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泰盤羊

阿爾泰盤羊

阿爾泰盤羊(Ovis ammon ammon):是牛科、盤羊屬物種。雄性肩高可達120厘米,體重可達200千克。雄性的彎角粗大,長達1米以上,向下扭曲呈螺旋狀,外側有環棱;雌性的角非常短,而且彎度不大。毛的顏色從淡棕色至白灰色,胸、腹部的顏色淺一些。脖子白色,沒有類似赤羊的鬃毛。腿比較長,身材比較瘦,與其它野綿羊相比其爬山技巧比較差,因此在逃跑時一般避免逃向太陡峭的山坡。

是群聚動物,其習性與其它野生綿羊一樣。在發情期外雄羊和雌羊各自形成約5至10頭羊組成的群。發情期在冬季,這樣幼羊可以在春季出生。以草和樹葉為生。分布於蒙古、哈薩克斯坦、中國和俄羅斯的邊界山脈。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爾泰盤羊
  • 拉丁學名:Ovis ammon ammon
  • 別名:盤羊指名亞種、阿勒泰盤羊、西伯利亞盤羊、阿爾泰羊
  • 外文名:Altai Argali wild sheep
    Altai Argali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偶蹄目
  • 牛科
  • 盤羊屬(綿羊屬)
  • 盤羊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亞綱真獸亞綱
  • 亞科羊亞科
  • 亞種:阿爾泰盤羊
  •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 保護級別:近危(NT)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動物學史,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保護級別,

動物學史

2011年《世界哺乳動物手冊》(THE MAMMALS OF THE WORLD)將盤羊的9個亞種確定為9個不同的物種。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25日版也採用了這個定位。但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0年3月13日的版面上,阿爾泰盤羊仍然是盤羊指名亞種Ovis ammon ammon)。

形態特徵

阿爾泰盤羊軀體粗壯,雄性體重97-180千克,雌性體重43-100千克;肩高85-140厘米,體重65-185千克。世界上有9個盤羊亞種,阿爾泰盤羊是其中最大的野羊,擁有最大的角。 角有圓形的前緣,有嚴重的波紋,當完全發育時,將形成一個完整的圓形。 沒有下頜的角和頭骨可重達34 公千克。冬天的顏色一般是帶灰色的淺棕色。 臀部、腹部、小腿和面部呈白色。 夏季被毛更短更輕,上部有均勻的棕色和白色斑點,臀部斑塊僅比背部略淺。這個亞種不會長出頸圍。
肩高等於或低於臀高。頭大頸粗,尾短小。四肢粗短,蹄的前面特別陡直,適於攀爬於岩石間。有眶下腺及蹄腺。乳頭1對,位於鼠鼷部。通體被毛粗而短,唯頸部披毛較長。體色一般為褐灰色或污灰色,臉面、肩胛,前背呈淺灰棕色,耳內白色部淺黃色,胸、腹部,四肢內側和下部及臀部均呈污白色。前肢前面毛色深暗於其他各處,尾背色調與體背相同,雌羊的毛色比雄羊的深暗。
年齡可以通過計算盤羊角間隔來確定。阿爾泰盤羊的角平均長1.5 米。雌雄均有角但形狀和大小均明顯不同。雄性角特別大,呈螺旋狀扭曲一圈多,角外側有明顯而狹窄的環棱,雄羊角自頭頂長出後,兩角略微向外側後上方延伸,隨即再向後下方及前方彎轉,角尖最後又微微往外上方捲曲,故形成明顯螺旋狀角形。

棲息環境

阿爾泰盤羊是典型的山地動物,喜在半開曠的高山裸岩帶及起伏的山間丘陵生活,在海拔5000米以上山區的高寒草原、高寒荒漠、高寒草甸等環境中,夏季常活動於雪線的下緣,冬季棲息環境積雪深厚時,它們則從高處遷至低山谷地生活,有季節性的垂直遷徙習性。 該物種在蒙古、哈薩克斯坦、中國和俄羅斯的邊界山脈自由遷徙。大多數種群主要居住在蒙古西部。作為一種高山物種,它們更喜歡生活在300-5800米尺之間的海拔,在植物的較高海拔處。阿爾泰盤羊非常適應生活在低溫和食物供應稀缺的惡劣條件下生存。

生活習性

一般3-5或數十隻為一群。主要在晨昏活動,冬季也常常在白天覓食。發情期在冬季,這樣幼羊可以在春季出生。以草和樹葉為生,以禾本科、蔥屬以及雜草為食。盤羊善於爬山,比較耐寒。盤羊的主要天敵是狼和雪豹。
盤羊的腿比較長,身材比較瘦,與其它野綿羊相比其爬山技巧比較差,因此在逃跑時一般避免逃向太陡峭的山坡。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爾泰山脈及其附屬山脈薩彥嶺、準噶爾和阿爾泰內戈壁山脈、烏姆努戈維和多爾諾戈維草原山脈,蒙古草原中部的一些低山、汗肯特山脈和康蓋山、西伯利亞南部、俄羅斯亞洲區阿爾泰地區。
阿爾泰盤羊
阿爾泰盤羊分布圖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0年 ver3.1——近危(N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