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山行旅圖
- 作者:戴進
- 規格:縱61.8cm,橫29.7cm
- 畫作類型:設色水墨畫
- 材質:紙本
- 創作年代:明代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構圖,技法,名家點評,歷史傳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關山行旅圖 關山行旅圖](/img/e/b3f/nBnauUDZ0kDOzgjYlJjZyEDZiNjY0EGM5gDO2UGM4ImZzEjMxATOzkTZwA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關山行旅圖》繪山村客棧的生活。
其上近處一隊馱運的驢馬和行旅從橋上正在進入畫面:板橋上三驢躑躅而行,兩位行旅者挑擔、背筐後隨,顯出長途跋涉後即將歇息的放鬆狀態。
之後村落中幾間簡陋茅屋,諸多人物活動其間,有卸擔詢問的行旅人,有招待客人的店家,有閒坐嬉玩的稚童,還有小狗守立村頭。
再遠處則是山道,其上又有拉驢上山者,躬腰挑擔下山者。
最後是峰巒高聳,氣勢雄偉,深谷壇林中藏古寺。
整體溪流環繞著山間客棧,客房層層相疊,人居龐雜,眾人聚飲,犬吠雞鳴。
此圖款識:“靜庵”。鈐印:“文進”(朱文)。本幅上有清代卞令之、安儀周、龐萊臣等人藏印。
創作背景
明代中期,戴進成為“浙派”代表畫家之首,備受大眾認可,董其昌稱“國朝畫史以戴文進為大家”。戴進繪畫技藝全面,山水、禽獸、人物、花卉,無不精通。早年學畫非常刻苦,臨摹了很多古人作品,傳統筆墨功夫非常好。他的山水畫,主要吸收南宋時期馬遠、夏圭的風格,但也學過北宋時期的郭熙、李唐、劉松年等。此幅《關山行旅圖》,就是他學習北宋院體山水的作品,圖中無年款,從趨於成熟的集大成面貌判斷,當作於戴進晚年的天順年間(1457—1464年)。
藝術鑑賞
構圖
《關山行旅圖》主山居中,巍然屹立,高峻雄偉,左右諸景相襯,呈金字塔形的穩定構圖,氣勢宏闊。諸景系連緊密自然,高遠和深遠感主要依仗景色之間的內在聯繫加以體現,如中景布置村落,有坡堤、土路與前景的壘石、松樹、河面、板橋相連,叢林、山道又與遠景的峻岭、城闕相接,由此可由近及遠,從下至上。布景已克服了畫家中年時期欠成熟的痕跡,即藉不自然的樹石堆砌或人為的煙雲安插來製造高和遠,表明戴進晚年已較好地領悟了北宋山水的優長,重視天然布勢,力求真實自然。
技法
《關山行旅圖》在技法上融匯了荊浩、關仝、范寬等人的技法以小斧劈的皴法,用橫筆或豎筆、斜筆皴出山石,筆墨厚重蒼潤,設色淺淡,畫面中山石樹木結構緊湊,表現出此圖是畫家仿北宋畫風的作品。
《關山行旅圖》是戴進仿宋院體的典型代表,其畫法師承南宋李唐、馬遠法派,但用筆疏爽,略帶寫意筆法,別具風格,作品層次富有深度。山頂之樹信筆點寫,生動自然。此圖中高峰聳立,蒼松雜樹,山下人家,隱約關口,趕路旅人,行色匆匆。畫面既有生活氣息,又雄偉中見秀氣。環境可居可游,觀者如身臨其境,無疑也繼承了北宋山水畫的優良傳統,如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倡導的:“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為得。”整幅作品頗有馬遠、夏圭遺風,工細之中見豪放,畫面神清氣爽,秀逸典雅。
名家點評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單國強:此圖畫法呈集大成面貌。山川體勢取諸家之長,高峻主山近李唐,近處壘石如郭熙,勁直松乾仿劉松年,繁密苔點和樹叢又取自盛懋,而且結合得妥帖自然,少中年時的拼湊、失真痕跡,整體氣勢既雄偉又渾厚,既郁茂又清朗,體現出畫家力圖融南北山水特色於一體,集陽剛陰柔於一身的追求。筆墨方面亦不拘一格,根據物象靈活運用。勾皴點染結合,乾濕濃淡交融,中鋒側筆並用,圓潤勁健交替,皴法多樣,有斧劈、披麻、點子諸皴,點葉豐富,有夾葉、點葉、攢針諸法,顯示出富有變化又十分純熟的技藝。此圖堪稱戴進晚年精品。
歷史傳承
《關山行旅圖》經清代卞永譽、安歧、以及近代龐元濟等人遞藏,在清安歧的《墨緣匯觀》、清內府的《石渠寶笈續編》及龐元濟的《虛齋名畫錄》卷八等畫書上有著錄。
重要展覽
2015年4月30日至6月29日,《關山行旅圖》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武英殿書畫館舉辦的“故宮藏曆代書畫展”(第一期)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