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方索五世為葡萄牙國王杜阿爾特一世之子,生於辛特拉。他在1438年父王去世後即位,當時才六歲,無法管理國家。本來根據國王的遺囑,應該是由母親阿拉貢的列昂納拉攝政;但是在市民和商人的支持下,杜阿爾特的另一個弟弟佩德羅王子逼走了嫂子,自己當上了攝政王。這位攝政王從小就喜歡遊歷各地,去過不少地方,因此得了一個雅號“七次向世界出發之王子”(o Infante das Sete Partidas do Mundo)。他一方面和他的弟弟恩里克王子一起大力發展航海事業,繼續探索南大西洋(1443年到達維德角、1446年到達幾內亞);另一方面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而對貴族作了很大的讓步,貴族的勢力從而得到了加強。這位王子的最大貢獻應該是編撰了《阿方索法典》,把當時的法律進行了系統的彙編。約翰內斯·古登堡的印刷技術也在此時傳入了葡萄牙。葡萄牙“非洲的”阿方索五世
1475年,阿方索五世與卡斯蒂利亞國王恩里克四世的女兒胡安娜結婚。他因而於恩里克四世去世後覬覦卡斯蒂利亞王位,1476年率領一支葡萄牙軍隊侵入了鄰國。結果在卡斯蒂利亞王位繼承戰爭中被伊莎貝拉一世女王擊敗。阿方索五世被迫簽署阿爾卡索瓦什和約,放棄對卡斯蒂利亞王位的一切要求。但是在其中的托洛戰役(Batalha de Toro)中,湧現了一名可歌可泣的英雄,他的名字叫做阿爾費雷斯·杜阿爾特·德·阿爾梅達(Alferes Duarte de Almeida)。當時卡斯蒂利亞騎兵沖亂了葡萄牙的陣型,試圖一舉奪取葡萄牙王旗,從而迅速結束戰鬥。阿爾費雷斯便是旗手。面對幾名敵人的包圍,他還是死死的握緊王旗;敵人揮劍削下了他的右手,他便用左手繼續高舉大旗;敵人揮劍又削下了他的左手,他便用兩個手腕護住王旗,同時用牙齒緊緊咬住旗桿,寧死也不讓敵人奪去這面旗幟。周圍的士兵見狀深受感動,奮力拚殺,保護著這位英雄旗手和王旗突出了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