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

閩西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

1929年7月20日至29日,中共閩西特委在閩西地區蛟洋召開了閩西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史稱“閩西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簡稱“閩西黨一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西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
  • 時間:1929年7月20日至29日
  • 地點:閩西地區蛟洋
會議背景,會議時間,會議內容,會議意義,

會議背景

1929年1月,為打破湘贛兩省敵人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會剿”和解決部隊給養問題,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主力進軍贛南。3月,蔣桂戰爭爆發,紅四軍乘此時機揮師入閩,在閩西地方黨組織和地方武裝配合下,一舉消滅當地敵軍主力郭鳳鳴部,建立閩西第一個紅色政權--長汀縣革委會。後因井岡山失守,紅四軍回師贛南。5月,利用粵桂軍閥混戰之時,紅四軍二次入閩,同地方革命力量一起,殲滅龍巖、永定一帶閩敵陳國輝、盧新銘部,先後建立了永定、龍巖等地紅色政權,閩西地區的革命鬥爭和工農武裝割據出現了大好局面。
6月,紅四軍在龍巖召開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會議對井岡山鬥爭以來毛澤東倡導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建黨建軍原則缺乏正確認識,削弱了黨對紅軍的絕對領導,降低了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地位。會後,毛澤東離開了紅四軍領導崗位,被派到閩西蛟洋,幫助閩西特委召開閩西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

會議時間

1929年7月10日,與會代表按特委通告集中於閩西蛟洋學校。大會原定11日開幕,後因毛澤東指示大會代表先進行有關土地、政治、黨務、武裝民眾與政治組織、物價對比、洋物入侵與工農業破產等項實際調查,於7月20日方才開幕。大會開幕後,在毛澤東的指導下,會議就閩西黨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進行了“密切具體的討論”。由於毛澤東患病,遂把有關組織、宣傳、工運等重要問題暫留,先就其他問題展開深入討論。會議進行期間,因得知敵軍進入長汀,為應付敵人進剿,大會於29日提前閉幕。

會議內容

閩西黨的“一大”集中討論了政治問題和土地問題。會議討論並通過了《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之政治決議案》和《蘇維埃政權決議案》、《土地問題決議案》、《CY問題決議案》、《婦女問題決議案》等重要檔案,選舉了由15人組成的中共閩西特委,鄧子恢為特委書記,蔡協民為組織科長,藍鴻翔為宣傳科長,張鼎丞為軍事書記。

會議意義

大會正確分析了自蔣桂戰爭以來國內的政治形勢。軍閥與軍閥之間,資產階級與買辦地主階級之間,帝國主義與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越發尖銳了,國民黨各派軍閥統治下的全國政局“是一天一天更混亂,更不統一,更無辦法。”這種形勢給了革命勢力發展的很好機會。罷工潮流的高漲,各地農民游擊戰爭的發展與蘇維埃區域的擴大,軍閥士兵民眾的怨恨加深與逃跑日多,土匪擾亂的遍於全國,商業小資產階級對於苛捐雜稅剝削的憤怒,學生小資產階級的日益革命化,都表明革命潮流的逐漸發展。革命潮流的發展和統治階級的混亂,不統一,無辦法的形勢相匯合,足以促進統治階級崩潰的速度,而與工農階級的革命政權,日益接近起來。會議還具體分析了閩西地區社會政治經濟狀況,特別是各階級之間的相互關係和力量對比以及在革命中的地位。在此基礎上,大會制定了閩西黨的總路線:“堅決的領導民眾,為實現閩西工農政權的割據而奮鬥。”為實現黨的總路線,其主要任務是:鞏固並擴大黨的組織;發動並組織廣大民眾;實行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擴大工農武裝。而實行土地革命使閩西廣大的貧苦農民得到土地,建設鬥爭的堅實基礎,尤其是閩西鬥爭的主要目標。
為了正確貫徹執行閩西黨的總路線,完成黨所面臨的主要任務,大會系統總結了閩西鬥爭的歷史經驗,揭露了過去鬥爭中出現的右傾悲觀特別是嚴重的“左”傾盲動主義的錯誤,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階級政策和策略方針。
在大會通過的《土地問題決議案》中,正確闡明了土地革命的意義,明確指出,土地革命的主要目標,在於解放農民,提高生產力,發展農村經濟,以解決全社會的生活問題。為達到此目的的根本“只有用革命的方法,沒收一切地主階級的土地,歸於農民生產者,舍用這樣痛快的方法,是決沒有其他道路可走的。”農民得了土地,解除了一切封建束縛,開闢了農業資本主義生產的道路,表面上看來是要朝向資本主義那條道路跑的。但因為無產階級在這民主革命當中建設了革命的領導權的緣故,最後的結果是要把農業引向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發展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