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環戰略

河北省推出的“兩環”戰略構想,早在1992年就通過一些專家、學者論證後引起了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關注。1995年,河北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兩環開放帶動”戰略。黨的十六大召開以後,2003年2月,河北省進一步明確了“兩環開放帶動”戰略。“兩環”戰略是“大河北發展觀”理論的具體實踐,是“河北人文觀”、“河北地利觀”、“河北特色觀”在實踐中的綜合驗證。“兩環”戰略實施進一步豐富了“一線兩廂”構想的內容,擴展了河北與周邊省、市、區和世界各國的往來通道,使河北從“更大、更高、更寬、更遠、更深”的視野讓外界所認識和接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環戰略
  • 地點:河北省
  • 時間:1992年
  • 闡述:“大河北發展觀”理論的具體實踐
環京津冀都市區域圈戰略,“京三角”發展思路的浮現,“兩環”、“京三角”的資源配置現狀,沿海強省路線圖,

環京津冀都市區域圈戰略

首先,我們要對“環京津都市區域圈”之說加以補充和完善。這種提法是站在北京、天津兩者的角度而提出來的區位發展之論。而“環京津冀都市區域圈”觀點,是把京津冀三方劃分到一個區域而得出的概念。“環京津”與“環
兩環戰略
東半島、甚至擴展到華北大部分地區、東北部分地區、亞洲少數國家在內。總海岸線長5800多公里。河北省從開發渤海資源和發展渤海岸經濟的實際出發,統一稱之為環渤海區域經濟帶。從綜合開發和利用渤海資源的角度來看,“環”的解釋是大海環繞著陸地;以發展沿海陸地經濟的視野論,是陸地環圍著大海。因此,環渤海區域經濟帶比較準確的註解應該是:海洋與大陸的雙項“環環相繞”,多產業鏈條的並舉開發和建設。河北與天津雙方從自身發展的直接利益出發,截取和劃出了一段屬於自己的海岸線而稱之為環渤海區域經濟帶。這條“帶”又把河北與天津的地理資源、人文資源、產業資源、海洋資源、道路交通運輸資源、電能資源捆綁在一起。而離渤海較遠的北京市雖然與大海沒有直接相接壤,卻因與河北、天津在其他方面的緊密協作,也被遠距離的環渤海區域經濟帶牽動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樞神經。首鋼搬遷渤海岸安家曹妃甸“河北一號工程”,就是北京投入渤海區域經濟帶謀求更大發展的有力說明。
河北省大陸海岸線長達487公里,132個島嶼的岸線長178公里。海岸帶總面積11379.88平方公里。唐山、秦皇島、滄州三市與天津市豎立成一條弧線面臨渤海。除滄州屬河北“南廂”地域外,唐山、秦皇島兩市均處於“中間一線”的領先區位。豐富的渤海資源為環渤海沿海岸地區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和變化。京唐港成為全國20大港口之一,2004年貨物吞吐量達到2602萬噸,其中煤炭、礦石、鋼材貨運量占港口貨運總量的94%。2004年秦皇島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1.5億噸,比上年增長19.7%。秦皇島市依託港口,放大優勢,構築臨港強勢產業,88個億元以上項目有半數都與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有密切聯繫。整個環渤海區域經濟帶目前已有60多個大小不等的港口,其中年吞吐量達到8億噸的港口有天津港、秦皇島港、大連港、青島港。各港口的承運功能各有所長。
環渤海區域經濟帶輪廓的浮現越來越引起政府決策層的高度重視。2004年12月2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渤海灣地區港口建設規劃》。這個《建設規劃》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關係到河北、北京、天津三方面互惠、互助發展的切身利益。“2010年前建設由京唐港、曹妃甸港區組成的深水、專業化進口鐵礦石中轉運輸系統,重點新建曹妃甸港區20萬至30萬噸級專業化進口鐵礦石中轉碼頭。建設由京唐港、曹妃甸港區組成的原油中轉運輸系統”。建立深水碼頭“航母”,使擁有500億資產、年產量超過800萬噸的首鋼落戶曹妃甸,形成生產精品鋼材、石油、化工、電力為主要產品的產業鏈條,加快水陸並進的中轉運輸系統,縮短國內南北物流時間周轉期,增強南北資源互補配置,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成長方式,進一步擴大環渤海區域經濟帶各地區之間與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是《建設規劃》將眾多學者觀點、專家建議、民意趨向綜合起來而最終形成的政府決策方略。曹妃甸最終要建設集“大鋼鐵、大碼頭、大化工、大電力”於一體的工業新港城市。

“京三角”發展思路的浮現

河北省委書記白克明將“環京津冀區域都市圈”劃入為“環渤海區域經濟帶”包括在內的“一個核心部分”,並希望有個“京三角”出現而推動京津冀地區的經濟更快地發展。這既是一方政府官員的決策構想,也是一種站到專家、學者角度上發表的發展思路。其中心內容是:“大環套小環”,“環環緊扣”,在環渤海區域經濟帶搞出一個“京三角”發展模式來。“珠三角”與“長三角”是我國南方區域經濟發展的產物,經過多年的開發和建設形成了獨特的地域區位優勢。那么,“雙環”地區內能否最終托起一個以京津冀中心的、輻射整個環渤海區域經濟帶的“京三角”呢?
我們的看法和理解是,“京三角”與“雙環”的區位是在同一軌道上。所不同的是其構想的發展內容會有所側重。“京三角”無疑是以北京作為“三角”的核心或者是支撐“三角”的重心。構築一個“京三角”洲,除了依託特殊的地理、人文、政治資源發展優勢產業外,重點應該是放在提高經濟成長水平、發展高科技兩大支柱產業上來。不能片面地理解為是一種“雙環”地域衍生出來的地理版本。“京三角”的科學定位與“珠三角”、“長三角”是有區別的。我們對“京三角”的涵義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表述:
依託京津冀區域內的綜合資源優勢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以輻射力和推動力使整個環渤海區域內經濟和社會全面地、快速地、健康地發展起來,成為國內國際一流的“特種化區域”。
京津冀“京三角”洲的發展特色應是:多個區域互動,多種產業並上,海陸空立體同治,和諧社會共建,資源配置共享。“特種化區域”不是“特殊化區域”。北京市內的中關村就是融電子信息、科研開發、國際貿易、生產基地於一體的一個“特種化試驗基地”。“特種化”的“京三角”有別於“珠三角”、“長三角”的特色。“京三角”區域應是中國城鎮化、工業化、科技化、信息化、生態化、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區,因此,我們對於“京三角”理論概念的誕生要當成是一項重大的實踐與實驗產生的科研成果來加以珍惜,並逐步完善其科學構築體系和運行機制,去指導發展經濟和推動社會進步。

“兩環”、“京三角”的資源配置現狀

資源配置的運作方式,資源配置的地域趨向,資源配置的分布數量,資源配置的表現特徵,以及資源配置在市場競爭過程中所折射出的使用和享受資源方的道德行為規範,都集中體現在“兩環”、“京三角”格局形成後資源配置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人民民眾的生活水平質量等方面。
1、資源配置過程中資源的多項流轉性
我們這裡所講的資源已不再是一個抽象的資源概念。從河北、北京、天津三省市現有建立起的市場格局來看,三方共同對土地資源、煤電能源資源、水能資源、道路交通資源、工業原材料資源、生態環境資源、文化科技資源、人力資源等八大類資源的配置,正處於協作紐帶關係編織中的激烈競爭時期。資源分配是隨著各種項目上馬而進行的。所謂各方都在講抓住機遇搞發展,實質上還是一個搶抓上項目的過程。資源分配就是跟著一個一個正在爭取上的項目或已經上的項目而分類流轉到競爭強者的領域裡。
北京對資源配置具有特殊運作方式。這種“特殊”體現在北京是首都的重要位置上。北京對土地資源、水能資源、道路交通資源、工業區原材料資源的引進或使用有相當大的比重是從河北市場來獲取。包括國家重點科研機構、培訓教育中心、大專院校的實驗基地用地在內,北京市與河北交界處的縣區,或以政府行為或以企業行為或以民間個體出現對房地產開發、郊區生活服務小區、生態森林公園建立、河道綜合治理、鄉村道路拓寬、農貿市場(集市)改造等為主的產業體系(或叫工程項目),通過合資經營、購買或租賃、暫借等不同方式大量地享用河北土地資源。2005年1月24日,北京市長王岐山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公布了一組數字:2004年北京市各類開發區由470個減少到28個,撤銷94%,核減規劃面積4.7萬公頃。作為首都所在地的北京,一下子就把過去多年來建立起的或正在規劃建設的各類開發區撤銷了94%。實際上這些被裁減的開發區內的項目有相當一部分轉移或嫁接到河北靠近北京的接壤處。比如廊坊市在轉移北京資源和承受北京市場輻射方面就做的非常成功。近幾年,北大、清華、中科院、國家信息產業部所屬的一大批科研院所、生產實驗基地先後落戶安家廊坊,北京上萬名各類人才走進廊坊施展才華,為廊坊經濟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北京又以獨有的地利、人文高地優勢,吸引著河北、天津人才資源流轉向京城。而土地資源的使用價值變成了人才資源在競爭流轉過程中的一種“起跑跳板”。京津冀三方對資源的配置,在人才資源循環流轉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三足”互爭搶拉的格局。
2、資源配置競爭過程中縮小區域差別的長期性
環京津冀都市區域圈內各方現有的基礎設施規模不等,綜合資源擁有量有別,尤其是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指數也有著較大差距。除了城鎮化、工業化這兩項指標的差別外,主要體現在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平均純收入等幾項指標上。從客觀上講,這種地區之間發展的差別是允許存在的,有些差別是不可能在短期內縮小或消滅,甚至還會因資源的二次配置和三次配置而導致有些行業的差別更加增大。
由於資源配置方式本身存在著競爭行為,使一些“龍頭”產業或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形成的集群化體系,帶有明顯的壟斷性質,成為屬於本區域的“行業堡壘”、“系統巨霸”、“產業元首”。
產業結構調整在資源學科里的概念解讀就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商品流通過程中體現出來的貨幣差或價格差,只不過是資源配置表現的另一種特殊經濟指數升降形式。就連號稱“環京津冀都市區域圈”里的明珠——廊坊市的居民、農民平均收入也與北京市居民、農民的平均收入存在著較大差別。2004年廊坊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921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38元,排名位居全省第一。可還是遠遠低於北京、天津兩市居民、農民的收入。大型城市的資源相當一部分是屬於無法估價的“無形”資產。一種“無形”資產類別的資源可能轉化或衍生出許多有形的新資源。廊坊市相對河北全省而言,與北京、天津之間的綜合差距要小一些,其中一條原因是廊坊市相夾在兩個大都市中間,分享著兩個大都市外延和輻射出來的資源能量。中共河北省委書記白克明非常坦誠地承認這種差別存在的客觀事實,表示要到2020年使河北農民趕上北京現在農民的收入水平。也就是說要在15年之內趕上北京。但是到了那時北京農民的年均純收入水平又提高到了更高的水準,可能“翻一番”達到1.4萬元。因此,同一區域內的人民民眾生活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標準之間存在的差別,同一區域單元內由發展拉開的城鄉差別、行業差別、腦體力勞動者的差別、社會保障系統等差別,很難在三、五十年內的時間裡縮小於同一均衡的水平線上。差別距離是相對而言的。由社會分配差別形成的“空隙衝擊力”,往往又是推動和縮小這種差別的“市場調節器”。差別形成的“競爭市場”機制或是“等級社會”機制朝健康方向發展將會反過來有利於激勵市場競爭。京津冀三方之間現存在的差別,通過多方面的努力將會越來越小,最終將會出現共同繁榮的局面。
3、資源配置過程中市場運行的交叉彈性
2004年至2005年6月,河北省先後出台了《關於實施城市化戰略的決定》、《關於做好2005年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實施“走出去”戰略的若干政策》、《關於循環經濟發展指導意見》、《關於進一步最佳化發展環境的若干規定》、《關於資源節約方案》、《關於河北省海河流域2004-2007年水污染防治實施計畫》、《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見》、以及《河北省服務業振興計畫》、《河北省發展千萬噸奶工程實施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方略、措施。這些政策、方略、措施的制定,其目的在於一個,使河北經濟和社會發展朝著“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八字論”軌道運行。河北發展的戰略意圖是要憑藉已經初步形成的“兩環”格局而進一步擴大開放大門。“城市戰略”、“農村戰略”、“走出去戰略”、“循環經濟戰略”、“環境戰略”、“資源戰略”、“治海戰略”、“房產戰略”、“人才戰略”、“教育興冀戰略”、“土地戰略”、“服務業戰略”、“奶工程戰略”等等,核心還是一個目標:“大河北”要“大構想,大發展,大推進,大跨越”。河北決策層充分認識到推進現代化建設中注重發展循環經濟、節約資源的重要性。
什麼叫河北市場?河北市場就是承受來自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山東、遼寧、內蒙古等周邊省區形成的層層內外市場的不停地競爭、挑戰、衝擊。“兩環”大區域格局構成的龐大市場網路,里外包抄著河北“一線兩廂”各個角落的不同市場。“輻射”與“反輻射”、“融入”與“反融入”、“交叉”與“反交叉”重重疊疊編織成的無數市場“經緯網”,加重了河北市場規範化的內涵。像河北的農副產品,尤其是農民的蔬菜、瓜果、肉蛋、食品之類產品要成規模、有程式、按固定銷售渠道打入北京和天津市場,形成屬於自己的“市場天地”,顯然是難以讓北京、天津的市場完全接受。北京是全國的市場,不單單地是河北省的市場。而北京、天津又向河北市場打入相當份額的電子產品、化妝品、服裝品、藥品、菸酒類副食品。以石家莊、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島、衡水、承德為重點的城市與北京、天津展開市場競爭的接力賽。
市場的交叉錯位相互輻射,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市場反彈的波動性、不確定性、衝擊性。有時還會出現疲軟性,出現有些產品或緊缺或過剩的“冷熱”現象。因此,“兩環”區域內的市場,要進一步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和建立健全服務機構的功能作用來加以調節。相互“輻射”產生的“彈性”市場有著優勢,可也有著不少弊端。各市場管理系統、組織系統、疏導系統、服務系統應對市場的參與者進行全面的培訓教育,以提高市場化運轉的綜合水準。

沿海強省路線圖

在唐山曹妃甸舉行的河北省加快推進沿海地區開發建設工作會議上,劃定秦皇島、唐山、滄州三市沿海11個基點,連結“財富之鏈”,打造“政策窪地”、“服務高地”和“創業福地”。而此前在加快推進環首都經濟圈工作會議上,河北常務副省長趙勇宣布,該省圈定涿州市、淶水縣等13個縣區加快建設環首都經濟圈,凸顯河北“環首都、環渤海”的“兩環戰略”布局。
作為一個東部省份,河北省擁有487公里海岸線,海岸帶總面積110萬公頃。然而,長期以來的“東部區位,中部水平,西部觀念”,使之一度成為中國東部沿海板塊經濟發展的“塌陷區”。為告別沿海“無海”的處境,2006年11月,河北省首次提出用15年建成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的目標。
今天,曹妃甸這個曾被歷史遺忘的小島,提前實現億噸大港之夢,成為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區。在滄州的“苦水”之濱,“整裝一新”的黃驊綜合大港8月正式開航。
陳全國透露,該省此次加快沿海地區開發建設的總體思路是,實施“11縣8區1路1帶”重點推進計畫,實現沿海與腹地優勢互補、協調發展。11縣包括海港區、北戴河區、山海關區、撫寧縣、昌黎縣、樂亭縣、灤南縣、唐海縣、丰南區、黃驊市、海興縣;8區指北戴河新區、曹妃甸新區、樂亭新區、丰南沿海工業區、蘆漢新區、渤海新區等功能區,以及在滄州沿海和唐山曹妃甸分別設立的冀中南、冀東北工業集聚區;1路為建設全長363公里、貫通秦唐滄11個縣的濱海公路;1帶則是努力打造沿海經濟隆起帶。
記者觀察到,河北強省之路的“兩環戰略”,多年前就有人提及,不同之處在於當年提的是“環京津”。趙勇日前則提出,未來5年,河北初步考慮要著力打造環首都經濟圈、秦唐滄沿海隆起帶、冀中南經濟區等戰略重點。“十二五”時期,河北發展“天時、地利、人和”:中國發展仍將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京津冀區域發展規劃作為國家戰略即將實施,河北沿海地區開發開放戰略有望上升為國家戰略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