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賴耶識的別名,義為執持,言此識之力,能執取維持善惡業因,及有情身體,使不破壞。阿陀那識因第八識執持色心諸法的種子而得名,為十法界所共有。 ...
但在地論中,對此阿梨耶識的解釋,不唯與玄奘一系不同,其相州南北兩派所見亦不相同。南道派慧遠之《大乘義林章》卷三載,阿陀那識為無明痴闇之妄識,阿梨耶...
(一)八識之三種分類︰即真識、現識、分別事識。關於三識之體,諸家之間有異說。《大乘義章》卷三(末)雲,第八阿黎耶識亦名真識,第七阿陀那識亦名現識,前...
佛法唯識學中的“八識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阿賴耶。前五識是感識,認識具體對象;後三識具有抽象的感念,並非直覺。第八識是社會階層的...
阿陀那識是第七分別識,訶惡生死、欣羨涅槃,別而分之,是二乘識。”即將攝論師所立的“九識”中的後三識,別立為“佛乘識”、“菩薩識”、“二乘識”。 ...
而阿賴耶識,才是第八識,即阿陀那識,即五陰中的識陰,這就叫真妄同體,鏡子的真假二面,在這裡就重要區別了!阿賴耶識就是妙明真心的妄識,而阿賴耶,就是真正的...
阿陀那識和阿賴耶識,為何到修行後期會不一樣,《解深密經》是世尊涅盤不久前講的,代表把眾生帶到一個境界後,再講更深的法,讓你了解一乘佛法。《法華經》是...
[pre]《深解密經》:“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阿陀那識,即是阿賴耶識;凡,是指未得解脫法的凡夫;愚,是指雖...
同時,真諦保留了初期唯識原有的古義,依阿陀那識原有的執取性來說明染污意的功能,並提出阿陀那識即是染污意。後期的論書將“阿陀那識”的涵義進行區分,將“...
事實上,人們現前看到的每一幀畫面,都會在內心深處(佛教稱為“阿陀那識”“阿賴耶識”)留下印跡(佛教稱為“種子”)。此類惡搞形象,播下的是不良的種子。《楞伽...
(二)妄識中之變易生死,繫於第七識(阿陀那識)中緣照無漏法所受之果報。亦有三種之別:(1)初地以前菩薩所受之身,(2)初地以上所受之身,...
《瑜伽師地論》)丶無垢識(《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大方等大集經》)丶阿陀那識(《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丶藏識(《華嚴經》《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這一“心”,在《十地經論》中又被說成是心識即“阿黎耶識”。它說:“是凡夫如是愚痴顛倒:常應於阿黎耶識及阿陀那識中求解脫,乃於余處我、我所中求解脫...
阿賴耶識者,謂能攝藏一切種子,又能攝藏我慢相故。又復緣身為境界故,又此亦名阿陀那識,執持身故。最勝意者,謂緣藏識為境之識,恆與我痴我見我慢我愛相應...
此“無明住地”,吉藏《勝鬘經寶窟》卷中末“即指妄想心體”,而此“心體”,《大乘義章》卷三末特指“八識”中的第七識,即“阿陀那識”。阿陀那識有八...
第八識如來藏心體,在大乘法中說他叫作阿賴耶識、阿梨耶識、真如心、異熟識、所知依、阿陀那識、無垢識;在禪宗裡面,把這個能夠穿越時空的心,說是真如、本地...
必須到十地菩薩滿心,即金剛道現前,一剎那間,永斷世間二障種子,轉第八識成大圓鏡智,此時捨去異熟之名,而稱為阿陀那識,此即金剛道後異熟空。...
到了佛果位,此識純淨無漏,不是有漏業所支配招感的異熟果,就不名異熟識,而名阿陀那識了。 [1] 參考資料 1. 善惡業果位 .佛學知識[引用日期2012-12-06]...
唯識觀大綱阿陀那識論能知的地位差別上之所知諸法人心所緣有為現行境之本質與影像關係種子法爾熏生頌為無為漏無漏對觀頌遣虛存實唯識觀之特勝義...
何緣知有廣分別義?云何應知?答:由此建立是佛世尊最深密記,是故不說。如世尊言: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在心識論方面,真諦繼承“一種七現”的“一心論”而提出“一意識論 ”,主張阿陀那識即是染污意;唯識今學強調別體別用的“諸識差別”,區分阿陀那識與末那識...
(3)心意識相品,敘說阿陀那識、阿賴耶識、一切種子心識、心,並說明與六識之俱轉。(4)一切法相品,敘說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等三性。(5)無自性...
《解深密經·心意識相品》最後有著名的一偈:“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般若毱多責難說,按照你們大乘唯識學者的...
第一節 識、阿賴耶與阿賴耶識一、心、意、識二、“阿賴耶”的雙重語義三、阿賴耶識何以成為必要第二節 阿陀那識與阿賴耶識一、作為執受識的阿陀那識二、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