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1956年國家決算和1957年國家預算草案的報告
1957年6月29日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國務院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李先念)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國務院提出關於1956年國家決算和1957年國家預算草案的報告,請予審查。
一、1956年國家決算
1956年國家決算收入29,754,444,000元,為預算的100.4%。其中,本年收入28,743,406,000元,為預算的100.42%;上年結餘收入1,011,038,000元,為預算的100%。1956年國家決算總支出30,574,138,000元,為預算的102.66%。將1956年同1955年作比較,剔除不可比的部分,即在收入中剔除這兩年的上年結餘收入和國外借款收入,在總支出中剔除1955年決算時用結餘撥付的銀行信貸資金和地方預算周轉金,則1956年收入實際增長15.82%,支出實際增長17.99%。
1956年收支相抵,當年支出大於當年收入1,830,732,000元。除去使用了1956年預算所列的上年結餘收入1,011,038,000元以外,預算赤字為819,694,000元。為了彌補這個赤字,中央財政動用了1954年決算時在銀行存儲備用的結餘款項504,396,000元,地方財政動用了以前年度中央撥給地方作為周轉之用的結餘款項134,999,000元,其餘180,299,000元是從銀行透支解決的。
這裡所說的收支數字,是按照已經降低的重工業產品內部調撥價格換算出來的。我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關於1956年國家預算的報告中,曾經說到,1956年要降低國營工業主要生產資料產品的內部調撥價格,國家預算收支數字須要在執行中加以換算和調整。這個報告裡所用的數字,除了同以前年度作比較的地方,仍然按照原來的老價數字計算以外,都是重工業品降低調撥價格以後經過換算的新價數字。
1956年各類收入完成的情況如下:
(一)各項稅收共收到14,088,299,000元,為預算的101.94%。其中,工商稅10,098,366,000元,為預算的102.94%;農業稅2,965,401,000元,為預算的98.19%。
(二)企業和事業收入共收到13,426,398,000元,為預算的100.34%。其中,工業各部門收入5,446,819,000元,為預算的96.12%;鐵道、交通、郵電等部門收入2,131,733,000元,為預算的101.92%;商業、糧食、對外貿易等部門收入4,413,872,000元,為預算的103.35%。
(三)債務收入共收到723,954,000元,為預算的97.54%。其中,公債收入606,535,000元,為預算的101.09%;國外借款收入117,419,000元,為預算的82.55%。
(四)其他收入共收到504,755,000元,為預算的74.08%。
1956年各類收入同1955年相比,各項稅收增加11.95%,企業和事業收入增加25.58%,債務收入(不計算國外借款收入)減少2.06%,其他收入減少42.04%。
1956年國家決算收入比上年有不小的增長,主要收入項目一般是完成得較好的。完成較好的原因:第一,1955年農業大豐收,為1956年輕工業生產提供了較為充足的原料,城鄉經濟都比較活躍,增加了財政收入。第二,1956年動用了歷年財政結餘,擴大了基本建設的規模和國家各方面的支出,這樣,雖然引來若干緊張情況,但是也增加了當年的稅收和企業利潤。第三,1956年許多輕工業品的產量增加很多,從國外進口的高級消費品也較往年為多。這些輕工業品和高級消費品,有的稅率較高,也為國家多提供了一部分財政收入。
1956年也有一些項目沒有完成預算所規定的收入。農業稅因為去年夏季部分地區小麥受災,產量減少,質量降低,減少了收入。工業收入因為有的部門增加人員過多,工資增長也有一部分超過了原來的計畫,加大了成本,減少了利潤,再加上工作中還有其他一些缺點,因而沒有全部完成利潤上繳任務。國外借款收入因為是根據撥付的物資結算的,1956年這些物資沒有按計畫全部運到,或者運到較晚,沒有在年內辦理結算,所以沒有完成預算收入。其他收入也沒有完成,主要是因為各種零星收入如清倉物資變價收入、公產出租收入、契稅收入、罰款收入等,都較前減少了。
1956年各類支出的情況如下:
(一)經濟建設費共支出15,915,132,000元,為預算的104.09%。其中,工業支出8,827,508,000元,為預算的110.94%;農業、林業、水利等支出2,284,422,000元,為預算的105.36%;鐵道、交通、郵電等支出2,782,181,000元,為預算的101.07%;商業、糧食、對外貿易等支出939,796,000元,為預算的110.51%。
(二)社會文教費共支出4,595,904,000元,為預算的118.27%。其中,文化、教育、科學、衛生等支出4,020,779,000元,為預算的115.67%;撫恤、社會救濟等支出575,125,000元,為預算的140.34%。
(三)國防支出6,116,569,000元,為預算的102.34%。
(四)行政管理支出(包括公安、司法、檢察費)2,659,641,000元,為預算的110.32%。
(五)債務支出721,890,000元,為預算的96.3%。
(六)對外援助支出404,002,000元,為預算的91.9%。
(七)其他支出161,000,000元,為預算的67.28%。
1956年各類支出同1955年相比,經濟建設支出增加22.81%,社會文教支出增加39.82%,國防支出減少5.9%,行政管理支出增加29.6%,債務支出增加10.08%,對外援助支出增加2.76%,其他支出增加60.6%。1956年支出中,用於各類基本建設的投資共為13,986,000,000元,占決算總支出的45.74%,比上年增長62%。
1956年國家各類支出中,除了債務支出、對外援助支出和其他支出三類沒有用完預算所規定的數額以外,經濟建設支出、社會文教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等主要項目都超過了預算。超過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1956年遭受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國家在有關防汛、排水、堵口、復堤、救濟和修復等方面增加了開支;由於災荒的影響和實際執行中有困難,原來決定由地方在農業稅附加中自行解決的一半國小教育經費,也改由國家預算撥款補助了一部分。
第二,1956年在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高潮中,各方面的積極性很高,許多事業計畫原來就訂得不小,在執行中間又超過了計畫,增大了支出。
第三,1956年企業、事業職工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工資增長的幅度,部分地超過了原來的計畫,特別是人員的增加超過計畫更多,除了影響企業部門的上繳利潤以外,還增大了各種事業費和行政管理支出。
第四,1956年降低了國營工業主要生產資料產品的內部調撥價格以後,按照規定,應當相應地減少這些產品生產部門的收入,同時減少這些產品使用部門的支出。但是在實際執行當中,有一部分支出沒有完全核減下來,以致發生虧損1.46億元。前面所說的1956年赤字8.19億元之內,是包括著這筆數字的。
第五,1956年在預算管理的某些方面也控制較松,追加了一些不急需或者不很必要的開支。
1956年國家預算收支的增長,保證了建設事業的資金供應,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有力地支援了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
1956年,我國的建設事業獲得了極其巨大的勝利。基本建設投資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了以往年度的增長速度。在這一年,我國工業、農業、交通運輸事業都有了很大的發展。許多用現代技術裝備起來的工廠、礦山和水利工程,已經投入生產或者開始使用,更多的規模巨大的建設項目,已經開始施工或者繼續施工。許多我國從來不能製造的重要的現代工業產品,已經從我們自己的工廠里開始製造出來了。1956年工業產值比1955年增長的部分就有139億元,比1949年全部工業產值108億元還多。1956年農業生產雖然遭受了幾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雖然農業生產合作社剛剛建立,組織和領導生產的經驗不夠,但是,糧食的產量仍然超過了1955年,除了棉花、油菜籽等少數農作物的產量低於1955年以外,其他許多農作物的產量仍然保持或者超過了1955年的產量。1956年,國家和農民進行了空前規模的農田水利建設,全國增加灌溉面積一億多畝,這個數字相當於解放以前我國原有全部灌溉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
1956年,我國基本上完成了農業和手工業的合作化,私營工商業的絕大部分轉為公私合營企業,或者組織成為合作商店、合作小組。我國生產關係的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改變,為生產力的發展開闢了極其廣闊的前途。
1956年,我國就業職工人數增加了230萬人,企業職工、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平均增長了14%左右。在農村中,除了災區和個別工作較差的地區以外,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大多數社員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收入。1956年文化、教育、科學、衛生事業也有了較大的發展。
1956年我國各族、各階層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社會主義積極性和生產情緒空前高漲。廣大的職工、農民、軍隊官兵、知識分子、工商界人士、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以及其他愛國人士,在各自的崗位上,對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先進生產者和先進工作者運動在各行各業中相繼開展,勞動模範和先進人物一批又一批地湧現出來。廣大人民民眾對於社會主義建設的美好前景充滿著信心和熱望。在我國幫助工作的蘇聯和其他兄弟國家的專家們,也充分表現了國際主義精神,提供了辛勤忘我的勞動。
1956年我國經濟、文化工作各個方面的成績是巨大的,這是無可懷疑的。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廣大民眾建設熱情的空前高漲,是國家預算收支能夠有較大增長的可靠基礎;而國家預算收支的增長,又是促進工農業生產和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
1956年國家財政工作在取得重大成績的同時,也發生了一些缺點和錯誤,這些缺點和錯誤是應當正視的。現在,就幾個重要問題說明如下:
(一)1956年預算執行的結果,支出大於收入,出現了赤字。從預算本身的收支數字來看,赤字為819,694,000元;從當年收入和當年支出的數字來看,支出大於收入1,830,732,000元。根據歷年的情況,每年預算執行的結果,都是當年收入大於當年支出,有一定的結餘。國家將這些結餘撥給銀行或者存入銀行,增加銀行的信貸資金,以解決各企業部門、農業和手工業生產合作社以及其他經濟單位增加貸款的需要。1956年年初編制預算的時候,由於對社會主義高潮下的新情況估計不足,仍然根據過去的經驗,在預算收入中列了一筆上年結餘。這樣,一開始就把預算的底子打大了一些,而在預算執行當中,又由於前面所說的種種原因,先後追加了一些支出,以致執行的結果,收入雖然有所超過,但支出超過較多,不僅動用了原列的上年結餘,而且出現了赤字,要從銀行動用財政的歷年結餘存款和從銀行透支。
(二)一方面,財政上從銀行動用了歷年結餘款項,並且從銀行透支了一部分款項,因而增大了銀行的支出;另一方面,銀行本身發放的貸款不但不能縮減,而且超過了原來的計畫。原計畫增加農業貸款11.2億元,結果增加了20.3億元(包括救災貸款在內);原計畫增加手工業、公私合營企業貸款2.9億元,結果增加了9.4億元。在銀行信貸收入方面,由於商業部門1956年銷貨較多,歸還了一部分貸款,城市人民儲蓄也超過了計畫,使收入有所增加。但是整個說來,銀行存款收入增加得少,貸款支出增加得多,收支相抵還有相當大的差額。為了彌補這個差額,國家相應地增加了貨幣的發行,以適應當時的需要。同1955年底比較,1956年年底市場貨幣流通量增加了16.9億元(1957年5月底統計,已經回籠了9.7億元)。當然,從1956年的經濟情況看,貨幣流通量也是需要增加一部分的。因為1956年工農業生產發展了,商品流通擴大了,原有的市場貨幣流通量已經不足以適應新的經濟發展的需要;並且由於農業合作化的基本完成,過去農民是以糧食、棉花等農副產品為儲存手段的,現在這些農副產品主要由農業合作社集體出售了,農民儲存的貨幣就比過去增加了,貨幣流通量也應當有相應的增加。因此,1956年增加了的貨幣流通量,分析起來,一部分是生產發展和商品流通擴大所正常需要的;一部分是農村經濟情況變化以後農民儲存所需要的;只有一小部分在一個時候是超過正常需要的。
(三)財政支出和銀行發放的貸款都是要購買物資的。財政收支發生赤字和銀行存款放款發生差額,就會引起若干商品供應的緊張和國家商品物資庫存的減少。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1956年國家商品物資庫存總值比上年減少了約20億元。商業部門多賣出了這些物資,基本上保證了主要物資的供應,同時也向銀行歸還了一部分貸款,抵銷了銀行的一部分信貸支出。應當說,在1956年的具體情況下,為了保證經濟建設的加速發展和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進行,動用一部分庫存物資,以支持財政支出和貸款的發放,是完全必要的。在我國,僅商業各部門就經常保有200—300億元的周轉和庫存物資,動用20億元的物資並不會影響大局,今後主要物資的供應還是有保證的。
綜合上述各點來看,1956年財政收支和銀行信貸收支都發生了差額,結果,就使貨幣流通量增加了一些,商品物資庫存減少了一些。1956年國家究竟多用了多少錢呢?前面所舉的幾個數字是有交錯重複的。我們研究,大約多用了20多億元,即:商品物資庫存減少的部分,加上貨幣流通量超過正常需要的部分,就是多用了的數字。
總的說來,1956年國家預算和信貸的支出,絕大部分是正確的,只有一部分是用得多了或者用得不適當。1956年各方面工作的發展是迅速的,成績是巨大的,缺點和錯誤只是部分的。從財政工作來說,成績也是基本的,缺點錯誤是次要的。對於1956年的工作,作這樣的估價是不是恰當呢?我們認為是恰當的。我們還不能忘記,1956年建設事業的巨大進展是在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取得的。國家為了領導人民戰勝災荒,先後撥款5.76億元(包括有關防汛、搶險、堵口、復堤、救濟和修復等費用);發放救災貸款2.8億元;並且從全國各地向災區調集了大量的糧食。從去年七月到今年六月底,國家對受災省區供應的糧食,同上一個糧食年度比較,增加70億斤。這樣,經過各方面的努力,除了工作中發生了缺點和錯誤的個別地方以外,災區糧食供應未斷,國家供應的糧食價格不漲。如果我們回想一下解放以前的幾次大災荒中,災區物價狂漲、生產停頓、無數災民流離失所、餓死凍死,而剝削者侵奪土地、囤積居奇、乘機發財的景況,那么,就絲毫用不著懷疑,如果不是在今天的社會主義制度下面,如果沒有社會主義計畫經濟,沒有糧食統購統銷的正確政策,要平穩地渡過這樣嚴重的災荒,是不可想像的;而在這樣嚴重的災荒情況下,要在建設事業的各個戰線上取得這樣巨大的成就,更是不可想像的。其次,我們特別不能忘記,1956年建設事業的巨大進展是在翻天覆地的社會大變革的情況下取得的。本來,任何社會制度的大變革和社會經濟的重大改組,通常總不可避免地要給社會經濟生活帶來大的波動。但是在我們的國家裡,完成這樣的大革命,幾乎沒有引起什麼顯著的經濟上的波動。正是因為1956年的災荒是平穩渡過的,社會變革是進行得很順利的,人們就往往忽視這些重要情況,不去足夠地估計我們曾經是在怎樣的情況下進行建設和取得成績的。總之,對我們的工作應當有全面的、恰當的、實事求是的估價。不正視缺點,就不能認真地總結經驗,接受教訓,提高工作;但是,不足夠地估計成績,就會看不見主流,就會傷害民眾的積極性,使人民民眾迷失前進的方向。
1956年各方面工作中的經驗是豐富的。從國家預算的編制和執行中,我們取得了這樣一條經驗,這就是預算收支、信貸收支、物資供求三者都必須平衡,並且相互結合。這就是:
第一,國家預算收支的平衡,必須同銀行信貸收支的平衡結合起來,統一安排。我們國家的資金,是通過國家預算和銀行信貸兩種方式來進行分配的。國家預算不僅要保證經濟建設和各方面事業開支的需要,同時還要保證銀行發放必要的工商業貸款、農業貸款和其他各種貸款的需要。如果只考慮國家預算收支的平衡,不考慮銀行增加信貸資金的需要,那么,儘管預算收支平衡了,但從國家整個資金的收支來看,仍然會是不平衡的。
在我國,銀行信貸具有怎樣一種性質和作用呢?大家知道,在經濟事業中,國家撥出基本建設投資,修建了廠房,安裝了機器以後,還必須有一定數量的流動資金,用於購買原料及其他周轉的需要,才能進行生產。國營商業部門和供銷合作社經營採購供應業務,也需要大量的流動資金。所有農業生產合作社和手工業生產合作社,所有其他集體經濟單位和個人經濟單位,也都需要一定的流動資金和周轉資金。一切企業和經濟單位所需要的流動資金和周轉資金,是分為這樣兩個部分的:一部分是各企業各經濟單位自己掌握使用的資金,就是自有資金;另一部分是需要貸款解決的資金,就是信貸資金,其中主要是用來解決短期周轉和季節性周轉的資金。這種信貸資金,在我國是由國家銀行集中管理和經營,隨時貸給各用款單位的。僅有各企業各經濟單位自有的流動資金和周轉資金,沒有這種信貸資金,或者這種信貸資金沒有達到社會經濟生活所需要的一定數量,就不可能維持社會的正常生產、正常商品流通和正常的經濟生活。
為什麼銀行發放貸款所需要增加的信貸資金,必須由國家預算加以保證呢?這是因為:一、我國的經濟是社會主義的計畫經濟,社會流動資金和周轉資金必須有計畫地進行安排;二、我們必須基本上穩定物價,不允許銀行任意發行貨幣,引起物價波動;三、國民經濟在不斷地發展和擴大,各企業各經濟單位對流動資金和周轉資金的需要不斷地增加。因此,銀行的信貸資金必須逐年有所增加,而且需要有可靠的來源。銀行的信貸資金從那裡來呢?一個來源是各企業、各經濟單位、機關、團體、學校暫時閒置存入銀行的資金和城鄉人民的儲蓄;另一個來源是銀行在正常需要的範圍內所發行的貨幣。但是,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銀行的信貸資金僅僅依靠這兩個來源是不夠的。這個不夠的部分就是我們所說的信貸收支差額。為了彌補這個差額,使之達到平衡,只能依靠國家預算撥款來解決。因此,銀行每年需要由國家增撥的信貸資金,應當看作是國家建設事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投資,應當由國家預算有計畫地給予保證。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國家預算收支的平衡必須同銀行信貸收支的平衡結合起來,統一安排。至於銀行如何正確地運用信貸資金、企業如何節約地使用流動資金的問題,這裡就不多說了。
第二,預算和信貸的平衡,必須考慮物資供求的平衡。預算的支出和信貸投放,是要用來購買物資的。如果財政收支發生赤字,信貸收支發生差額,最後都要用物資來抵付。因此,財政支出和信貸投放的多少,要根據物資供應的可能情況來決定。如果財政支出和信貸投放過少,就會影響正常的經濟周轉,影響建設事業的正常發展。如果財政支出和信貸投放過多,就會使社會購買力超過物資供應的可能,造成物資供應的緊張情況,甚至影響市場物價的穩定。所以說財政收支和信貸收支的平衡,必須考慮物資供求的平衡。
1956年的經驗證明,處理財政問題,不僅要考慮財政的收入和支出,而且要考慮財政同經濟的關係。1956年國家預算執行的結果,如果單從財政來看,赤字8.19億元,只占整個預算支出的2.68%,在我們這樣的國家,僅僅這個數字,看起來並不算大。但是把預算、信貸、物資三個方面結合起來,就可以看出它對於國家庫存物資和市場供應所發生的若干影響。1956年我們的缺點在那裡呢?缺點就在於沒有根據全面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經濟大發展的情況,照顧信貸資金大量增加的需要,沒有在國家預算中撥付銀行必要的信貸資金,這是1956年信貸支出多於收入和商品庫存減少的重要原因。1956年在財政信貸都有差額的情況下,為什麼又沒有發生大的問題呢?這是因為1956年我們有歷年積存下來的較為充裕的物資,所以儘管供求關係有些緊張,仍然保證了物資的供應和市場物價的基本穩定。但是1956年的貨幣流通量是增加得多了一些。這些多了的貨幣,有一部分是要在今年購買物資的。這對今年各項事業的安排有一定的影響,需要我們在今年大力增加生產,節約開支,增加庫存物資,而只要我們注意了這樣做,暫時的困難是不難克服的。
1956年工作中的另一條經驗,就是國民經濟計畫和國家預算的編制,除了注意當年的預算收支、信貸收支和物資供求的平衡以外,還應當瞻前顧後,注意年度之間的相互銜接,避免過大的起伏。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經濟落後的農業國,工業原料的很大部分來自農業,國家資金來源的很大部分也直接或者間接同農業有關,而農業的收成是不穩定的,豐收和歉收是很難預料的。一旦發生災荒,就要增加當年的財政支出,減少當年的財政收入,特別是要減少第二年的工業生產、物資供應和財政收入。同時,我們的國家還處在建設的初期,家底還薄,各種物資的儲備較少,今後也只能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增加儲備。在這種情況下,年度之間的發展速度有快有慢,是不可避免的,在特殊情況下,大的起伏也難於避免,要求年度之間的發展速度完全均衡是不合乎實際的。但是,年度之間的起伏過大,特別是在發展速度必須減緩的時候,就會給建設事業和人員的安排,帶來若干困難。為了減少這種困難,我們在安排國民經濟計畫和國家預算的時候,應當瞻前顧後,注意銜接。這就是說,決定基本建設的規模,不僅要看本年有多少建築材料,而且要看以後年度可能有多少建築材料;決定工業生產的發展速度,不僅要看本年有多少原料,而且要看以後年度可能有多少原料;決定商品供應的數量,不僅要看本年有多少商品,而且要看以後年度可能有多少商品。進一步說,建設什麼項目,生產什麼產品,供應什麼商品,本年多少,以後年度多少,也應當力求符合實際情況的要求。由於我們的國家有了社會主義的計畫經濟制度,就有可能有計畫地照顧年度之間的銜接,自覺地調節年度之間的起伏幅度,儘量避免過大的起伏。在1956年,由於前幾年財政和物資有些結餘,1955年農業獲得豐收,由於許多新建工程經過前幾年的準備,勘察設計已經完成,國外設備大量進口,技術力量已有增強,在這些條件下,將基本建設、工業生產和商品供應的增長速度適當地加快一些是應當的,也是可能的。但是現在看來,由於我們的經驗不夠,增長的幅度有一部分是過大了。假使1956年少增長一點,能夠多餘出若干原材料和商品物資,對於順利地安排1957年的計畫是會有幫助的。1956年的經驗說明,在豐年的時候,應當預計到以後可能的歉收;在有餘的時候,應當預計到以後可能發生的不足。這就是說,應當逐步地擴大物資儲備,以豐補歉,以有餘補不足,保證我們的建設事業順利地前進,更加發揮計畫經濟的優越性。
財政、信貸、物資三者必須平衡,編制計畫和預算必須瞻前顧後,這都是客觀規律的要求。我們應該努力掌握和適應這種規律。當然,現實生活是複雜生動的,我們所說的平衡只能是相對的平衡。客觀情況是不斷變化的,農業的豐歉和其他預計不到的情況,都會在經濟生活中引起新的問題,我們的工作也不可能沒有缺點。因此,計畫平衡了,在執行過程中還會出現不平衡。舊的不平衡克服了,還會出現新的不平衡。我們的任務就在於加強計畫和預算執行的組織工作和檢查工作,克服不斷發生的不平衡,推動建設事業的前進。
二、1957年國家預算的安排
為了鞏固1956年經濟戰線上的偉大勝利,超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畫,並且為第二個五年計畫打下良好的基礎,1957年必須根據財力和物力的條件,適當地安排國家建設的發展規模和速度。1957年國家預算草案,就是根據這種精神和1957年國民經濟計畫草案的指標編制的。
1957年國家預算收入為29,292,934,000元,同1956年當年收入28,743,406,000元比較,增加1.91%;1957年國家預算支出也為29,292,934,000元,同1956年決算30,574,138,000元比較,減少4.19%。收支平衡。
1957年國家預算同銀行信貸計畫是互相結合的。1957年銀行信貸計畫,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計算,支出大於收入6億元,由國家預算增撥信貸資金6億元來解決。信貸收支平衡。
1957年國家預算收入中,各類收入的數字如下:
(一)各項稅收14,570,209,000元,為上年決算數的103.42%。其中,工商稅10,500,000,000元,為上年的103.98%;農業稅2,990,209,000元,為上年的100.84%。
(二)企業和事業收入13,668,969,000元,為上年的101.81%。其中,工業各部門收入5,880,785,000元,為上年的107.97%;鐵道、交通、郵電等部門收入2,264,692,000元,為上年的106.24%;商業、糧食、對外貿易等部門收入4,101,826,000元,為上年的92.89%。
(三)債務收入623,320,000元,為上年的86.1%。其中,國內公債600,000,000元,為上年的98.92%;國外借款23,320,000元,為上年的19.86%。
(四)其他收入430,436,000元,為上年的85.28%。
為什麼1957年各項稅收和企業事業收入比1956年增長不多呢?從工農業生產的情況看,1957年工業總產值將增長4.5%,農副業總產值將增長4.9%,工業成本也將有所降低,而且增產節約運動正在開展,預算收入似乎應當有相當的增加。但是,由於1957年有以下一些情況,就使稅收和企業事業收入不能有相應的增長:
第一,工業總產值雖然將有增長,但各種工業產品的比重發生了變化,國家收入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由於1956年農業生產遭受了災害,原料不足,有些輕工業品的生產增長速度下降了,有些輕工業品的產量甚至比上年減少了。例如按計畫產量,棉紗減產61.1萬件,就要減少財政收入3億多元,估計實際執行中棉紗減產還不只此數。
第二,1957年農業產量將有增長,農業稅徵收額在繼續穩定的原則下稍有調整。但是1957年秋季徵收的糧食,要到1958年才能變成現款納入預算,因此,1957年國家預算所列的農業稅收入,還不能相應地增加。1957年預算中所列的農業稅收入,包括上年秋征公糧的變價款、本年夏征公糧的變價款,還有一小部分本年秋征當中徵收的現款。1956年秋征,因為災荒減免較多,減征細糧約20億斤,合現款1.7億元,影響了1957年農業稅收入。
第三,1957年開始實行了去年已經確定的提高鹽稅稅率的措施,增加收入1億元;但是,為了鼓勵農民養豬,1957年降低了屠宰稅的稅率,提高了生豬的收購價格,減少收入1.5億元。
第四,1957年提高了某些高級消費品的銷售價格,增加了一部分財政收入;但是,在調整生豬和油菜籽、芝麻等油料的價格當中,收購價格提高得多,銷售價格提高得少,減少了一部分財政收入。這部分減少了的收入,遠多於提高某些高級消費品價格所能增加的收入。
第五,1957年政府向供銷合作社徵收的所得稅將比去年增加;但是,國營商業部門由於上述價格的調整和國外進口商品特別是高級消費品的減少,減少了一部分收入。
第六,1957年工業、交通、建築、商業等部門由於上年增加的人員過多,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受到了一些不利的影響;1957年職工全年的工資都必須按照去年提高了的標準和級別發給,而去年是從四月份或者七月份才開始提高的。這樣就增大了企業成本,相對地減少了企業利潤。
由於以上各種原因,就使1957年稅收和利潤很難有較大的增加。至於商業、對外貿易等部門的收入所以比1956年減少,其原因除了上述有關的因素以外,還由於有些地區已經把過去由商業部門向工業部門加工訂貨的辦法,改變為由工業部門向商業部門銷售成品的辦法,這樣,商業部門的收入就要有一部分轉到工業部門。雖然這部分轉移出去的收入,仍然納入了國家預算,但預算中所列的商業收入是減少了。
為什麼1957年債務收入比1956年減少了呢?因為1956年債務收入中,有國外借款收入117,419,000元,而1957年債務收入中,國外借款收入只有23,320,000元。這兩年的國外借款收入都是過去借款協定中留下來的尾數。開國以來,蘇聯政府貸給我國的款項,折合人民幣共為52.94億元,其中,1952年以前使用的部分21.74億元,第一個五年計畫期間使用的部分31.2億元。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和建設初期,蘇聯曾經幾次給予我們貸款援助,我們對於這種援助表示衷心感謝。現在,經過幾年的時間,應當說,我們已經更有條件依靠國內自己的積累來進行建設了。
1957年其他收入的所以減少,是因為各種零星收入減少了。
1957年國家預算收入雖然比1956年增長得很少,但是把1957年和1956年兩年收入的增長速度平均計算,每年增長10.81%,這樣的增長速度,我們認為是不慢的。我們回顧一下第一個五年計畫開始以來各個年度的當年預算收入(為了便於比較,剔除國外借款收入,統按老價計算):1953年213.24億元,1954年253.53億元,1955年255.46億元,1956年295.86億元,1957年預計300.7億元。五年收入總數預計共為1,318.79億元,將比五年計畫原列國內收入總數1,302.17億元超過16.62億元,即超額完成1.28%。(五年計畫原列綜合財政計畫收入1,353.28億元,其中包括企業提取的大修理基金和企業獎勵基金43.87億元,國外借款收入7.24億元,扣除這些數字,列入預算的國內收入為1,302.17億元。)如果再加上五年中國外借款收入31.2億元、1952年以前滾存下來的結餘收入17.68億元、1955年和1956年動用地方作為預算周轉之用的款項1.47億元,預計五年收入總數共為1,369.14億元。
從預算收入的來源分析,五年來各類經濟成份的繳款在預算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起了很大的變化。國營經濟和供銷合作社、手工業合作社繳款所占的比重,1953年為65.4%,1957年將上升到79.2%;農業生產合作社和個體農民繳款所占的比重,1953年為13.4%,1957年將下降到11.2%;公私合營工商業繳款所占的比重,1953年為1.2%,1957年將上升到7.2%;私營工商業繳款所占的比重,1953年為16.9%,1957年將下降到1.1%;此外,還有很小的一部分繳款,如規費、契稅和一般城市居民購買的公債等,很難區分經濟成份,這些繳款所占的比重1953年為3.1%,1957年將為1.3%。國家預算收入來源的這種變化,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也表明我國財政經濟的基礎是更加鞏固了。
1957年國家預算支出中,各類支出如下:
(一)經濟建設支出13,683,051,000元,占預算支出總數的46.71%,為上年決算數的85.93%。
(二)社會文教支出4,835,216,000元,占預算的16.51%,為上年的105.36%。
(三)國防支出5,523,320,000元,占預算的18.85%,為上年的90.3%。
(四)行政管理支出2,445,314,000元,占預算的8.35%,為上年的91.99%。
(五)債務支出829,044,000元,占預算的2.83%,為上年的114.84%。
(六)對外援助支出507,890,000元,占預算的1.73%,為上年的125.71%。
(七)其他支出275,344,000元,占預算的0.94%,為上年的170.08%。
(八)增撥銀行信貸資金600,000,000元,占預算的2.05%。
(九)總預備費593,755,000元,占預算的2.03%。
1957年經濟建設支出中,工業支出8,121,256,000元,為上年決算數的90.09%;農業、林業、水利等支出2,044,396,000元,為上年的89.4%;鐵道、交通、郵電等支出2,216,442,000元,為上年的80.18%;商業、糧食、對外貿易等支出256,922,000元,為上年的27.21%。
1957年經濟建設支出雖然比1956年減少了,但是在資金的使用上,根據保證重點、保證急需的原則,作了更加合理的分配。在工業方面,著重保證了冶金、煤炭、電力、化學(包括化學肥料)、建築材料等原材料工業、動力工業以及同農業直接有關的工業的投資;著重保證了那些有原材料、有銷路的輕工業的投資;同時對於重工業和輕工業當中生產設備能力有餘或者目前並不急需的投資,作了適當的削減。在農林水利方面,著重注意了興修小型農田水利、推廣優良品種、防治病蟲害、提高農業技術、防治牲畜疫病等廣大農民迫切需要而短期內又容易收效的支出;減少了一部分可以暫時緩辦的大型水利工程和增購拖拉機等方面的支出,削減了一些可以節省的開支。在鐵道、交通、郵電方面,著重保證了增建鐵路複線、加強現有線路和修建幾條鐵路新線的支出;減少了由於某些新線工程的推遲而在今年可以減少的支出。在商業、糧食、對外貿易等方面,今年支出削減得較多,只能保證修建十分急需的倉庫和加工工廠的需要。
1957年建設資金的分配當中,在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前提下,適當地安排了輕工業的投資。在我國當前的情況下,輕工業的原料大部分是農副業產品,而農副業產品的增長有一定的限度,從國外進口也有一定的限制,並且,現有的輕工業設備,有的還沒有充分發揮生產能力。這些情況,在安排輕工業投資的時候是必須加以考慮的。1957年農林水利支出總額比去年減少了。減少的原因,除了上述大型水利工程和增購拖拉機的支出有所削減以外,主要是由於去年水災較大,中途追加了較多的防汛、搶險、堵口、復堤經費,今年這方面的開支減少了。如果扣除這筆數字,今年國家預算中工業支出同農業支出的比例,實際為3.97比1,同1956年的4.19比1相比較,農業支出的比例是略有提高的(這裡所說的工業支出和農業支出,都包括基本建設投資和各種事業費)。此外,1957年國家發放的農業貸款,最高發放額將達39億元,除去到期收回的部分以外,年末餘額將由去年年底的30.3億元增加到33.3億元。這筆資金只要運用得合理,將對支援農業生產和鞏固農業合作化發生重大的作用。
1957年社會文教支出中,初等和中等教育支出2,269,330,000元,為上年決算數的112.75%;高等教育支出636,656,000元,為上年的101.64%;科學支出327,142,000元,為上年的133.91%;文化支出172,351,000元,為上年的90.85%;衛生支出469,067,000元,為上年的95.94%;撫恤和救濟支出583,404,000元,為上年的102.66%。
1957年初等、中等教育支出和高等教育支出是增加的。但是因為:第一、中國小和高等學校支出中,教職員的工資占著很大的比重。第二、1956年各級學校招生較多,這些學生是在下半年入學的,只需要開支半年的教學費用,1957年卻需要開支全年的教學費用。因此,1957年教育事業還只能根據提高質量、穩步發展的原則來安排。在這種情況下,大中學校招生人數將比去年有若干減少。對於這個問題,需要在社會上和中國小畢業學生中間進行解釋說服工作,提倡不能升學的中國小畢業學生參加農業生產和其他可能參加的勞動。同時還要提倡由人民民眾自己出錢,集體地或者個體地辦學。只要依靠民眾,辦法是有的。
1957年科學研究事業支出和撫恤救濟支出也是增加的,只有文化、衛生支出有所減少。文化和衛生事業因為去年有了較大的發展,今年在財力增長較少的情況下,把發展的速度減緩一些是可以的。
今年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同去年迅速發展的情況來比較,速度雖然減緩了一些,但是由於今年的發展是在去年大大擴展了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事業的規模,仍然有相當的擴大。比如1957年各級學校的在校學生人數同1956年比較,還將有不少的增加。高等學校學生將由40萬人增加到44萬人;中等學校學生將由516萬人增加到557萬人;國小學生將由6,346萬人增加到6,581萬人。
1957年國防支出比1956年作了較大的削減。近年來,我國的國防支出和它在預算中的比例是一再減少的。國防支出的數字,1955年為65億元,1956年減為61.17億元,1957年再減為55.23億元;國防支出在預算支出中所占的比例,1955年為22.1%,1956年減為20%,1957年再減為18.85%。
1957年行政管理支出也比1956年有較大的削減。1957年行政管理支出中,人員的工資開支比1956年仍然是增加的。1957年行政管理支出的減少,主要是大大降低了機關公用費標準的結果。1957年年初已經適當地降低了一部分高級幹部的工資。在鄉村的基層經濟單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鄉幹部,他們的工資去年有些地區提得過高了一些,今年準備由地方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地降低一點。這樣做,就減少的支出來說,數字不大,但有利於這些人員在生活上更加接近民眾,更加便於團結民眾,做好工作。
1957年債務支出比1956年增加了1億多元,主要是因為國內公債還本付息的支出比去年增大了。
1957年對外援助支出比1956年增加了1億多元。1957年的其他支出包括補發轉業軍人復員費、民兵業務費、少數民族地區補助費等,也有一些增加。
1957年增撥銀行信貸資金6億元,這是1956年所沒有的。這筆資金實際上也是國家預算用於經濟建設方面的支出。它對於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貸款的需要和保證信貸收支的平衡,有重要的作用。
1957年總預備費比1956年少列1.9億元。但是,1956年在確定預算的時候,有一部分支出,比如增加工資等約4億元,已經預定要在總預備費內開支。今年預定要在總預備費內開支的,只有準備調整某些農產品購銷價格將發生的虧損大約1億元。1956年預算中列有上年結餘收入,今年則相反地在支出中增撥了銀行信貸資金。今年預算中所列的物資儲備支出和去年預算比較雖然有所減少,但比去年決算中的物資儲備支出卻增加不少。因此,今年預算的後備力量,實際上是比去年充實一些的。
以上是1957年國家預算草案中各類支出的主要情況。從各類支出的分配上看,國防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在國家預算支出總數中所占的比重,進一步降低了。五年來,用於經濟、文化建設的費用和用於國防、行政的費用在國家預算當中所占的比例,已經起了顯著的變化。國防和行政管理支出所占的比重,1953年為36.3%,1957年下降為27.2%;經濟建設支出和社會文教支出所占的比重,1953年為55.9%,1957年上升為63.22%。這說明國防和行政管理費用的降低,使國家有可能將較多的資金用於各方面的建設事業。其次,從有關人民生活方面的支出來看,1957年職工工資標準雖然不擬提高,但是,由於1956年增加工資和提升級別是從四月和七月開始的,今年則是按全年計算,這樣,絕大部分職工今年全年的工資收入實際上是比去年增加了。1957年農業稅負擔基本穩定,農產品價格提高較多,只要沒有較大的災荒,農民的收入也將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進一步提高,1957年人民的購買力將比去年繼續增長,國家供應的商品總值也將比去年有所增加。有些商品的供應量雖然比去年減少了,但是同1955年以前各年比較起來,仍然是增加得不少的。如棉布的供應量(包括各種用布),1953年為13,034萬匹,1954年為12,870萬匹,1955年為12,885萬匹,1956年為17,405萬匹,1957年預計為15,100萬匹(1957年是按第二期布票折扣供應的數字計算的)。這說明國家在調整建設規模和速度的同時,還是儘可能地注意了有關人民生活方面的需要。最後,從國家預算支出總數來看,五年支出總數將達到1,369.14億元,比五年計畫原列五年預算支出總數1,309.41億元超過59.73億元,即超過4.56%。這說明五年的財政支出保證了國家建設資金的需要,情況是良好的。
1957年上述國家預算的各類支出數字,是按照各種支出的門類,也就是按照預算所列的支出科目劃分的。各類支出數字中,包括用於基本建設的支出、事業費支出和其他方面的支出在內。如果單就基本建設投資來看,1957年各類基本建設投資額(包括經濟、文教、國防、行政方面的基本建設在內)共為111億元,為1956年基本建設投資額的79.37%。第一個五年計畫開始以來歷年基本建設投資的數字是:1953年65.06億元,1954年74.98億元,1955年86.32億元,1956年139.86億元,1957年預計111億元。1957年基本建設投資雖然比1956年減少了,但如果把1957年和1956年兩年投資增長的速度平均計算,每年增長27.7%,速度還是不小的。
1957年經濟建設支出和基本建設投資,在資金分配當中削減了可以不辦或者可以緩辦的部分,保證了必須保證的項目和開支;在照顧必要的服務性和輔助性建設投資的條件下,削減了非生產性建設的投資,增加了生產性建設的投資;只要執行當中能夠努力進一步改善設計和施工,那么,較少的投資,可以發揮較大的效能。國家建設的規模仍然是巨大的,前進的速度仍然是相當快的。1957年基本建設計畫執行的結果,五年基本建設投資額將達477.22億元,比五年計畫所規定的427.44億元超過49.78億元,超過11.6%。
上述國家預算的各類支出數字,包括中央預算和地方預算在內。按中央預算和地方預算來劃分,1957年中央預算支出20,732,315,000元,占國家預算總支出的70.78%,比上年決算數減少4.56%;地方預算支出8,560,619,000元,占國家預算總支出的29.22%,比上年決算數減少3.28%。1957年地方預算支出中,經濟建設支出為2,843,025,000元,占地方預算支出總數的32.71%,為上年的86.43%;社會文教支出為3,396,231,000元,占總數的39.07%,為上年的106.13%;行政管理支出為2,078,544,000元,占總數的23.91%,為上年的92.42%;其他支出為124,161,000元,占總數的1.43%,為上年的110.66%;地方預備費為118,658,000元,占總數的1.37%。1957年地方預算支出雖然比上年略有減少,但是,中央預算支出減少的比例還要大一些。從五年的情況來看,五年來在國家預算支出總數中,中央預算支出和地方預算支出所占的比例發生了相當的變化。中央預算支出占國家預算支出的比例,已經由1953年的75.84%,下降為1957年的70.78%;地方預算支出占國家預算支出的比例,已經由1953年的24.16%,提高到1957年的29.22%。這種比例的變化表明,近年來地方建設事業有了較多的發展。同時也表明,原來由中央各部門管理的事業,有一部分已經開始劃交地方管理了。今後還將有步驟地繼續下放一些企業和事業,這是有利於發揮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的效果,從而有利於國家建設事業的發展的。
1957年地方預算支出中,各少數民族地區的預算支出共為937,697,000元,占地方預算支出總數的10.95%。過去幾年來,對少數民族地區有照顧不夠的地方,但是少數民族地區的支出在國家預算和地方預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還是有所增長的,並且增長的速度超過了其他地區的增長速度。
以上1957年國家預算收支的安排,已經在可能範圍內照顧了各部門、各地區事業發展的需要。我們要將落後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並且要在進行建設的同時,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我們的國家還窮,能夠積累的資金是有限度的。有些同志希望自己的部門和地區多分配一些,使事業能夠發展得更快一些,這是可以理解的,從一個部門和地區來看,也可能有道理。問題是國家必須兼顧資金積累和人民消費,錢只有這么多,只能權衡輕重緩急,適當加以安排。1957年國家預算收支,從全面來看,可以說是恰當的,也是大體合理的。
1957年國家的預算,收入和支出是平衡的,並且注意了預算收支、信貸收支和物資供求的平衡,注意了年度之間的安排,只要在執行當中加強努力,做好工作,不但可以完成,而且有可能做到收多於支。1957年預算收入,雖然有上年農業災歉的影響和其他不利因素,仍然比1956年稍有增長;1957年預算支出,雖然比1956年有若干減少,仍然保證了國家建設事業迅速發展的需要。所以我們認為1957年的國家預算是可靠的,也是積極的。
1957年已經過去幾個月了,這裡簡要地報告一下一月到五月國家預算收支的情況。一月到五月,國家預算收入共為127.37億元,完成年度預算草案數的43.48%,相當於去年同期的109.14%;國家預算支出共為107.85億元,為年度預算草案數的36.82%,相當於去年同期的97.66%。五個月收支相抵,收大於支19.52億元,而1956年同期收大於支6.26億元。在收入方面,除了某些工業部門利潤上繳的情況較差以外,一般完成情況是比較好的。在支出方面,基本建設共撥款47.21億元,按照原定的計畫給予了充分的保證;行政費及其他可以節減的開支,則有了顯著的降低。由於收支相抵暫時有了一筆為數不小的餘數,已經減少了一部分市場貨幣流通量,增加了一部分庫存物資,對物資的供應和市場情況,開始發生了有利的影響。所有這些情況說明,幾個月來國家預算的收支情況基本上是良好的。但是也應當看到,目前農業收成還不能確定,還有發生自然災害的可能;同時,儘管由於機關、團體的公用開支大大減少,有關物資的供求情況有了顯著的緩和,但是,人民所需要的若干種日用品的供求情況仍然比較緊張。因此,必須繼續兢兢業業,加強工作,不能放鬆努力。
三、1957年工作中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國家財政是國家各方面經濟活動和各方面工作的集中反映。為了保證國家預算的完滿實現,不僅要進一步改進財政管理工作,而且要依靠有關經濟工作的加強。現在,我就執行1957年國家預算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第一,必須普遍深入地全面地開展民眾性的增產節約運動。
中共中央、國務院已經分別作了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的指示,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也作了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的號召。開展這一運動的關鍵,在於使全體經濟工作人員、國家工作人員和全國人民深刻地認識增產節約、勤儉建國的重大意義。增產節約、勤儉建國是擴大社會主義積累、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方法。我們要把落後的農業國儘可能快地變為先進的工業國,要在進行建設的同時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就需要有大量的建設資金,需要合理有效地使用財力物力,這隻有依靠全國人民辛勤勞動,艱苦奮鬥,克勤克儉,精打細算,才能逐步得到解決。1957年由於我們要克服各種建設事業在前進當中若干暫時的困難,要進一步緩和部分物資的供應緊張,在這種情況下,從各個方面努力增加生產,厲行節約,就具有更為重大的意義。並且,根據毛澤東主席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指示,增產節約運動的開展,還有利於改進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使他們更加接近民眾,同民眾共甘苦,以便加強全國人民的團結,調動一切力量,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因此,增產節約不應當看作是臨時性的措施,而應當看作是國家建設上長期的根本的方針;不僅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勤儉建國,勤儉辦企業,勤儉辦合作社,勤儉辦一切事情,應當是每一個經濟工作人員、國家工作人員和全體人民牢牢記住的格言,一時一刻也不應忘記。
我國人民歷來是勤勞樸素的。我們的革命隊伍,從來就有著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開國以來,我們在各項建設事業中繼承了這種傳統,基本上是以勤儉的精神來建國的。今天的政府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能夠領導人民勤儉建國的政府。過去幾次開展增產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運動,都曾經取得重大的成就。但是,應當看到,在建設事業和各方面的工作中,浪費現象還是不少的,還必須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從1957年的情況看,國家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有沒有增產節約的潛力呢?我們認為潛力是很大的,門路是很多的。1957年各部門基本建設投資將有111億元;工業各部門的生產成本費用僅中央13個工業部就將有112億元;商業各部門的商品流轉費用將有70多億元;國家各部門的各種事業費總數將有50億元(其中經濟各部門的勘察設計、科學研究、技術推廣和人員培養等事業費20億元;文化、教育、衛生、社會救濟的經費30億元);國家機關、軍隊、團體和企業、事業管理機關的公用開支和管理用費(不包括工資開支)將有37億元左右(其中辦公雜支、會議費、郵電費、差旅費、家具購置費等項公用開支約有20多億元)。上述各項數字是從幾個不同分類的角度來說的,這些數字之間有交錯重複的地方。但是從這些數字可以明顯地看出,在這樣巨大的經濟活動當中,增加百分之一的收入或者節約百分之一的支出,就是一個可觀的數額。問題在於能否把潛力發掘出來。只要我們在基本建設方面能夠改善設計,改進施工的組織和管理,深入動員內部資源,在保證質量的條件下降低造價;只要在工業生產方面能夠根據原料和銷路的可能條件,積極增加生產,提高質量,增加品種,降低成本;只要在商業方面能夠合理地調整商業網,減少商品流轉環節,克服商品調運中的不合理情況,努力降低商品流轉費用,減少商品損耗;只要國營經濟各部門和供銷合作社能夠在使用流動資金方面減少不必要的積壓,節約地使用資金;只要在各種事業費方面能夠克服許多事業單位由於人員編制和開支定額缺乏嚴格管理而造成的某些浪費現象;只要機關、團體和企業、事業管理單位能夠認真精簡機構人員,節約公用開支和管理費用;只要這樣,所有以上任何一個方面的增產節約,都將有重大的意義,都能夠為國家積累巨大的財富或者節減大量的開支。關鍵在於發動和提高廣大民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依靠民眾的智慧,發掘潛力,開闢門路。
近幾個月來,增產節約運動已經在許多地方和許多部門變成了廣大民眾的實際行動,並且開始獲得了顯著的成效。許多事實有力地說明,在基本建設方面,一個工業區內根據可能的條件,統一規劃、協作建廠,就可以統一使用人力物力,減少分散重複,為國家節約大量資金,並且加快施工的速度。一個建設單位,適當地調整和改進廠房工程設計,合理地降低輔助性建築的標準,精打細算,就可以只用較少的投資,達到原定的工程建設要求。許多事實說明,企業單位發動廣大職工和工程技術人員,千方百計地想辦法,就可以在保證質量的條件下,大大地增加生產。例如煤炭工業部系統,一月到五月原煤的產量超過計畫132萬噸。冶金工業系統,一月到五月鋼材的產量超過計畫11萬噸。有些企業單位曾經認為經過多次的生產競賽,已經是“潛力挖盡、生產到頂”了,現在又大大地發掘出新的潛力,突破了原定的計畫。幾個月來,機關、部隊、團體和企業、事業管理機構的公用開支普遍降低了,例如全國行政機關的公用開支標準比去年降低了31%,而行政管理工作和業務活動並沒有受到什麼大的影響。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優良風氣也正在增長,這是人民民眾所歡迎的。所有以上事實有力地說明,只要發動民眾,把民眾的智慧集中起來,就可以用同樣多的錢,辦更多的事,就可以大大地增加生產,節約開支,為國家建設事業帶來巨大的利益,加速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但是應當指出,增產節約的重要意義並不是所有部門、所有單位、所有工作人員都已經了解了的。現在,還有少數人員甚至有一些單位的領導人員,還怕本部門、本單位降低標準、減少投資吃了虧,還在不加區別地追求高的標準,看不起那些因陋就簡、艱苦奮鬥的企業和事業。他們有的還在只圖自己方便,不願意和同一地區其他單位共同協作,互相支持。此外,也還有少數人仍然在講求排場,追求享受,比生活、比待遇。以上這些作法,不僅浪費國家資財,腐蝕一部分幹部的思想,而且會加深人民內部的矛盾,應當進行必要的批判和教育。
在增產節約運動中還應當防止和克服這樣一種想法,就是有些同志認為1953年和1955年已經進行過增產節約運動,今年還是那一套;有的甚至片面地強調過去增產節約運動中發生過的缺點,懷疑增產節約運動的積極意義。我們說,增產節約確實是“舊事重提”,但是在建設社會主義這一偉大而艱巨的事業中,卻一時一刻也不能離開這一條平凡淺近的真理。過去的增產節約運動,儘管發生過若干缺點,那些缺點應當作為經驗教訓,用來改進今後的工作,但是不能因噎廢食誇大缺點,動搖增產節約這一根本的方針。
在增產節約運動中還要防止和克服這樣一種想法,就是有些同志認為今年的計畫所規定的增長速度較低,任務比較容易完成,於是能多做的不多做了,能做得快的做得慢了,能做得好和省的不去積極爭取了。一定要說清楚,在規定全面計畫的時候, 應當強調把計畫放在充分可靠的基礎上,但在具體執行當中,則應當充分地發揮積極性,力爭完成和超額完成計畫所規定的各種指標。用同樣的錢,辦較多的事,用同樣的原材料,生產出更好的產品,注意產品的數量,同時注意產品的質量和生產安全,依然是一切生產和事業中應當積極努力的目標。正是因為1957年調整了建設規模和速度,在具體執行中反對消極鬆勁的保守思想就更為重要。
目前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在已有的基礎上把增產節約運動推廣到所有的部門、所有的單位去。要認真檢查這一運動開展的情況,結合整風運動,克服各種思想障礙,進一步把民眾發動起來,把運動深入下去,並且堅持下去。現在第一個五年計畫快要結束了,我們已經有了一些經驗教訓,應當認真地接受這些經驗教訓,糾正缺點,改進工作,才能使增產節約運動收到更大的效果,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引向新的勝利。
第二,為了完滿地實現1957年國家預算,還必須繼續穩定市場物價。
在我們的國家裡,價格是調節國家積累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槓桿之一,在一定的限度內價格對生產和消費起著影響和調節的作用。近幾年來,我國市場物價基本上是穩定的。所以說基本上穩定,是因為糧食、布匹、棉花、煤炭等大多數生活必需品和多數工業品都沒有漲價,或者基本上沒有漲價。就是在去年那樣嚴重的災荒下,這些商品的價格也還是基本上穩定的。這些主要商品的價格的基本穩定,保障了人民生活的安定,並且為國民經濟的順利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是應當承認,去年下半年以來,有一部分商品的價格上漲了一些,這些商品是:若干副食品、某些高級消費品、食鹽和若干手工業品。這些商品的漲價,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國家為了擴大油料作物的種植和鼓勵養豬,提高了菜籽、芝麻等油料和生豬的收購價格,同時也適當地提高了食油和豬肉的銷售價格。(⑶⑷)
(二)為了有助於平衡商品供應同社會購買力之間的差額,並且適當地增加一些財政收入,國家提高了呢絨和高級紙菸的價格,提高了鹽稅的稅率和食鹽的銷售價格。
(三)開放了國家領導下的自由市場以後,自由市場上若干手工業品和小土產品,由於供不應求,有的還由於成本增加,價格提高了。
(四)有些城市由於去年蔬菜生產遭受了自然災害,由於今年春寒,上市季節推遲,也由於城市人口增加很快,蔬菜產量趕不上需要,因此,蔬菜的價格上漲了,有些地方在缺菜季節上漲的幅度是相當大的。
以上這些價格的變動,可以總括為這樣兩類:一類是屬於國家主動調整的。其中,有的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生產,以便逐步增加產品供應,保證價格的穩定;有的是為了在不影響廣大人民生活或者對廣大人民生活影響不大的條件下,適當地調節供求關係,增加財政收入。國家對於這些商品價格的調整,是有計畫和經過計算的;調整的幅度和範圍是有控制的;調整了價格的商品,在全部商品中只占很小一個部分,大部分並沒有變動。國家在有些價格的調整中,固然增加了一部分財政收入;但是在另外一些商品價格的調整中,卻減少了財政收入。整個說來,減少的財政收入大於增加的財政收入。另一類物價的變動是自由市場上價格的變動。自由市場上的價格在很大程度上受著價值規律的支配,某些商品價格的上漲,對於刺激生產,充裕貨源,使價格趨向穩定,有一定的作用。近來自由市場上有些商品上市量已經增多,就說明了這種作用。但也正是由於這樣,自由市場上的物價會有一時的一定幅度的擺動,這是早已說過的。總起來說,這個時期許多主要的商品沒有漲價,國家對若干商品價格的調整基本上也是必要的;自由市場上若干商品價格的變動是不可免的,在一定意義上也有積極的一面。觀察物價問題,決不能忽視當時的具體條件,試想,在1956年災荒的情況下,假使象舊社會那樣聽由市場漲落,沒有國家的有力掌握和在地區間和季節間作大力的調節,那么,今天的市場物價將會是什麼樣子呢?當然,由於這個時期若干商品銷售價格的上漲,職工的生活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的,但是,在去年增加工資以後,職工的支付能力也有了不同積度的提高,他們的生活還是有所改善的。農民由於若干農產品提高了收購價格,增加了收入,他們的所得也大於所失。
關於這個時期物價的調整和變動,從工作上來檢查,是有缺點的。第一,由於1956年人民的購買力增加過多,購買力同商品供應量之間發生了一定的差額,這種差額對商品供求關係所發生的作用,在自由市場上表現得較為明顯。第二,由於1956年基本建設使用的物資多了,在原材料的分配當中,對於一般為市場服務的生產、主要是手工業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照顧不夠,分配較少,使這些生產受到一定的限制,產品數量不足以供應市場的需要。第三,國家領導下的自由市場開放以後,工作一下子還跟不上去,管理和組織都還不夠;手工業合作化的初期,由於經驗不足,有些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管理費用和公共積累多了一些,特別是自由市場上手工業原料的價格也在上漲,因而增大了成本,我們在這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第四,蔬菜品種零星複雜,需要保持鮮嫩,由國家全部經營有困難,但有一個時期國家有關主管機關對於蔬菜的生產和供應,確實有注意得不夠的地方。這也是某些城市蔬菜價格上漲的一個原因。第五,也還有少數商品,價格雖然沒有變動,但是由於生產和經營管理方面有缺點,商品質量降低了,消費者是有意見的。上述幾種主要由國家經營的商品的價格,大都是在今年三、四月份調整的,加上這一個時期自由市場上若干手工業品、副食品、小土產品和蔬菜的價格上漲,這樣,就容易在人們中間造成一種印象,覺得物價提高了很多。這也是近來各方面對物價問題反應較多的一個原因。
當前在物價管理上,國家應當採取怎樣的方針呢?我們認為應當採取繼續穩定物價的方針。對於主要由國家經營的商品,除了個別不合理的以外,一般不再調整商品價格。這樣做,是有利於國民經濟計畫和國家預算的順利執行的。對於自由市場,國家應當通過必要的經濟的方法和行政的方法,加強領導和管理,儘可能地避免價格擺動過大的情況。國家有關部門應當在可能範圍內增加手工業生產所需原材料的供應,使手工業能夠逐步增加生產,降低產品成本,以便適當地穩定手工業品的價格。各城市和工業區的有關部門應當切實注意對蔬菜生產和供應的領導,增加產量,改善供應,並且由國家經營必要數量的蔬菜,以便運用經濟力量,積極影響和調節蔬菜價格。當然,某些手工業品的價格,由於今年原料還不充裕,自由市場上手工業原料的價格還高,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的管理還需要逐步積累經驗,所以短時期內還難有較大的回落。自由市場上副食品、小土產品和蔬菜的價格,還需要在努力增加生產和適當加強市場管理當中逐步加以穩定,這是要有一定時間的。今後的物價,還會有若干小的擺動,完全沒有擺動是不可能的,我們的責任在於控制和調節這種擺動的幅度。關於物價問題,還應當說到,在目前情況下,個別地區,個別商品提高收購價,降低銷售價是可能的。但是要求普遍地進一步提高農副產品的收購價格,或者不適當地降低工業品的銷集價格,是不現實的。因為這種做法要增加社會購買力,而這種社會購買力的增加,又要受消費物資供應的限制。在不能供應更多的消費物資的情況下,這樣做的結果,就會擴大人民購買力同物資供應之間的差額,影響市場物價,人民還是得不到實際的好處。
第三,為了完滿地實現1957年國家預算,還必須進一步加強財政管理,改進財政制度。
加強財政管理,是幫助企業、事業、基本建設單位和國家行政機關改善組織管理、實行經濟核算、實行節約制度的一個重要方法,也是國家推動增產節約、克服因循落後、反對貪污浪費的有力武器之一。1956年由於某些方面放鬆了管理和監督,因而助長了若干資金分散和浪費的現象,1957年應當克服這些缺點,在繼續發揮各地方、各部門積極性的同時,加強財政管理,厲行財政監督。
1957年國家預算批准以後,在執行當中根據實際情況作必要的調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必須有所追加和追減的時候,應當堅持這樣的原則:追加支出,必須考慮有無資金來源;追減收入,必須考慮相應地減少支出。1957年在預算執行當中,應當給予各地方和各主管部門相當的靈活性。在支出指標的範圍內,在各個不同項目之間,除了下列限制以外,各地方和各主管部門可以依照規定,進行調劑,機動處理。這些限制是:基本建設支出不能調作一般支出;主要工程的支出,不能調作次要工程的支出;救災、防汛、修復等費用,不能調作其他無關的支出。1957年基本建設工程的撥款,根據國家的定額和標準進一步核減下來的部分,可以由主管部門另行安排使用。但是基本建設不能挪用生產資金;不能把基本建設費用攤入現有生產的成本,或者用其他減少利潤的方法,擴大基本建設的投資。基本建設工程的年終財務結算辦法須要研究改進,以便配合計畫領導和經營管理的改進,克服年終趕工和下年年初窩工的現象。1957年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各種預算收入必須按照規定及時地繳入國庫;各種預算支出,必須按照事業的進度和工程的進度及時撥款;企業部門的流動資金必須進一步核實,加速資金的周轉。目前從國家使用的全部流動資金來說,數目是不算多的,但有些企業流動資金過多,有閒置和浪費的現象。事業單位的各種費用必須進一步核減,並且核實定額,撙節使用。企業和事業單位的管理費用和公用開支,凡是能夠和國家機關的開支標準統一起來的,應當按照當地國家機關的開支標準執行。在工資開支方面,國務院已經確定的1957年不提高工資標準、一般不提升級別和控制人員增加的規定,應當嚴格遵守。1957年國家的農業貸款,基本上應當在計畫指標的範圍內合理髮放,農產品預購定金也應當按照計畫加以控制。
應當指出,加強財政管理,厲行財政監督,是為了推動事業的發展,而不是妨礙事業的發展。嚴格的財政監督和單純的財政觀點是兩回事。管理得過嚴過多,因而限制各地方、各部門的積極性是不對的;放鬆應有的管理和控制,因而使國家的資金分散和浪費也是不對的。我們的財政工作,檢查起來,對於一些大的方面還沒有很好地管理起來,而對於若干小的方面卻有管得過多過細的現象。這是財政工作中一個重要的缺點,今後應當切實地加以改進。
為了加強財政管理,提高財政工作,有必要考慮逐步改進有關的財政制度。
財政制度是保證財政活動正常進行的重要工具。制度規定得合理,就能夠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更好地推動增產節約,促進生產的發展和建設資金的積累。反之,就要影響各方面的積極性,不利於生產的發展和資金的積累。我們現行的制度,有的是有缺點的,有的原來適用,現在情況變化了,不適用了。現在看來,有些制度作些必要的修訂還是可以繼續使用的;另外一些制度,如財政體制和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則必須考慮加以改變。
關於財政體制,一年多來已經作了多次的討論,並且已經在某些具體問題上作了一些改進。這方面的問題,主要是必須劃分中央財政同地方財政的許可權和責任,將目前地方財政基本上由中央財政統收統支的辦法,適當地加以改變,使地方可以在一定範圍內自行安排收支,即是:給地方劃定收支的範圍,使地方有固定的收入來源,可以根據國家的政策和統一的計畫,安排本地區的收支。這樣才能使地方在既經劃定的範圍以內,在事業發展而收入增加的時候可以多支一些;這方面節約了,那方面可以多支;這一年有了結餘,下一年可以繼續使用;使用得越合理,可以辦的事情越多。這樣作,就可以將中央的統一領導、統一計畫同地方的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結合起來,使財政工作更好地適應地方的實際情況,並且有利於進一步發揮地方組織收入、節約支出的積極性。
關於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應當考慮改變現行的收入全部上繳、支出全部另行撥款的辦法,實行利潤分成的辦法,適當地擴大企業部門和企業單位在財務管理上的許可權,使企業部門和企業單位能夠以分得的一部分收入,解決自己一定的投資和其他必要的開支。這樣作,就可以把企業的支出同企業本身的收入結合起來,把國家對企業財務的統一領導同每個企業在業務經營上的獨立性結合起來,以便發揮企業部門和企業單位的主動性、積極性,使他們從物質利益上關心本部門本單位的財務情況,努力提高生產,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節約開支。
此外,現行的稅收制度也需要根據新的情況,進行必要的修改。關於工商稅制,主要的問題是應當改變現行的多種稅、多次征的辦法,根據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以後的新情況,簡化稅制,簡化納稅手續,以便推動企業更好地加強經濟核算,並且使國家的收入更加均衡和及時。關於農業稅制,主要的問題是應當改變以戶為徵收單位和一部分地區實行累進稅、另一部分地區實行比例稅的辦法,採用以農業社為徵稅單位,並且考慮統一實行比例稅制的辦法,以適應農業合作化以後的新情況。
過去的各種制度,是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制定的。前幾年,在財政體制和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上,集中管理較多,對於有力地統一全國的財政經濟、平衡收支、穩定物價、支援抗美援朝戰爭以及開始進行有計畫的經濟建設,起了重大的作用。工商稅制和農業稅制對於保證國家建設資金的需要,調節各階層人民的收入,配合社會主義改造,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問題是情況已經變化了,原來制度中合理的規定,已經不合理了,或者不完全合理了。對於這些制度,近年來我們也曾經作了一些修修補補的工作,但是現在僅僅這樣做已經不夠了。這些問題都是關係到很多方面的重大問題。從去年開始,我們對於這些問題,已經作了若干研究,擬訂了若干個方案,有的正在進一步研究比較,有的準備選點試辦,我們希望能夠在1957年或者1958年逐步地解決這些問題。
以上是1957年工作當中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各位代表!1957年國家預算反映了我國人民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要求,反映了我國人民和平建設的強烈願望。這個預算的實現,將要勝利地結束我國的第一個五年建設計畫,把國民經濟引向新的高漲。在執行1957年國家預算的過程中,我們將遇到一些比較複雜的問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主席的領導下,是無往不勝的,是沒有什麼困難不能戰勝的。政府決心依靠全國各民族、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共同努力,順利地完成1957年國家預算,實現國家建設計畫。希望全國職工、農民、軍隊官兵、知識分子、工商界人士和其他愛國人民,一致行動,為完滿地實現1957年國家預算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