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浙贛,拼音是mǐn zhè gàn,一般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華東地區福建、浙江、江西三省的合稱。
閩浙贛,拼音是mǐn zhè gàn,一般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華東地區福建、浙江、江西三省的合稱。
閩浙贛,拼音是mǐn zhè gàn,一般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華東地區福建、浙江、江西三省的合稱。地區概況閩福建省簡稱“閩”,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省會福州。全省轄福州、廈門、漳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龍巖、寧德9個設區市...
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又稱閩浙贛蘇區,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福建、浙江、江西三省邊境地區,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區域。它位於羅霄山脈北段,處在三條鐵路(南潯、粵漢、株萍鐵路),一條大江(長江),三個省會(武漢、長沙、南昌)之間,境內山大林深,峰巒險峻,河流交錯,有著較大的迴旋餘地,...
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我黨較早創建而又比較鞏固的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這塊根據經歷了一個由弋橫而信江,由信江而贛東北,由贛東北而閩浙贛,由閩浙贛而閩浙皖贛的發展過程。它地跨閩、浙、皖、贛四省邊區。這塊根據地的蘇區和游擊區先後波及72個縣,蘇區人口100多萬,游擊區人口2000多萬。193...
閩浙贛蘇區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蘇區之一,位於閩浙贛三省交界地區。1928年1月,方誌敏等創建了閩北蘇區。1930年7月,信江蘇區和閩北蘇區合併為贛東北蘇區。1932年12月,贛東北蘇區擴大到閩、浙、贛等省20多個縣境,中共贛東北省委和省蘇維埃政府,亦隨之改稱為閩浙贛省委和省蘇維埃政府。1935年1月...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閩浙贛地區建立的地方領導機關。1932年11月,經中央批准,贛東北省委改為閩浙贛省委,直屬中共中央領導,萬永誠、曾洪易、方誌敏先後任書記。1934年11月,曾洪易又接任書記,後由關英代理書記。1935年2月,省委擴大會議決定關英任書記。1936年4月,閩浙贛省委改名為皖浙贛...
閩浙贛軍委 閩浙贛軍委,1932年12月,受中共閩浙贛省委的委託,主管該地區軍事工作的組織。首任軍委主席為邵式平。
閩浙贛皖九方經濟協作區成立於1986年,是由福建南平市,浙江金華、麗水、衢州市,江西撫州、上饒、鷹潭、景德鎮市,安徽黃山市等九市組成,是開放式、全方位跨區域經濟聯合組織。由來 閩浙贛皖九方經濟協作區成立於1986年,是由福建南平市,浙江金華、麗水、衢州市,江西撫州、上饒、鷹潭、景德鎮市,安徽黃山市等九市...
閩浙贛皖九方經濟區創建於1986年,由福建省的南平市,浙江省的衢州市、麗水市、金華市,江西省的上饒市、撫州市、景德鎮市、鷹潭市和安徽省的黃山市組成。現轄71個縣(市、區),2005年底總人口2722萬人。經濟 閩浙贛皖九方經濟區地處我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與長江中下游沿江地區的中間過渡地帶。北接南京經濟區,...
閩浙贛省委機關舊址群,位於江西省橫峯縣葛源鎮。土地革命時期,方誌敏等在此創建了閩浙贛省革命根據地,鼎盛時期,蘇區範圍包括贛東北18縣、閩北6縣、浙南3縣、皖南7縣共34縣,游擊區地跨閩、浙、皖、贛四省邊界52縣,總人口達數百萬,並創建了著名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和第十軍團,成為全國六大根據地之一,曾...
中共閩浙贛省委舊址,位於浙江省開化縣庫坑村。1935年7月,在開化縣境內一個叫庫坑的小山村,中共閩浙贛省委構造在這裡機密建立,鞏固和成長了方誌敏等老一輩無產階層革命家建立的閩浙贛革命根據地。景點簡介 浙江省委和衢州市委黨史探討室、開化縣委,聯合為庫坑“中共閩浙贛折彎機省委舊址”揭碑,懷念中共閩浙贛省委...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戰鬥在福建、浙江、江西三省邊界地區的一支游擊部隊。歷史沿革 1948年12月,中共閩浙贛省委電台收到新華社發表的《中國軍事形勢重大變化》的電訊,了解到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取得重大勝利的訊息,受到了極大鼓舞,於12月先後發出了《為配合解放軍解放閩浙贛展開武裝鬥爭緊急任務的決定》和...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統一領導閩浙贛地區武裝鬥爭的軍事機構。1932年12月,根據中革軍委命令,贛東北省革命軍事委員會改稱閩浙贛軍區,唐在剛任司令員,曾洪易任政治委員,倪寶樹任參謀長,溫榮清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紅軍第十軍,周建屏任軍長,聶洪鈞任政治委員,邵式平任政治部主任;彭楊軍事政治學校,塗振農任...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閩浙贛地區建立的地方革命政權機關。1931年11月,贛東北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葛源召開,成立贛東北省蘇維埃政府,方誌敏任主席。1932年12月,經蘇區中央局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批准,贛東北省蘇維埃政府改名為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1933年3月、11月,先後召開閩浙贛省第二、...
閩浙贛省軍區司令部舊址,位於橫峯縣葛源鎮楓林村,占地500平方米。房前有座簡易朝門,分前後兩幢,中間設天井,共12間。有司令室、政委室、軍長室、參謀長室。閩浙贛省軍區還有一項了不起的創造——閩浙贛蘇區的地雷戰。簡介 閩浙贛省革命根據地舊址群位於橫峯縣葛源鎮,這裡是第二次革命戰爭時期閩浙(皖)贛...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閩浙贛邊區建立的地方領導機關。1938年2月,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將閩贛省委改建為閩浙贛特委,屬中共中央東南分局領導,曾鏡冰任書記。特委在江西鉛山成立後,遷往福建崇安。5月,東南分局決定將各邊區黨組織分別按照行政區劃歸各省,閩浙贛特委的閩北部分和閩東黨組織合併,建立中共福建省委。6...
閩浙贛省委閩江地下航線紀念館,南平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閩江上游延平區南山鎮吉溪村。閩浙贛省委閩江地下航線紀念館,位於閩江上游延平區南山鎮吉溪村,距南平市區20公里,交通便捷、坐落於南平市延平區南山鎮吉溪村。紀念館瀕臨閩江、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包含閩浙贛閩江地下航線紀念碑、陳列室...
《閩浙贛革命根據地歷史資料文庫(全九卷)》是2022年10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閩浙贛革命根據地歷史資料文庫》編委會。內容簡介 閩浙贛革命根據地是以方誌敏、黃道等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領導閩浙贛邊區人民創建的“方誌敏式”的根據地,是全國六大蘇區之一,曾榮獲“蘇維埃模範省”...
閩浙贛省革命根據地舊址群位於江西上饒市橫峯縣葛源鎮,這裡是第二次革命戰爭時期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方誌敏等革命先驅在這裡創建了紅色政權,開創了"兩條半槍鬧革命"的歷史,被毛澤東同志譽為"我們光榮的模範蘇區"。這裡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共閩浙贛省委機關、省蘇維埃舊址、省軍區司令部舊址、紅軍五...
閩浙贛省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全國著名的六大革命根據地之一,毛澤東主席曾高度稱讚為“方誌敏式的革命根據地”和“模範的閩浙贛省”。基本信息 閩浙贛省委舊址,位於山巒疊翠、紅葉掩輝的橫峯縣葛源鎮楓林村,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四周築有圍牆,大門兩邊當年書寫的一副對聯:“堅決執行黨的進攻路線,...
閩浙贛皖4省9市政協聯誼會第25次會議是2015年召開的會議。近日,閩浙贛皖4省9市政協聯誼會第25次會議在江西南豐縣召開。來自福建南平,浙江衢州、麗水、金華,江西上饒、鷹潭、景德鎮、撫州,安徽黃山等9市政協共40餘人出席會議。據了解,閩浙贛皖4省9市政協聯誼會自1991年成立以來,每年舉辦一次,是4省9地市政協...
閩浙贛城市地下軍 閩浙贛城市地下軍,1947年2月成立,後因在漳州策動兵變未成,閩海縱隊在平潭受挫,同年7月停止活動。機構簡介 閩浙贛城市地下軍,1947年2月成立,司令員林白,政治委員莊征,下轄閩海、閩東、閩江、閩南4個縱隊主要負責城市工作。後因在漳州策動兵變未成,閩海縱隊在平潭受挫,同年7月停止活動。
閩浙贛蘇維埃政府,是在黨的領導下依靠長期的武裝鬥爭逐步建立起來的。1927年12月底,方誌敏、黃道等在弋陽、橫峰兩縣發動了著名的“弋橫起義”,隨後成立了區蘇維埃政府,頒布了《土地分配法》和《平債法》, 1929年10月,成立了信江特區蘇維埃政府,機關由弋陽芳家墩遷駐橫峰葛源。1930年8月,遵照中央決定,閩北...
閩浙贛革命烈士紀念亭遺址,位於葛源鎮楓林村來龍山上,占地5000平方米。從紅軍操場西端拾級而上,經過蜿蜒曲折的盤山小道,到達來龍山頂,便見有一座六角形小亭,亭內豎了六面碑石,正面刻有為革命捐軀的烈士名單。烈士紀念亭四周古木參天,濃蔭如黛,掩映著烈士的英靈。烈士紀念亭建於1933年初,與山下的紅軍操場...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閩浙贛蘇區紅軍在福建、浙江、江西3省邊界地區,反擊國民黨軍“圍剿"的作戰。閩浙贛蘇區是由贛東北蘇區逐步發展形成的。1930年11月,國民黨軍在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一次“圍剿”的同時,以約4個師的兵力,對贛東北蘇區進行第一次“圍剿”,企圖殲滅紅軍第10軍於蘇區中心葛源地區。中...
中共閩浙贛省機關舊址 中共閩浙贛省機關舊址位於江西省橫峯縣,是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歷史沿革 2019年10月,併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閩浙贛省委機關舊址。
《閩浙贛粵桂黔滇抗戰》是2010年9月1日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蕭秉鈞。編輯推薦 《閩浙贛粵桂黔滇抗戰》:鐘旅長自福田戰鬥結束後,思前想後,不勝悲憤,即行拔槍自殺,為衛士搶救,傷後未死但他已立定以死報國的決心,待衛士離開,即奔出投河,……發覺後業已斃命,訊息傳來,全旅悲慟。寧為戰死鬼...
1930年11月至1933年1月,閩浙贛蘇區紅軍粉碎國民黨軍四次“圍剿”,紅軍不斷壯大。1933年9月,國民黨軍在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五次“圍剿”的同時,以五個師“圍剿”閩浙贛蘇區。在反“圍剿”作戰中,紅十軍團殲敵兩個多團,後因戰術不當,遭受重大損失,蘇區也日益縮小。加之紅十軍團奉命進至浙皖邊作戰,至19...
《閩浙贛抗戰》是1995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目錄 出版說明 前言 第一章 閩海抗戰 綜述 抗日戰爭期間福建戰場之軍事部署與作戰 概況 第一五七師駐廈期間之防務 廈門要塞戰前後 廈門保衛戰 澳頭防禦戰 閩南三戰三捷 一九四一年福州外圍之戰 大湖戰役片斷 大湖戰役 大湖戰役追記 “奮勇隊”奮戰玉屏山 大、小...
1933年4月,中央決定成立閩贛省,閩北蘇區劃歸閩贛省管轄。5月,閩贛省在江西黎川正式成立,首任省委書記顧作霖,省革命委員會主席邵式平。閩北分區委書記黃道調任閩贛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行政區劃 1933年春,中央紅軍相繼攻克閩贛邊的資溪、金溪、光澤、邵武、將樂等縣。1月25日,中央紅軍與閩浙贛紅10軍在貴溪...
1934年1月,閩浙贛省被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授予“蘇維埃模範省”的光榮稱號。為挖掘檔案資源,服務經濟社會,上饒市檔案局(館)在該館和所轄各縣(市、區)檔案館館藏檔案資料的基礎上,編輯本書。本書輯錄了1927年 11月至1935年10月贛東北(閩浙皖贛)蘇區的部分檔案史料,以時間順序編排,主要內容為贛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