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20世紀偉大小說家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作品《阿達》,全名為《阿達,或激情的快樂———家庭紀事》,是納博科夫的第六部英語小說,也是他整個創作中最長的一部作品 ,寫於 1963年至 1968年 ,1969年4月由紐約WcGraw Hill出版社第一次出版。《阿達》的問世 ,如同作者另一篇
風靡全球的小說《
洛麗塔》一樣 ,產生了巨大反響與影響。
作品介紹
《阿達》是納博科夫自認為寫得最好的小說,《阿達》是納博科夫整個創作中最長的一部英文小說 ,也是最難解讀的作品之一 ,被稱為文學母題的百科全書 ,
互文性是該小說的寫作特點。納博科夫通過對前人文本的
戲擬模仿 ,與作者進行對話 ,並始終站在反方的立場上 ,對傳統的道德觀念和思想進行顛覆 ,從而確立一種新的話語。
《阿達》是納博科夫晚年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他本人最長最鐘愛的一部大作。但因其晦澀難懂而使不少評論家望而卻步。《阿達》的問世,如同作者另一篇風靡全球的小說《
洛麗塔》一樣,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並引起了一場爭論。著名文藝評論家阿佩爾在《紐約時代》 雜誌書刊欄首頁發表文章, 稱讚作者又創作了“一部偉大的藝術作品”,說納博科夫本人已經與當代文學的三大巨擘
普魯斯特、
喬伊斯、
卡夫卡並駕齊名。還有一位批評家要求授予納博科夫諾貝爾文學獎, 聲稱:“如果納博科夫不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話, 那唯一的原因只能是該獎不配納博科夫。”
在讀者界裡,《阿達》同樣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雖然沒有《
洛麗塔》那樣風靡全球,但在美國依然是當年度暢銷小說之一,名列排行榜第四,僅次於《
教父》 、《
愛情機器》和《一位裁縫師的自白》 。
小說的梗概大致是:1884 年夏天,小說的男主人公15歲的少年萬溫來到阿爾季斯莊園姨媽家做客。姨媽瑪林娜有兩個女兒,小女兒名叫柳謝塔, 才8 歲。大女兒阿達12 歲,過幾天就是她的命名日。阿達不僅長得漂亮,而且顯得早熟,“性感少女” 般地迷人。萬溫剛一
到來, 立即被阿達吸引住了。阿達對表哥的到來也感到高興, 因為有了一個玩耍的男孩夥伴。於是她帶著萬溫參觀莊園,與表哥一塊兒玩各種遊戲,兩人每天形影不離, 玩得非常快活。不久, 兩人漸漸地體驗到一種難以名狀的情感:不可一日不見,即使晚上睡覺時也是夢想著對方。隨著在一起相處的日子越來越多,這種感情的發展也越來越快,互相渴望著對方,特別是男主人公萬溫對表妹的占有欲越來越強烈。起初, 他們偷偷地接吻,繼而相互擁抱,觸摸,終於有一天在大家都去看戲的晚上,他們藉口留了下來,在玩樂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偷吃了人類的“
禁果”。自從嘗到了“禁果”的甘甜之後,他們的關係一發不可收拾,兩人利用一切場合,尋找一切機會,隨時隨地享受偷吃“ 禁果”甘甜的快樂。陽台上,浴室里,草叢中,樹林裡,閣樓上,琴房裡,處處都留下了他們縱享激情快樂的美好回憶。遺憾的是,暑假結束了。萬溫不得不告別美麗的阿爾季斯莊園,離開心愛的表妹阿達。分別前,兩人在林中發誓,私訂終身。分別後, 兩人用暗語通信,互吐思念之情。以後, 每年的假期萬溫都來到阿爾季斯莊園, 與阿達一起共度歡樂的時光, 同享激情的快樂。但是,他們的幽會不時被妹妹柳謝塔打攪,柳謝塔總是好奇地纏著萬溫要和他一起玩。因而,萬溫和阿達不得不想出各種辦法支走這個小淘氣鬼,或哄或騙,或打或罵,甚至恐嚇威脅。隨著歲月的流逝, 柳謝塔漸漸長大了,出落成一個標緻的大姑娘。她不僅知道了姐姐阿達與表哥萬溫之間是怎么一回事,而且也深深地愛上了表哥, 不惜以身相許。但是風流的表哥在和她玩玩之後,卻不能給她任何許諾。深感痛苦的柳謝塔自知無法取代姐姐在表哥心中的位置,得不到萬溫的愛情,遂跳江而死, 成了愛情的犧牲品。萬溫與阿達的這種關係一直持續了10 多年。這期間,萬溫已大學畢業,開始了醫生生涯。阿達也繼承了母親的職業,進入了演藝界。一次,萬溫的父親傑蒙到萬溫的寓所里來看望兒子,無意中發現了阿達也在這裡,他問萬溫是怎么回事。萬溫吞吞吐吐, 不敢正面回答。傑蒙猜到了兒子的 難言之隱 , 於是與兒子進行了一場嚴肅的交談。原來, 萬溫與阿達是同胞兄妹。20 多年前,萬溫的父親傑蒙和阿達的母親瑪林娜曾是一對人,他們在一起生下了萬溫。後來由於瑪林娜演藝的職業生涯使她東奔西飛,不能經常在家照顧兒子和丈夫,於是她把這一職責交給了孿生妹妹阿克娃。天長日久,傑蒙與阿克娃的感情日漸篤深,二年後,傑蒙突然宣布與阿克娃結婚。瑪林娜只好自食其果,帶著痛苦和腹中的阿達嫁給了傑蒙的同齡堂弟丹尼拉。1884 年,當萬溫來到阿爾季斯莊園時,他的母親阿克娃已因病去世。在父親的苦苦勸阻下, 萬溫答應與阿達分開。1905 年,阿達與一位名叫安德烈的男子結了婚。但在此期間,他們仍不時地安排約會。與此同時,萬溫與阿達的親人也相繼謝世。1922 年, 當丈夫安德烈去世之後,阿達立刻飛往
瑞士,與萬溫匯合,兩人甜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們不時地外出捕捉蝴蝶,上山散步, 撰寫回憶錄,回憶當年的風流往事。本篇故事即是他們的回憶記錄。
閱讀《阿達》, 我們始終感覺到作品的對話性、辯論性和顛覆性。話題可能是某種思想或觀念, 對象可能是某個作家或人物, 等等。在對話和辯論中, 作者始終以反傳統的面貌出現, 即充當反方的角色, 將傳統的思想和觀念顛覆, 樹立一種新的話語。《阿達》開篇即戲仿
列夫·托爾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的篇首語“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 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將它換成“ 幸福的家庭各各不同, 不幸的家庭家家相似”。在這句話中看似只換了一個詞, 但整個句子的意思全顛倒了。如果說《
安娜·卡列尼娜》中重點講述的是各各不同的幾個不幸家庭的故事,那么在《阿達》中,納博科夫則強調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幸福家庭: 即萬溫與妹妹阿達組合的家庭。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因外遇伏倫斯基而導致了自己和家庭的不幸, 然而在《阿達》中,萬溫與妹妹阿達的結合卻是那么的幸福。這裡, 我們明顯地感覺到納博科夫在與托爾斯泰進行著某種對話,顛覆了後者的倫理道德觀念,提出了自己的家庭道德觀。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中,禁止與血緣親屬通婚或發生性關係( 即亂倫禁忌) 是人類的共識,現實生活中這種亂倫關係為人們所不齒。即使在文學作品中,雖有不少作品對這種關係進行過描寫,但卻沒有哪一位作家像納博科夫那樣如此公開大膽地描寫兄妹關係的無忌,並聲稱這種關係的正常和美好。恰恰相反,在諸多亂倫母題的作品中,我們讀到的,要么是主人公只有精神上亂倫的慾念和渴望,而無實質性的亂倫行為,如戴維·勞倫斯《
兒子與情人》中的莫雷爾太太對兒子的渴望,
威廉·福克納《
喧譁與騷動》中的昆丁對妹妹的慾念;要么雖然發生了亂倫行為,但完全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的,如
索福克勒斯《
俄狄浦斯王》 中的
俄狄浦斯弒父娶母;要么即使有亂倫行為,也是暗中往來,偷雞摸狗,決不張揚,如
曹禺《
雷雨》中後母
繁漪與
周萍的通姦;在作者的另一篇同一題材小說《
洛麗塔》中,主人公亨伯特也不敢向外暴露自己與繼女洛麗塔之間的實質關係,而以父女家庭遮人耳目。總之,在以往的諸多文學作品中所描寫的亂倫現象都是犯忌的,屬於被禁止行為之列。凡是有亂倫行為哪怕是只有亂倫意念的人,都要受到懲罰,這是一項傳統的遊戲規則。莫雷爾太太在失去了“情人”兒子之後,作為感情上的無家可歸者,在一無所有中一步步走向死亡;昆丁在企圖保護妹妹凱蒂的貞操完全失敗後,於精神毀滅和心靈絕望中了結了生命;
俄狄浦斯在知道了真相後刺瞎了自己的雙眼;繁漪不堪心靈的重負,最後走進了瘋人院;亨伯特終於良心發現,在殺死情敵後被捕入獄卒死獄中。總之,亂倫禁忌,這是人類生活的道德準則,違背不得,誰要是違背了,破禁犯忌了,必然走向命運的悲劇結局,走向不幸。
然而,當我們閱讀《阿達》時,我們的觀念被顛覆了,傳統禁忌被推翻了,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另外一個世界,體驗的是另一種感覺。故事發生地阿爾季斯莊園,這是一個人世間的世外樂園。在這個樂園裡,不僅自然界呈現出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而且這裡人們的生活也是像自然界一樣自由自在, 無拘無束, 其樂融融。我們的主人公們就是在這樣的自然環境裡, 走進了人的自然本態, 展現了人的自然本能, 體驗著人的自然情感, 享受著激情的快樂。這裡沒有什麼禁忌,只有人性與自然的和諧——靈與肉的統一。這裡我們感覺不到主人公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任何羞怯感和犯罪感,相反,卻和主人公們一道體驗著生命激情歡暢淋漓流瀉的快感。如果說,萬溫與阿達最初幾年在阿爾季斯莊園的“
浪漫史”只能算作不更事少年男女在一起的玩耍和遊戲( 當時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是同胞兄妹) ,那么,幾年之後,當他們都已長大成人,特別是在傑蒙告訴兒子真相以後,萬溫與阿達如果再繼續發生性關係就是犯大忌了。按照傳統作品的處理方法,萬溫聽到父親的話後,會感到震驚,並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雖不至於刺瞎雙眼,但最起碼應該停止這種關係。然而我們的主人公卻不是這樣,他為這件事被父親發現了感到懊喪。迫於父親的壓力,他雖口頭答應離開,但實際上並沒有放棄與阿達的約會,最後發展到與阿達同居,兩人幸福和諧地生活著,直至老死。這裡,一切都顛倒了過來。傳統文學批評認為, 任何一部作品都應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而不是作者的
杜撰世界,應該提出和解決人類社會的重大問題,對讀者有所教益。但納博科夫卻終生反對所謂的“思想文學”,反對在他的作品中尋找道德的說教和直接的教育意義。他認為,文學既不教你什麼,也不回答“什麼是生活的意義”等問題,它具有獨立存在的價值,即給人們帶來“審美的愉悅”,一種與“其他存在形式相關的一種感覺,在這裡,藝術( 好奇心、柔情、善良感和興奮) 是標準 ”。 當讀者感覺到“一陣突然的冷顫” ,“毛髮倒豎” , 而這種效果不是因為實際的寒冷而是由於作者文字的敘述力量,此刻,該書的目的就達到了。
《阿達》的故事即是納博科夫上述思想的最好說明。在這篇故事中,從頭至尾沒有涉及任何重大的社會問題,也沒有進行道德說教。副標題雖為”家庭
紀事”,但卻不像傳統的家庭紀事小說那樣,通過一個家庭( 家族) 的興衰史來反映社會的變遷,也沒有通過家庭成員命運的發展來給予任何道德警示,甚至對主人公的生平傳記即生活中的大事件這些最基本的要素也是略帶而過。相反,對阿爾季斯莊園,對主人公萬溫與阿達的羅曼史卻不惜筆墨,重金描繪,呈一種自然狀態,讓你和主人公們一道享受“多么自由,多么無拘無束的愛情”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