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希爾-克洛德·德彪西
- 外文名:Achille-Claude Debussy
- 國籍:法國
- 民族:法蘭西人
- 出生地:法國
- 出生日期:1862年8月22日
- 逝世日期:1918年3月25日
- 職業:作曲家
人物簡介,生平,
人物簡介
阿希爾-克洛德·德彪西(法語: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法國作曲家。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樂《大海》,《牧神午後前奏曲》,鋼琴曲《前奏曲》和《練習曲》,而他的創作最高峰則是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
德彪西被認為是印象派音樂的代表,雖然他本人並不同意並設法遠離這一稱謂。一些作家如羅伯·施密茲(E. Robert Schmitz),塞西·格雷(CecilGray)認為德彪西是一位“象徵主義者”而非“印象主義者”。《新格羅夫音樂辭典》內文也寫到,將德彪西的音樂美學稱為“印象主義”是不盡準確的。不管怎樣,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藝術的薰陶。他在馬斯奈等前輩作曲家開創的法國音樂傳統的影響下,結合了東方音樂,西班牙舞曲和爵士樂的一些特點,將法國印象派藝術手法運用到音樂上,創造出了其別具一格的和聲。其音樂對自他已降的作曲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生平
德彪西一家原是農民世家,在約1800年他們由勃艮第遷至巴黎。其祖父是販酒商,後則成為一名木匠。而德彪西的父親曼紐-阿希爾(Manuel Achille)則曾在海軍當步兵七年,後來與妻子維多林定居聖日耳曼昂萊並經營一家瓷器店。克勞德於1862年8月22日出生於聖日耳曼昂萊,他也是曼紐夫婦的頭一胎。曼紐希望他的兒子成為一個海員。1870年普法戰爭期間,德彪西舉家搬遷到坎城的姑姐克萊門汀(Clementine)家。克萊門汀為克勞德安排了鋼琴課,由一位叫讓·西汝蒂(Jean Cerutti)的義大利人擔任教師。
1871年9歲的小德彪西獲得曾是蕭邦學生的Marie Mauté de Fleurville的關照,1872年,德彪西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在那裡學習了12年,他的作曲課、音樂理論及歷史課、和聲課、鋼琴課、風琴課、聲樂課老師們,幾乎都是當時的知名音樂家。包括塞扎爾·弗蘭克。德彪西是一個看譜就能知音的學生,他的鋼琴彈奏得非常出色,可以進行專業演奏,他演奏過貝多芬、舒曼和韋伯的鋼琴奏鳴曲,蕭邦的《第二敘事曲》。
1880年到1882年,德彪西在俄羅斯,給馮·梅克夫人的孩子當音樂教師,巧的是這位夫人正是柴可夫斯基的贊助人。不過,雖然有這樣的關係,看不出德彪西受過什麼柴可夫斯基的影響。馮·梅克夫人測曾把得德彪西寫的一個曲子《Danse bohémienne》寄給柴可夫斯基徵求意見。柴可夫斯基回信說,這是一個非常美麗動聽的段子,可惜太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