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人員服務基層的意見

《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人員服務基層的意見》是為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雲南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進一步引導全省廣大農業科技人員服務企業、服務民眾、服務基層,推動科技人才落地、科技成果落地、科技服務落地,積極投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提出的意見。由雲南省科學技術廳、雲南省教育廳、雲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雲南省農業農村廳、雲南省鄉村振興局、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於2023年9月25日印發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人員服務基層的意見
  • 印發機關:雲南省科學技術廳、雲南省教育廳、雲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雲南省農業農村廳、雲南省鄉村振興局、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
  • 印發日期:2023年9月25日
印發信息,意見全文,

印發信息

雲南省科技廳 雲南省教育廳 雲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雲南省農業農村廳 雲南省鄉村振興局 雲南省林草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人員服務基層的意見的通知
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進一步引導全省廣大農業科技人員服務企業、服務民眾、服務基層,推動科技人才落地、科技成果落地、科技服務落地,積極投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現將《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人員服務基層的意見》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雲南省科學技術廳雲南省教育廳
雲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雲南省農業農村廳
雲南省鄉村振興局 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
2023年9月25日

意見全文

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人員服務基層的意見
為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進一步引導全省廣大農業科技人員服務企業、服務民眾、服務基層,推動科技人才落地、科技成果落地、科技服務落地,積極投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建設特色農業強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以增加基層農業科技服務有效供給、加強供需對接為著力點,以提高農業科技服務效能為目標,引導廣大農業科技人員下沉一線服務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打通科技進村入戶“最後一公里”,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科技人才落地。加強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培引,引導農業科技人員深入企業、深入民眾、深入基層開展科技服務和創新創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打造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農業科技人才隊伍。
(二)堅持科技成果落地。完善和落實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機制,調整最佳化利益分配,突出套用導向,調動農業科技人員從事農業科研和成果轉化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快成果轉化,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
(三)堅持科技服務落地。加快健全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市場化社會化科技服務力量為依託的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引導各類科技服務主體提升農業科技服務質量,把先進實用技術送到基層一線,增強農業科技服務效能。
三、目標任務
到2025年,選派一批農業科技服務人才、轉化一批先進適用科技成果、強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建設完善農業科技信息化服務平台,紮實推進農業先進實用技術集成示範、科技特派員進村入戶、鄉土人才培養引進、科技支撐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農業科技服務支撐平台建設、農業科技服務信息化建設等6項重點工作,讓廣大農業科技人員主動積極走出辦公室、實驗室,走向基層,走進民眾,深入田間地頭,將論文寫在大地上,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支撐和引領鄉村振興。
四、重點工作
(一)農業先進實用技術集成示範
聚焦區域農牧業布局最佳化、生產模式創新、農產品精深加工、農產品品牌打造等重點環節科技需求,組織實施鄉村振興關鍵技術集成示範項目100項以上。到2025年,建設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縣30個以上,鄉村振興科技創新村100個以上,轉化農業科技示範成果10000項(次)以上。
建立省、州(市)、縣(市、區)、鄉(鎮)四級貫通的農業科技推廣機制,穩定隊伍、提升素質、回歸主業,強化公益性服務功能。強化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加大良種良法、新機具、新模式的推廣力度,提高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推進先進技術進村入戶到田。建設完善縣域科技成果轉化中心100個以上。依託高校學科、專業和人才優勢,支持高校圍繞生物育種、農業裝備、土壤改良、智慧農業等領域,探索採取研發合作、作價投資等形式,在鄉村一線實現科技創新成果落實落地。
(二)科技特派員進村入戶
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發展壯大鄉村振興科技服務人才隊伍,支持科技特派員進村入戶創新創業。依託科技特派員幫帶一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產業發展帶頭人和高素質農民。到2025年,選派科技特派團100個以上、科技特派隊60個以上、科技特派員10000人以上,實現科技特派員對全省脫貧村、科技特派隊對全省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全覆蓋,培育帶動新型經營主體100個以上,科技服務落地10000個村以上,培育科技示範戶10000戶以上。
(三)鄉土人才培養引進
鼓勵高校組織專家教授、博士服務團等專業力量,通過科技小院等農業科技推廣模式深入鄉村開展科技服務和人才培訓。推進省內高校同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開展校地結對幫扶,在幫扶地建立實踐基地,支持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引導畢業生返鄉興鄉。
(四)科技支撐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
組織全省農業農村領域科技力量服務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實現科技特派團、科技特派隊、科技特派員“全覆蓋、常在村”;構建沿邊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帶,轉化示範科技成果300項以上;培育具有顯著帶動能力的科技創新型經營主體20—30個,實現25個邊境縣(市)涉農高新技術企業全覆蓋;建設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縣5個、村20個;加強科普基地建設和科普人才隊伍培養,全面提升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科技水平。
(五)農業科技服務支撐平台建設
最佳化各類農業園區布局,完善園區管理、監測和評價機制。加強農業科技企業孵化器、星創天地、涉農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促進產學研結合。支持縣(市)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到2025年,培育星創天地累計達到200個以上。建設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聚焦優勢主導產業,按照產業引領到位、技術示範到位的標準,不斷集成示範推廣一批重大引領性農業技術,開展優質新品種對比展示、先進技術試驗示範和實訓活動。
(六)農業科技服務信息化建設
推動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科技服務中的示範套用,探索“網際網路+服務”新模式,提高服務的精準化、智慧型化、網路化水平。加強信息技術技能培訓,推進“手機變農具,數據變農資,直播變農活”轉變,提升科技服務主體和農戶的信息化套用能力。到2025年,建成全國先進的科技特派員管理服務平台,進行全流程、規範化、可跟蹤、可追溯的信息化管理服務,實現“一個平台展示雲南科技特派員”、“一個系統連結產業和需求”。依託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建設一套覆蓋全省、區域特色鮮明的農業科技信息服務平台,為基層提供農業技術諮詢、農業疫病診斷、良種良法推介、農業信息發布等科技服務。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
加強黨對農業科技人員服務基層工作的領導,各級有關部門要樹立加強農業科技人員服務基層工作“一盤棋”理念,按照“三法”“三化”要求,抓緊細化實化具體政策措施,密切協作配合,在政策制定、工作謀劃、項目安排、資金投入、措施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和相互銜接,確保重點工作和各項任務落實到位。有關部門要積極加強跟蹤調度和督導檢查,形成“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工作合力,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各項支持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二)完善制度措施,強化考核套用
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創新型企業等要建立完善制度,鼓勵科技人員到鄉村和企業掛職、兼職和離崗創新創業,把服務基層工作經歷和工作實績作為專業技術職稱評聘、獎勵性績效發放、考核評先評優等方面的重要內容。支持服務基層的農業科技人員按有關規定兼職兼薪,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獲取正當收益,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取得股權獎勵收入時,符合國家規定的,可在不超過5個公曆年度內(含)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承擔省科技計畫重大項目的,必須把服務基層作為約束性考核指標。各級職稱評審機構要為服務基層科技人員設立綠色通道,對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業科技人員,可設定專門推薦渠道,可打破學歷、資歷限制,提前申報上一級職稱。
(三)加大經費投入,落實支持政策
落實科技特派團、科技特派隊、科技特派員經費保障,鼓勵積極申請科技創新券、“科特派推薦e貸”業務,支持農業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和服務基層。對通過認定的省級科技特派團給予不超過200萬元/項的經費支持,省級科技特派員給予1—2萬元/年的經費支持,獲立項的鄉村振興產業關鍵技術集成示範項目給予不超過200萬元/項的經費支持。鼓勵縣級以上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農業科技人員到鄉鎮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上從事服務工作,連續服務2年以上的,省財政給予每人每年1萬元的工作崗位補貼。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設站期滿1年,考核結果為合格以上等次,建設運行情況較好,工作成效明顯,專家所在單位與設站單位聯繫緊密的專家站,可申請經費支持,擇優資助。由省財政連續3年給予每個工作站每年10萬元工作經費支持。
(四)宣傳先進典型,營造良好氛圍
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在服務基層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業科技人員先進典型的宣傳,通過新聞發布會、成果推介會、經驗交流會、總結會等,提升科技特派員、特聘農技員等科技人員的社會影響力,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組織主流媒體宣傳報導服務基層農業科技人員先進典型事跡,組織開展農業科技人員優秀徵文、視頻(VLOG)展播、事跡巡講等活動,激勵更多社會力量踴躍參與基層服務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