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倫特(漢娜·阿倫特)

阿倫特(漢娜·阿倫特)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1906年10月14日—1975年12月4日),原籍德國,20世紀最偉大、最具原創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論家之一。她在馬堡和弗萊堡大學攻讀哲學、神學和古希臘語,後轉至海德堡大學雅斯貝爾斯的門下,獲哲學博士學位。1933年納粹上台後流亡巴黎,1941年到了美國。自1954年開始,阿倫特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社會研究新學院、紐約布魯克林學院開辦講座,後擔任過芝加哥大學教授、社會研究新學院教授。

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1906年10月14日—1975年12月4日)出生於德國漢諾瓦一個世俗猶太人家庭,20世紀最具原創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論家之一。她在馬堡和弗萊堡大學攻讀哲學、神學和古希臘語,後轉至海德堡大學雅斯貝爾斯門下,獲哲學博士學位。1933年納粹上台後流亡巴黎,1941年輾轉至美國,後加入美國籍。自1954年開始,阿倫特在美國加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社會研究新學院、紐約布魯克林學院開辦講座,還擔任過芝加哥大學教授、社會研究新學院教授。主要著作有:《極權主義的起源》、《人的條件》、《精神生活》、《康德政治哲學講義》等。阿倫特關於極權主義的研究著稱西方思想界。她常被稱為哲學家,但她本人始終拒絕這一標籤,理由是“哲學關心的是單個的人”。阿倫特認為,由於她的著作集中關注“生長繁衍於大地之上的人類,而非個人”,她應該被視為政治理論家。
阿倫特
阿倫特出生在下薩克森州林登市(今漢諾瓦)的一個世俗猶太人家庭,在哥尼斯堡(現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和柏林度過成長時期。她在馬堡大學求學時師從海德格爾,並從此與海德格爾發展出亦師生亦情人、時斷時續的長期關係。由於後者對納粹的同情,這種關係也頗遭物議。
在一次與海德格爾分手後,阿倫特遷移到海德堡,並在那裡接受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貝爾的指導寫作博士論文,主題是中世紀天主教經院哲學家聖奧古斯丁思想中的愛的概念。
1929年阿倫特完成了她的博士論文,但由於她是猶太人,無法獲取教授學術資格認定(habilitating),她也就不能在任何德國大學授課。1933年,阿倫特離開德國,前往法國巴黎,並在那裡與馬克思主義者沃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結識並成為好友。在法國逗留期間,阿倫特還致力於救助猶太難民。
阿倫特
阿倫特
隨著二戰爆發,法國部分領土被納粹德國占領,德國占領當局逮捕猶太人並將其送往集中營,阿倫特不得不再次流亡,離開法國。1940年, 阿倫特與德國詩人、哲學家海因里希·布呂赫 (Heinrich Blücher) 結婚。  1941年,在美國外交官 Hiram Bingham IV 的幫助下,阿倫特與丈夫和母親前往美國;這位美國外交官非法向 2500 名猶太難民發放了簽證。阿倫特抵達紐約後成為當地德國猶太僑民中的活躍分子,並為 Aufbau 周刊撰稿。
阿倫特
二戰結束後,阿倫特與海德格爾恢復了聯繫,並在德國的一次去納粹化聽證會上為其作證。1950年,阿倫特歸化為美國公民,1959年她成為普林斯頓大學任命的第一位女性正教授。
阿倫特於1975年逝世,享年69歲,葬於紐約州 Annandale-on-Hudson 的 Bard College,其夫在該學院教學多年。
阿倫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