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經問題

關於讀經問題

《關於讀經問題》是蔡元培所著作品,出自於《蔡元培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關於讀經問題
  • 作者:蔡元培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蔡元培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語言類型:簡體中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讀經問題,是現在有些人主張:自國小起,凡學生都應在十三經中選出一部或一部以上作為讀本的問題。為大學國文系的學生講一點《詩經》,為歷史系的學生講一點《書經》與《春秋》,為哲學系的學生講一點《論語》、《孟子》、《易傳》與《禮記》,是可以贊成的。為中學生選幾篇經傳的文章,編入文言文讀本,也是可以贊成的。若要小學生也讀一點經,我覺得不妥當,認為無益而有損。
在主張讀經的人,一定為經中有很好的格言,可以終身套用,所以要讀熟他。但是有用的格言,我們可以用別種方式發揮他,不一定要用原文,例如說恕字,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又說是:“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我亦欲無加諸人。”在篇說是:“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諸人。”在篇說是:“絜矩之道: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欲〔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在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又說:“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這當然都是顛撲不破的格言,但太抽象了,兒童不容易領會。我們若用“並坐不橫肱”等具體事件,或用“狐以盤餉鶴,鶴以瓶餉狐”等寓言證明這種理論,反能引起興趣。又如說:“志士仁人,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說:“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也說得斬釘截鐵的樣子,但是同兒童說明,甚難了解。我們要是借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或其他先烈的傳記來證明,就比較的有意思了。所以我認呆讀經文,沒有多大益處。在裡面,引的話,已經用翻譯法,為什麼我們這個時代還要小孩子讀經書原文呢?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蔡元培(1868—1940),字孑民,浙江紹興人。 早年投身科舉,26歲被取為進士,隨即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戊戌變法失敗後,南下從事新教育事業。1902年在上海發起成立中國教育會,1904年創建革命團體——光復會,1905年加入同盟會,被委任為同盟會上海分會會長。1907年赴德國留學。中華民國成立後,出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總長。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歐洲,1916年底被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對北大進行整頓和改革。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先後擔任大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1932年底與宋慶齡、楊杏佛等在上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任副會長。抗日戰爭爆發後,避居香港,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編者簡介】歐陽哲生,1962年5月生於湖南省長沙市,現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赴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台灣“中研院”近代史所等處訪學。主要著作有:《自由主義之累——胡適思想的現代闡釋》、《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嚴複評傳》、《科學與政治——丁文江研究》、《探尋胡適的精神世界》、《五四運動的歷史詮釋》、《傅斯年一生志業研究》等。編有《胡適文集》(12冊)等多種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