草(炙)、白芍藥、白茯苓(去皮)、白朮各五錢,草豆蔻(面裹煨,去皮)、厚朴(姜制)、陳皮各三錢。上十味㕮咀,每服五錢,或一兩,水二盞半,生薑五片,煎至一盞三分,去滓,溫服,食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