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指導意見

關於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指導意見

2016年2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國家林業局以發改環資〔2016〕203號印發《關於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指導意見》。該《意見》分總體要求、重點領域和主要任務、保障措施3部分。

重點領域和主要任務是:推進資源利用節約化;推進生產過程清潔化;推進產業連結循環化;推進農林廢棄物處理資源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指導意見
  • 發布機構:國家發展改革委等3部門
  • 文號:發改環資〔2016〕203號
  • 發布日期:2016年2月1日
政策全文,政策解讀,相關報導,

政策全文

關於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指導意見
發改環資〔2016〕20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畫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經信委、工信廳),農業(農牧、農村經濟)廳(委、辦、局),林業局(廳),有關單位: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領域。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保障食品和木材安全、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然選擇。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根據《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畫》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要求,現就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以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為目標,以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為主線,以示範引領為抓手,切實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最佳化產業組織結構,促進農林牧漁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面推動資源利用節約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產業連結循環化、廢棄物處理資源化,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二)遵循原則
一是堅持減量化優先和資源化利用。強化源頭減量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各環節能源資源消耗和廢棄物產生。促進廢棄物資源化、規模化、產業化、高值化利用,提升農業綜合效益。
二是堅持重點突破和示範推廣。在農作物秸稈、農林產品加工副產物、林業廢棄物、廢舊農膜、畜禽糞便、水體富營養化等重點領域,組織實施示範工程。培育、總結、凝練一批農業循環經濟典型模式,加大推廣力度。
三是堅持因地制宜和產業融合。各地根據資源稟賦、環境承載力、產業基礎、主體功能定位等實際,合理規劃布局,選擇不同的技術路線,形成各具特色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推進多種形式的產業循環連結和集成發展,構建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的現代工農複合型循環經濟產業體系。
四是堅持政府推動和市場化導向。強化政府的有序引導、技術支撐、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務,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提升龍頭企業、農墾、牧區、漁區、林區的帶動效應,引導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廣泛參與,加快農業循環經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建立起適應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政策支撐體系,基本構建起循環型農業產業體系。生態循環農業產業不斷發展,科技支撐能力不斷增強,農林廢棄物處理資源化程度明顯提高,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顯著改善,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建設和推廣一批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農業、林業和工農複合型的循環經濟示範園區、示範基地、示範工程、示範企業和先進適用技術,總結凝練一批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典型模式,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力爭到2020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55,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達到40%以上,農膜回收率達80%以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規模化養殖場(區)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75%,林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
二、重點領域和主要任務
(一)推進資源利用節約化
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推進傳統耕作制度改革,合理確定複種指數,充分挖掘土、水、光、熱等資源的利用潛力,提高耕地、草地、水面、林地綜合產出效率;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和耕地質量建設,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支持鹽鹼地和土壤污染耕地等改良修復,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鼓勵合理利用鹽鹼地、採礦塌陷區發展水產養殖等;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緊密結合,集中整理、規劃農村居民點用地。科學制定造林和森林經營方案,推廣林地立體開發產業模式,發展林下經濟。
推進水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建設集雨補灌設施,推廣保墒固土、生物節水、溝播種植、農田護坡攔蓄保水、膜下滴灌等旱作節水技術。在非旱作農業區,推廣防滲渠、低壓管道、水肥一體化等節水技術;推廣抗旱品種,發展保護性耕作,實行免耕或少耕、深松覆蓋,增強抗旱節水能力。發展循環水節水養殖、研發並推廣養殖廢水處理技術,提高養殖用水利用率;鼓勵開展屠宰廢水等農產品加工廢水無害化處理和循環利用。
引導農業投入品科學施用。實施“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最佳化配置肥料資源,合理調整施肥結構,大力推進有機肥生產和使用,擴大測土配方施肥規模,推廣化肥機械深施、種肥同播、適期施肥、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提高化肥利用率;科學配制飼料,提高飼料利用效率,規範飼料添加劑使用,加強飼用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發和使用,逐步減少飼用抗生素用量;鼓勵採用先進的創意、設計、工藝、技術和裝備,減少木材加工、林產化工生產過程中能源、原材料和投入品消耗,提高木材利用效率。
促進農業領域節能降耗。加快淘汰高耗能老舊農業機械和漁船,有效開展農機和漁船更新改造;大力發展農、林、牧、漁節能、節水技術,逐步淘汰高耗能落後工藝和技術裝備;推動省柴節煤爐灶的升級換代;鼓勵農業生產生活使用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微水電等可再生能源。
(二)推進生產過程清潔化
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實施“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大力推進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全面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現代施藥機械,科學精準用藥;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地膜,嚴禁使用國家禁止的高毒、高殘留農藥,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和內源性污染;推廣雨污分流、乾濕分離和設施化處理技術,推廣套用有益微生物生態養殖技術,控制畜禽養殖污染物無序排放;支持在重點富營養化水域,因地制宜開展水上經濟植物規模化種植、採收和資源化利用。
推進農產品加工和林業清潔生產。農產品加工,特別是食品加工企業要加大推廣清潔生產力度,確保食品安全。提高林業生態功能,推動木竹藤材加工、人造板、木地板、防腐木材、木家具、木門窗、木樓梯、木質裝飾材料等木材加工和林產化學加工企業清潔生產,推廣林業生物防治、環保型木材防腐防蟲、木材改性、木材漂白和染色、製漿造紙、林產化學產品製造技術,減少木材化學處理的化學藥劑用量,降低環境污染。
(三)推進產業連結循環化
構建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推進種養結合,農牧結合,養殖場建設與農田建設有機結合,按照生態承載容量,合理布局畜禽養殖場(小區),推廣農牧結合型生態養殖模式;鼓勵發展設施漁業及淺海立體生態養殖,推進水產養殖業與種植業有效對接;重點推廣農林牧漁複合型模式,實現畜(禽)、魚、糧、菜、果、茶協同發展。培育構建“種植業-秸稈-畜禽養殖-糞便-沼肥還田、養殖業-畜禽糞便-沼渣/沼液-種植業”等循環利用模式。
構建林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推廣林上、林間、林下立體開發產業模式。鼓勵利用木、竹、藤在採伐、撫育、造材、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和次小薪材,生產人造板、紙、活性炭、木炭、竹炭、酒精等產品和生物質能源,鼓勵對廢棄的食用菌培養基進行再利用;鼓勵利用城市園林綠地廢棄物進行堆肥、生產園林有機覆蓋物、生產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人造板、製作食用菌棒等;鼓勵經濟林和果樹修剪枝椏材、林產品加工副產品等資源化利用。發展城市屋頂綠化、建築牆體垂直綠化、陽台菜園等,增強吸附空氣污染物、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生態功能,拓展綠色空間。
構建複合型循環經濟產業鏈。大力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高效物流冷鏈等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支持集成養殖深加工模式,發展飼料生產、畜禽水產養殖、畜禽和水產品加工及精深加工一體化複合型產業鏈。推進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生物質能、旅遊等循環連結,形成跨企業、跨農戶的工農複合型循環經濟聯合體。發展林板一體化、林紙一體化、林能一體化和森林生態旅遊。構建糧、菜、果、茶、畜、魚、林、加工、能源、物流、旅遊一體化和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的現代複合型循環經濟產業體系。
(四)推進農林廢棄物處理資源化
推進農村生活廢棄物循環利用。鼓勵因地制宜建設人畜糞便、生活污水、垃圾等有機廢棄物分類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體系;鼓勵有條件地區建立完善“村收集、鎮中轉、區域集中處理”的農村垃圾回收、循環利用與無害化處理系統。
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各地要根據當地農用地分布情況、種植制度、秸稈產生和利用現狀,鼓勵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購買農作物收穫機械時,配備秸稈粉碎還田或撿拾打捆設備;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和社會組織組建專業化秸稈收儲運機構,健全服務網路。重點推進秸稈過腹還田、腐熟還田和機械化還田。進一步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格局。
推進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推動規模化養殖業循環發展,切實加強飼料管理,支持規模化養殖場、養殖小區建設糞便收集、貯運、處理、利用設施;積極探索建立分散養殖糞便儲存、回收和利用體系,在有條件的地區,鼓勵分散儲存、統一運輸、集中處理;推廣工廠化堆肥處理、商品化有機肥生產技術;利用畜禽糞便因地制宜發展集中供氣沼氣工程,鼓勵利用畜禽糞便、秸稈等多種原料發展規模化大型沼氣、生物天然氣工程,推進沼渣沼液深加工生產適合種植的有機肥。
推進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鼓勵綜合利用企業與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有機結合,促進種養業主體調整生產方式,使副產物更加符合循環利用要求和加工原料標準,把副產物製作成飼料、肥料、微生物菌、草毯、酒精和沼氣等,構建資源—產品—副產物—資源的閉合式循環模式,實現綜合利用、轉化增值、改良土壤和治理環境。推進加工副產物的高值化利用,支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充分開發加工副產物的營養成分,提高產品附加值。建立副產物收集、處理和運輸的綠色通道,推進加工副產物向高值、梯次利用升級,提高加工副產物的有效供給和資源化利用水平,減少廢棄物排放。
推進廢舊農膜、灌溉器材、農藥包裝物回收利用。建立政府引導、企業實施、農戶參與的農膜、灌溉器材、農藥包裝物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各個環節相互配套的回收利用體系。推廣套用標準地膜,引導農民回收廢舊地膜和使用可降解地膜;支持建設廢舊地膜、灌溉器材回收初加工網點及深加工利用項目。建立農藥包裝物回收、處理處置機制和體系,減少農藥包裝廢棄物中農藥殘留,防止污染環境。推進水產加工副產品、廢舊網具、漁船等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
推進林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動建立廢舊木質家具、廢紙、木質包裝、園林廢棄物的回收利用體系,推進廢棄竹木的綜合利用;鼓勵利用森林經營、採伐、造材、加工等過程中的剩餘物,建設熱、電、油、藥等生物質聯產項目。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制度標準
建立農業和林業節能減排政策制度,完善農業和林業生產的節能減排相關規範和標準體系。制訂耕地質量國家標準,修訂土壤環境質量標準、農用地膜國家標準。制訂完善農藥、肥料、飼料、獸藥等農業投入品管理和廢棄物處理的法律法規。加快制訂種植業、畜禽養殖業、水產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建立農業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考核制度,推動農業循環經濟規範化、標準化發展。
(二)推進工程建設
推進農業循環經濟示範工程建設。在農業基礎較好的地區,選擇一批具有明確實施主體的農業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基地)和企業,在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清潔生產等農業循環經濟的關鍵環節和領域開展示範工程建設。支持農場及林場循環化改造、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農作物病蟲專業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推進示範基地建設、促進關鍵技術推廣套用,支持農林產品加工副產物資源化利用示範工程、農業清潔生產示範項目等。省級相關部門根據實際,針對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組織實施本地區的重點工程,探索具有各地特色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國家和地方相關資金要加大對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支持。
(三)加大政策扶持
充分利用現有政策,支持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回收廢舊農膜,開展農作物秸稈、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推動以縣(市、區)為單位開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使用有機肥、秸稈綜合利用機械、節能農機、灌溉器材,實施循環水養殖、稻田綜合種養、農藥包裝物、農產品加工研發及技改等,鼓勵建設回收體系和初加工網點。加大對秸稈還田、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現代施藥機械、綠色防控產品、增施有機肥和高標準農膜使用補貼力度。研究完善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引導和扶持政策,特別是農業廢棄物製備燃料、肥料等產品的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對農林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和示範工程給予多元化信貸支持,拓寬抵押擔保範圍,創新融資方式。
(四)強化科技驅動
加大科技投入,促進產學研結合,加強農業資源高效利用、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等農林牧漁循環經濟的共性和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和轉化推廣力度;組織專家隊伍,對實踐中套用效果好的技術進行論證比選,篩選一批成熟技術進行推廣擴散。對現有的單項成熟技術進行集成配套並轉化推廣;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廢棄物高值化利用等先進適用、便捷的技術示範推廣力度。發布生態種植養殖和秸稈綜合利用等農業循環經濟套用技術和產品名錄。
(五)創新組織形式
鼓勵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中的種養大戶、家庭農場(林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林業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和協作,共同推進統防統治、種養循環、農林牧漁結合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現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生態化、品牌化和設施化。發展新型農村生產經營組織,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組織形式,著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林牧漁循環經濟生產經營模式。
(六)健全服務體系
培育和扶持一批為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提供規劃、設計、建設、改造、運行、技術諮詢、推廣、市場開發等服務的專業化機構。利用物聯網、網際網路+等現代化信息手段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信息服務業。依託和發揮現有農技、植保、土肥、畜牧、漁業、獸醫、農機化等農業推廣服務機構和種子、農資等經營機構的作用,為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提供專業化技術服務,推廣循環農業標準和技術規範。重點推進農林廢棄物處理利用、病蟲草害統防統治、外來物種綜合防控體系、農林產品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等市場化、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對農業污染第三方治理機構的扶持力度。
(七)積極宣傳推廣
創新宣傳方式,普及推廣循環經濟理念、技術和模式。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農業循環經濟宣傳教育活動,建設農業循環經濟教育示範基地,重點宣傳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農林生產節能減排等技術模式和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典型經驗及成果。從種植、養殖、漁業、林業等不同行業,總結凝練一批典型模式,加大示範推廣力度。充分利用各地黨校、行政學院、高等學校、職業技術學校及行業協會等力量,加強對管理部門、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林場)等相關人員的農業循環經濟知識和技術培訓。
(八)加強統籌協調
各級循環經濟發展綜合管理部門、農業部門、林業部門要根據本意見和國家出台的相關規劃,結合實際,科學謀劃本區域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制定專項規劃或納入地方相關規劃,明確重點任務、重點工程和推進措施。建立農業循環經濟工作責任制,明確任務分工,加強溝通協調,研究出台支持政策。建立和完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統計報告和評價制度。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將加強協調,綜合指導,統籌對重點工程給予支持,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
國家發展改革委 農業部 國家林業局
2016年2月1日

政策解讀

2016年2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國家林業局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提出要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面推動資源利用節約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產業連結循環化、廢棄物處理資源化,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指導思想、遵循原則和“十三五”期間主要目標、重點領域、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等。同時,要求各地有關部門結合實際,科學謀劃本區域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明確重點任務、重點工程和推進措施,加強溝通協調,研究出台支持政策。

相關報導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國家林業局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指導意見》。
《意見》提出以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為目標,以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為主線,以示範引領為抓手,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到2020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55,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達到40%以上,農膜回收率達80%以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規模化養殖場(區)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75%,林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建立起適應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政策支撐體系,基本構建起循環型農業產業體系。生態循環農業產業不斷發展,科技支撐能力不斷增強,農林廢棄物處理資源化程度明顯提高,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顯著改善,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
《意見》明確了推進資源利用節約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產業連結循環化、農林廢棄物處理資源化等四方面主要任務,並提出了完善制度標準、推進工程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強化科技驅動 、創新組織形式 、健全服務體系,積極宣傳推廣、加強統籌協調等八方面保障措施,國家將建設農業循環經濟示範工程,並加大對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