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傳記
早期生活
步入仕途
1960年,迪烏夫完成學業回國後,任國際技術合作局局長。1960年8月塞內加爾獨立後,1960年11月——1961年6月任政府副秘書長。1961年6月——1961年12月任國防部秘書長,同年加入
執政黨塞內加爾進步聯盟。1961年12月——1962年12月任西內·薩盧姆大區行政長官。1962年12月——1963年5月任外交部辦公廳主任。1963年5月——1964年12月任共和國總統辦公室主任,1964年1月——12月任共和國總統府副秘書長,1964年12月——1968年3月任共和國總統府秘書長。1968年3月——1970年2月任計畫和工業部長。1969年當選為塞內加爾進步聯盟政治局委員。
政治巔峰
1970年2月26日——1980年12月31日任
塞內加爾共和國政府總理。1970年當選為塞內加爾進步聯盟第一副總書記。1973年1月當選為國民議會議員。1976年12月塞內加爾進步聯盟改名為
塞內加爾社會黨,迪烏夫任社會黨第一副總書記和政治局委員。1981年1月1日接替桑戈爾任塞內加爾共和國總統、塞內加爾社會黨總書記、塞內加爾武裝部隊最高統帥。1983年2月通過選舉正式當選總統,1988年2月、1993年2月蟬聯總統。1981年12月
塞內加爾與
甘比亞建立
邦聯制國家——
塞內甘比亞,桑戈爾任邦聯總統,
賈瓦拉任邦聯副總統,但由於兩國為爭奪邦聯主導權產生分歧和地區形勢不穩定,1989年9月塞內甘比亞邦聯解體。
1985年7月18日——1986年7月28日和1992年6月29日——1993年6月28日兩次任非洲統一組織主席,1992年7月——1993年7月任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主席。1988年1月在
非洲社會民主政黨聯盟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非洲社會民主政黨聯盟主席。1986年12月在塞內加爾社會黨第11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社會黨總書記,1990年7月在該黨第12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再次當選為總書記。1996年3月塞內加爾社會黨召開第13次全國代表大會,阿卜杜·迪烏夫當選為社會黨主席,烏斯曼·塔諾·迪昂為社會黨第一書記,並選出35人的政治局。1997年,迪烏夫被接納為法國海外科學院和
法蘭西科學院院士。
1984年7月訪問中國。
家庭
阿卜杜·迪烏夫有兩子兩女,夫人伊莉莎白·迪烏夫,現任塞內加爾紅十字會名譽主席。
治國之路
接班背景
阿卜杜·迪烏夫是
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選擇和培養的接班人,是在桑戈爾的努力下實現安全過渡,當選為總統的。塞內加爾自1960年獨立後,桑戈爾已連任四屆總統,執政長達20年,而且在1962年塞內加爾第一任總理馬馬杜·迪亞以顛覆總統罪被監禁後,便明文規定塞內加爾不再設總理,國家大權全部由總統掌握。但隨著自己日漸年邁,加上經濟發展緩慢,政敵不斷增多,桑戈爾有意要卸去這副沉重的擔子。為此他在1968年又正式宣布重新設立總理職位,決議通過這個途徑來培養接班人。迪烏夫在這種情況下被提名擔任總理職務。
迪烏夫之所有被選中,除了他具備優越的資歷外,還在於他符合桑戈爾所考慮的以下幾個條件:
首先,迪烏夫不僅從青年時代起就崇拜桑戈爾,而且自開始工作,在各項事務中都能堅定不移地維護和執行社會黨所制定的“民主社會主義”路線;他處處以桑戈爾為表率、導師,表現出謙虛、嚴肅。
其次,桑戈爾是
天主教徒,而全國大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他十分清楚伊斯蘭教勢力在塞內加爾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影響根深蒂固,而且正在日益擴大,在某些方面已經舉足輕重;而迪烏夫不僅是地道的穆斯林,而且早年曾悉心研究《古蘭經》,還能流暢地用大部分地區通用的
沃洛夫語與廣大穆斯林交談,這在權力交接的過程中,對穩定政局無疑是有利因素。
此外,迪烏夫不僅很年輕(時年35歲),而且很有才幹,特別在經濟工作中很認真、踏實,講求實效,深得桑戈爾以及擁護者的好評。迪烏夫擔任總理後果然不負重望,從而使桑戈爾總統在1976年領導修改憲法中增加了總統退職後由總理接任的條文,從
憲政法統上明確了迪烏夫的接班資格。
保駕護航
但是在塞內加爾社會黨內部圍繞接班人的鬥爭十分激烈,元老派在地方實力派的支持下向迪烏夫發動攻勢。最後桑戈爾果斷地撤銷了反對派代表的黨政職務,鞏固了迪烏夫的總理地位。此後,桑戈爾總統還進一步改變了內閣的會議制度,允許總理每周主持全體部長和國務秘書參加的內閣會議,以此擴大總理的權力,放手讓迪烏夫工作,逐漸將他從得力助手培養成為總統的政治核心的“最好代表”。與此同時,桑戈爾斡旋於各教派之間,爭取大教派領袖對迪烏夫的信任和諒解,同意由屬於小教派的迪烏夫接任總統。
在作了上述交班準備之後,桑戈爾最後決定在任期屆滿前兩年退職,一則利用自己的威望為接班人提供一個比較安定的過渡期和實際的鍛鍊機會,二則也讓廣大民眾直接了解迪烏夫的內外政策及其施政能力,以此確保迪烏夫在1983年大選中獲勝。
新的執政風格
迪烏夫接任總統後,特別注意爭取民眾信任,並儘量樹立不同於前任的新總統形象。他在接任後的第20天,就決定國小開設宗教課,突破了桑戈爾執政期間一直不準學校講授宗教課的禁令。這一舉動立即博得了各教派的一致好評。不久後,他還召集全國教育界來討論全民教育的問題,甚至邀請了桑戈爾曾揚言要加以取締的教育民主統一工會來參加討論。迪烏夫接受了與會者提出的關於逐步、全面改革文化、教育政策的建議,尤其對推翻原定的語言政策的意見明確表示贊同,因為他深知桑戈爾時期政府規定的通用語言是全國2/3的人都既聽不懂也不會講的法語,人們對此早已十分反感,所以迪烏夫利用這個機會號召大家為使用本國語言,為掃除全國文盲而貢獻力量。
迪烏夫的這種明朗態度及果敢的行動,不僅對緩解人們的不滿起到因勢利導的作用,而且輕而易舉地為自己樹立起一個對穆斯林更為親切的總統形象。繼任不久,迪烏夫赴
沙烏地阿拉伯參加
伊斯蘭會議組織首腦會議,由於他是與會國中最年輕的國家元首而獲得了代表與會元首致答詞的榮譽,他用
阿拉伯語說了“以
真主的名義”之後開始致詞,國內報刊立即大加宣傳,以此樹立起一個
伊斯蘭國家的穆斯林總統的形象,使全國穆斯林對他充滿信任感和自豪感。與此同時,迪烏夫極力爭取各教派的支持,特別是對於國內最有政治、經濟實力的穆里德教派。早在擔任總理期間,他便堅持每三個月對其領袖“
哈里發”進行一次拜會,每次拜會一整天;接任總統後,他更是經常前去討教,並且多次重點視察穆里德教區。
凡此種種,不僅為他在接任期間在調整經濟、修改政黨法、與
甘比亞建立邦聯、鎮壓卡薩芒斯地區的分裂活動等重大事件中,能得到廣大穆斯林的支持,同時也為他競選總統能獲得多數穆斯林選票打下了基礎。經過兩年的努力,迪烏夫克服了重重障礙,終於在1983年2月大選中以83.45%(90萬8879張選票)的絕對優勢取得了勝利。通過全民選舉繼續當選總統,是迪烏夫政治上的一次重大勝利。
繼承中變革
阿卜杜·迪烏夫擔任總統以來貫徹執行塞內加爾社會黨的“民主社會主義”路線,同時努力實施在“繼承中變革”的方針,並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政治方面,塞內加爾早在1976年就結束了一黨制,到1978年,合法的反對黨增至4個。迪烏夫執政後實施“更開放些”政策,為此在加強執政黨的同時,於1981年4月領導修改了政黨法,正式承認一切政黨都可以在遵守憲法的基礎上取得合法的權利。從而不僅取消了政黨法中對成立政黨數目的限制,還取消了對政黨代表的思潮的限制,使“有限多黨制”發展到“完全多黨制”。1983年,塞內加爾的合法反對黨已有14個之多,成為塞內加爾有史以來成立政黨最多的時期,也成為非洲各國中合法反對黨數目比較多、存在比較早的國家之一。1988年,迪烏夫邀請反對黨
共商國是,從而開創了執政黨與反對黨協商治國的局面。
1988年2月塞內加爾舉行第六屆總統大選,阿卜杜·迪烏夫謀求第三個總統任期,同時他面對其他三名候選人:
阿卜杜拉耶·瓦德(民主黨)、巴巴卡爾·尼昂(人民解放黨)、蘭丁·薩瓦內(非洲爭取民主和社會主義黨)的挑戰。這屆大選投票率為58.8%,迪烏夫獲得82萬8301張選票,得票率為73.20%,從而獲得連任。大選結果公布後,反對黨抗議選舉存在舞弊和欺詐,引發暴力衝突,迪烏夫總統宣布全國進入
緊急狀態,瓦德等反對派領導人一度被逮捕入獄,直到同年5月才被釋放。
在社會方面,1986年,迪烏夫總統開始在塞內加爾國內推行防治
愛滋病項目,他利用媒體和學校推廣
安全性行為方面的知識,並對
妓女進行註冊登記。同時通過
民間組織和
基督徒和
穆斯林宗教領袖以提高人們對愛滋病的正確認識。因此愛滋病雖然在非洲大部分地區肆虐,但在塞內加爾的
感染率一直低於2%,這在非洲大陸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在經濟方面,迪烏夫執政後著手對經濟體制進行改革,採取了一些調整和改革措施,努力探索克服經濟發展困難的途徑和方法,其中主要措施有:為解決企業虧損問題,1983年起在
公共企業中實行“計畫契約制”,限定這些企業完成定額的期限,如果繼續虧損,則將其交給私人經營;決定再繼續引進外資的同時,保護和鼓勵民族私人資本的發展,同時儘量使私營單位徹底承擔經濟責任,逐步使國家在經濟發展中只起決策人、仲裁者和推動者的作用;1985年起實施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
世界銀行的結構調整計畫;改革對
農業生產的管理,實行權力下放,發揮地方積極性。但是在農村,土地
國有化、村社化和
合作化的作用極其有限,實際上,大多數的
村社和
合作社被大家族或宗教首領所操縱,舊的
生產關係並未改變;為突破歷來以
歐洲經濟共同體和
法國為主要貿易夥伴的禁區,實施“全方位出口,有選擇的進口”政策,貿易夥伴已有擴大,特別是與
美國的貿易有較大發展。
但是,迪烏夫總統面臨的經濟困難難以根本改觀,同時政治上又疲於應付眾多反對黨的揭露和指責,因而處境艱難。
政治挑戰
冷戰後,塞內加爾民主社會主義的一個特徵是實行“
一黨執政、多黨參政”的政治格局。冷戰前,塞內加爾雖然已經實行多黨制,但反對黨只有權參加臨時
議政並未
參政,實際上還是社會黨一黨執政。對此,反對黨並不滿足,它們舉起“民主”和“改革”的旗幟,爭取民眾,擴大影響。特別是90年代初,趁“多黨浪潮”之機,反對黨的力量有了較大發展。當時罷工、罷課時有發生,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增加。為了標榜民主和維護統治,1991年4月迪烏夫總統任命哈比卜·錫亞姆為總理,吸收兩個反對黨入閣,組成有多黨派參加的首屆聯合政府。最大反對黨——
塞內加爾民主黨在內閣27名部長中占有4名,民主黨主席
阿卜杜拉耶·瓦德任國務部長。1995年3月,迪烏夫又吸收塞內加爾民主黨、民主聯盟-爭取勞動黨運動和塞內加爾革新民主黨等3個反對黨入閣。這樣改變了社會黨一黨統治的局面。
但是,多黨制和“多黨聯合政府”並未帶來人們所期望的安定局面。到1998年,塞內加爾共有合法政黨26個,其中19個是反對黨,各黨派之間的鬥爭是錯綜複雜的。1993年2月,迪烏夫在大選中以58.40%的得票率(75萬7311張選票)蟬聯總統,任期7年。同年6月,社會黨以絕對優勢贏得立法選舉的勝利。反對黨認為選舉不公正,舉行抗議遊行,民主黨主席瓦德還因涉嫌“暴力支持者”被監禁。後來雙方妥協,於1995年3月成立了聯合政府。在政府內鬥爭也十分複雜,反對黨不時譴責執政的社會黨的政策,社會黨指責反對黨故意尋釁鬧事。
1996年11月下旬,塞內加爾舉行首次全國大區、城市和村社
地方選舉。1998年5月,塞舉行立法選舉,社會黨再次獲勝。7月,迪烏夫總統重組政府,成員基本為社會黨人。
經濟改革
阿卜杜·迪烏夫政府面對經濟困難,
調整經濟結構,1984年以來,推行新農業和工業政策,減少
國家干預,逐步實行
國營企業私有化,鼓勵企業間
自由競爭;強調優先發展農業,爭取糧食自給;重視對生產項目的投資,提高工業生產水平,增強出口創匯能力;為引進外資和技術,在
達喀爾開設自由工業區。在財政方面上,實行
緊縮政策。經濟發展出現了一定的轉機。
20世紀90年代初期,塞內加爾經濟發展緩慢,到1993年陷入困境,
經濟成長率為-2.1%。對此,塞內加爾開始調整政策。1994年初實施“經濟財政調整計畫”,1995年制訂“全國農業研究戰略計畫”。1996年初,迪烏夫總統指出,發展經濟的三大戰略目標是:私有化、開發人力和礦業資源、反對貧困。1996年3月塞內加爾社會黨“十三大”又重申繼續實行私有化、嚴格管理預算和嚴格控制
通膨的方針。具體措施包括:
(1)恢復同
國際金融組織的合作,爭取外援。(2)加速私有化進程,扶持私有企業,尤其是
中小企業的發展。(3)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促進
市場經濟的發展。(4)促進傳統出口產業的發展,基本控制了
非洲法郎貶值對經濟造成的衝擊。
1997年
國內生產總值為26510億非洲法郎,比1996年增長5.2%,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16美元。1998年塞內加爾
經濟指數,國內生產總值:28216億非洲法郎。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20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998年):5.7%。 貨幣名稱: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簡稱非洲法郎)。
匯率:1美元=590非洲法郎。
通貨膨脹率:2%。
但是,塞內加爾要實現上述經濟發展目標還面臨許多困難:(1)經濟對外依賴性大,外債負擔沉重。(2)缺乏資金,發展生產困難重重。(3)稅收過低,國庫空虛。(4)生產資料的成本費用高。
下野
2000年2月塞內加爾舉行第八屆總統大選,在2月27日第一輪投票中,社會黨候選人、現任總統阿卜杜·迪烏夫獲得69萬0917張選票,以41.3%的得票率領先,他的宿敵、民主黨候選人
阿卜杜拉耶·瓦德獲得51萬8740張選票,得票率為31.01%,緊隨其後。但是這是迪烏夫首次沒有在第一輪里就獲得完全多數。2000年3月19日第二輪投票中,形勢出現逆轉,迪烏夫獲68萬7969張選票,得票率為41.51%,而瓦德則獲得96萬9332張選票,以58.49%的過半得票率反超迪烏夫近17個百分點。原因是在第一輪落選的所有候選人(包括獲得第三名的候選人),均支持瓦德。
民主黨候選人瓦德擊敗迪烏夫當選總統,從而結束了塞內加爾獨立以來社會黨連續40年執政的局面。擔任了19年總統的阿卜杜·迪烏夫打電話祝賀瓦德當選,同時也希望他能在這個國家實行憲法民主,而不會成為又 一名緊抓權力不放的總統。迪烏夫承認自己在選舉中落敗。
國際活動
2002年10月20日,在
貝魯特召開的第9屆
法語國家組織首腦會議上,由於另一位候選人、
剛果(布)前總理亨利·洛佩斯因受到壓力在投票前宣布退選,迪烏夫作為唯一候選人被一致推舉為法語國家組織秘書長,接替
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2003年1月1日正式就任,任期四年。2006年9月第11屆法語國家領導人
布加勒斯特峰會、2010年10月第13屆法語國家組織
蒙特勒峰會上連任法語國家組織秘書長。
迪烏夫還為恢復“法語應有地位”而積極呼籲、奔走。2005年在參加3月20日的“世界法語日”活動期間,迪烏夫還抽出時間從巴黎專程趕到
瑞士洛桑,會見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迪烏夫此行的目的看起來很簡單,就是敦促
國際奧委會按照《國際
奧林匹克憲章》的規定,在今後的所有奧運會比賽中還法語以“應有的地位”。迪烏夫洛桑之行反映出法語國家國際組織維護世界多語制和
多元文化的良苦用心。
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