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皇五銖,隋文帝開皇元年鑄造。錢徑一般為2.3厘米,廓寬0.2厘米,穿徑0.8厘米。肉、穿多為周廓,面有周廓,無穿廓,穿有豎劃,與"五"字右部相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皇五銖
- 鑄造年代:隋文帝開皇元年
- 錢徑:2.3厘米
- 廓寬:0.2厘米
開皇五銖,隋文帝開皇元年鑄造。錢徑一般為2.3厘米,廓寬0.2厘米,穿徑0.8厘米。肉、穿多為周廓,面有周廓,無穿廓,穿有豎劃,與"五"字右部相連。
開皇五銖,隋文帝開皇元年鑄造。錢徑一般為2.3厘米,廓寬0.2厘米,穿徑0.8厘米。肉、穿多為周廓,面有周廓,無穿廓,穿有豎劃,與"五"字右部相連。...
隋五銖是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鑄,又叫“開皇五銖”,或稱“置樣五銖”。錢文“五銖”二字篆書,筆畫精整,邊緣較寬,面無好廓,“...
一、隋文帝開皇六年至仁壽四年(公元581-604年)鑄行“開皇五銖”,又稱“置樣五銖”;二、隋煬帝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鑄行“五銖白錢”。...
隋五銖隋文帝楊堅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鑄,又叫“開皇五銖”,或稱“置樣五銖”。錢文“五銖”二字篆書,筆畫精整,邊緣較寬,面無好廓,“五”字上下左端有豎...
蕭梁初期,曾鑄“大樣五銖”;北齊文宣帝天保四年(553)鑄“常平五銖”。581年,隋統一後,另鑄“開皇五銖”,結束了長達一百餘年幣制混亂的局面。唐武德四年(...
隋朝一統,隋文帝始鑄“隋五銖”,又稱“開皇五銖”,其意義在於它終結了我國“銖兩錢制”的幣制。隨著隋帝國的滅亡,錢幣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從五銖錢為主的...
東漢公孫述在成都廢銅錢,鑄鐵五銖錢。隋初鑄“開皇五銖”,規定每一千錢重四斤二兩,命各關置百錢為樣品,進關者經檢查合格,才準攜帶入關,否則熔鑄。禁止使用舊...
東魏武定六年(548年)所鑄永安五銖,號稱“重如其文”,是一種足重貨幣。它的鑄造是魏晉南北朝貨幣史上由亂到治的轉折點,是後世足重貨幣“開皇五銖”的先驅。...
隋代隋文帝鑄造“開皇五銖”結束了漢末以來三百多年錢制龐雜局面,這也是最後一個使用五銖錢的朝代。隋煬帝暴政,有人辯認隋“五銖錢”五銖的 “五”即“X”字...
隋代隋文帝鑄造“開皇五銖”結束了漢末以來三百多年錢制龐雜局面,這也是最後一個使用五銖錢的朝代。有人辯認隋“五銖錢”五銖的“五”即“X”字左邊加豎 | ...
隋代隋文帝鑄造“開皇五銖”結束了漢末以來三百多年錢制龐雜局面,這也是最後一個使用五銖錢的朝代。隋煬帝暴政,有人辯認隋“五銖錢”五銖的 “五”即“X”字...
第一階段:秦漢與隋唐以銅鑄幣為主,是以秦“半兩錢”和漢“五銖錢”為主幹銖兩體系階段。 第二階段:唐宋到明清除了鑄幣出現年號,寶文體系有別於前銖兩體系外,...
蕭梁初期,曾鑄“大樣五銖”;北齊文宣帝天保四年(553)鑄“常平五銖”。581年,隋統一後,另鑄“開皇五銖”,結束了長達一百餘年幣制混亂的局面。唐武德四年(...
隋代隋文帝鑄造“開皇五銖”結束了漢末以來三百多年錢制龐雜局面,這也是最後一個使用五銖錢的朝代。有人辨認隋“五銖錢”五銖的“五”即“X”字左邊加豎 | ...
蕭梁初期,曾鑄“大樣五銖”;北齊文宣帝天保四年(553)鑄“常平五銖”。581年,隋統一後,另鑄“開皇五銖”,結束了長達一百餘年幣制混亂的局面。唐武德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