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貨幣金融歷史博物館

中國貨幣金融歷史博物館

中國貨幣金融歷史博物館位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逸夫圖書館內,其主旨是建立錢幣研究基地,宣傳中國貨幣文化歷史,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激發民眾的愛國主義精神。

該館收藏著中國自古至今的金融史料和珍貴貨幣實物,系統地展示貨幣在中國的產生、發展歷程及其對經濟社會歷史演變的影響,集知識性和觀賞性於一體。館藏中眾多精品孤品錢幣,讓看客大看眼界:有世界唯一的明代錢幣“泰昌通寶折五”,有二十七乘以四十公分的中國最大的紙幣“大明通行寶鈔”等珍品。

流連於館內,原始時代的串串小貝,會引人無限遐想和幽幽古思;春秋戰國的刀、布幣,會讓你似見刀光劍影,似聞鼓角爭鳴;精品迭出的荊楚錢幣,再現著楚文化的輝煌燦爛;清代的銀幣,展示著“落後就要挨打”的屈辱血斑淚痕;民國的錢幣,向人訴說著舊中國的反動與腐朽。“興亡誰能定,興衰豈無憑”。在錢幣世界、方圓乾坤里,翻開每一頁歷史瞬間,就像進入時間隧道的行程,從貨幣材料、幣值和製作中可了解歷代王朝的盛衰強弱,貨幣也是中國文字和書法藝術嬗變歷史的載體,可看到中華民族悠久文化傳統,歷代民眾的聰明才智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也得以充分展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貨幣金融史博物館
  • 外文名稱:Chinese Monetary and History Museum
  • 地理位置:湖北省武漢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南湖校區逸夫圖書館二樓
  • 占地面積:660平方米
  • 開放時間:學校工作日8:00至17:00
  • 景點級別:無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泰昌通寶折五大錢
簡介,主要展覽,第一展廳,第二展廳,第三展廳,第四展廳,第五展廳,第六展廳,地圖信息,

簡介

中國有四千年的貨幣使用歷史,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據稱西方最早的錢幣發現於公元前七、八世紀,正值中國的周王朝,當時中國早就有了錢幣。中國北宋時期的“交子”,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比歐美已開發國家早七百年。元朝初,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從當時歐洲貨幣經濟最發達的威尼斯來到中國,見到中國貨幣也大為驚奇。
淵源流長,博大精深,中國貨幣已獨立發展成了一種貨幣文化。管子就指出“湯以基山之金鑄幣”,司馬遷說“高辛氏以前就有龜貝金錢刀幣”,班固言“神農氏時就有金刀龜貝”,鄭樵稱“陶唐氏謂之泉,商周人謂之布”。南北朝時期,中國就有了專門研究錢幣的著作《劉氏錢志》和《顧恆錢譜》,這比歐洲早八百年。因為鑄造和流通的地方性,中國貨幣品種之多,形式之異,材質之豐,稱謂之繁,給收藏者帶來了諸多難處,有多少流落的珍貴古幣也就不得而知。

主要展覽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內的中國貨幣金融歷史博物館,分為六個展廳,下面逐一介紹。

第一展廳

這個展廳的藏品橫跨了原始社會後期至漢末王莽奪政時代,歷史感頗為厚重。
中國貨幣金融歷史博物館
距今3700年左右的夏初商末,黃河流域地區已開始使用貝幣。貝幣有一百多種類型,其中大幣最為珍貴,還有齒幣,還有仿製貝幣如石貝、骨貝、蚌貝、綠松貝等。銅貝則是我國最早的金屬貨幣;包金貝使用的是《開工天物》里的一種技術,是一種貴族身份的象徵。
煙火四起的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商業的進一步發展,金屬鑄幣在貿易活動中日益顯現出其優越性,開始形成幾個具有明顯特徵的貨幣體系和貨幣流通區。這就是“四大貨幣體系”,有黃河中游周、晉的“布幣區”,東方齊國海濱地區的“刀幣區”,以及南方楚國的“蟻鼻錢區”。而歷史走到戰國,則出現了更大的突破,貨幣不再僅限於各自國家的流通使用,使用範圍進一步擴大。這個時期,出現了“圜錢”,是秦國的主要鑄幣形式。其中外圓內方的制式,在中國的貨幣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隨著秦始皇一統天下,四合統一,廢他國禮制而舉秦國之儀,其他三種貨幣被逐漸捨棄,統一幣制,是為“秦半兩”。這奠定我國封建王朝貨幣的外形基礎,直至清末,我國錢幣都是“孔方錢”制式。
可嘆秦始皇野心勃勃,秦歷二世而亡。秦滅漢起,西漢初期沿用了一段時間的秦制半兩,但隨後由於造成經濟的混亂,呂后便主張貨幣改革,參與設計了“漢五銖”,這是我國錢幣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使用重量作為貨幣單位,實現了中央對貨幣鑄造權的集中統一。其中的“重五銖”在唐武德四年才被廢紙,是中國歷史上數量最多,流通時間最長的錢幣。
再強大的王朝也敵不過時間的腐蝕,王莽篡奪西漢政權,為了振興經濟,他先後進行四次大的幣制改革,新莽錢的特點為所有的錢以“泉”來命名,稱之為“貨泉”。

第二展廳

此廳里展示的貨幣,歷經風雨,其所處的年代英雄輩出。有混亂東漢、分立三國,魏晉南北朝,英雄隋唐,五代十國,藝術宋朝。權力分割,番邦分據,貨幣也各成體系。另外還有一系列特殊的藏品——“錢範”,及古代鑄造金屬貨幣的模子,一般稱為錢模。
中國貨幣金融歷史博物館
西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開啟了漢五銖錢的先河。一直到東漢末年為止,除了中間有些小的變動(例如王莽統治的時期)之外,西漢、東漢上下四百年內,五銖錢一統天下。五銖錢,是我國錢幣史上時間最長的貨幣,也是用重量作為貨幣單位的錢幣。五銖錢奠定了中國圓形方孔的傳統。這種小銅錢外圓內方,象徵著天地乾坤。有建武五銖,雞目五銖,四出五銖,又稱“四出文錢”,以及東漢晚期的剪邊五銖。
三國時期更是各自為王,貨幣也各有千秋。魏文帝鑄魏五銖,吳國孫權鑄大泉當千,蜀地則多流通太平百錢。
隋朝一統,隋文帝始鑄“隋五銖”,又稱“開皇五銖”,其意義在於它終結了我國“銖兩錢制”的幣制。隨著隋帝國的滅亡,錢幣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從五銖錢為主的貨幣體系進入到通寶幣制。貨幣的質量退出首要地位,貨幣上開始出現精美文字,收藏價值和防偽性都有了較大提升,在宋朝時期達到一個巔峰。
唐高祖李淵創設開元通寶,是通寶幣制的開始,一直持續到清朝滅亡。
唐末,籓鎮之禍、宦官之亂讓強大的唐帝國終於崩潰了。起而代之的五代十國,是中國繼春秋戰國、三國、南北朝之後的又一次大分裂割據時期。這段歷史時期,幾乎每一個曾經獨立過的政權都發行過自己的貨幣,錢幣種類極多,但流存下來的非常少。比如後梁開平年間鑄“開平通寶”大錢和“開平元寶”,後唐有“天成元寶”,後晉有“天福元寶”,後漢“漢元通寶”,等等。
宋代錢幣種類、版別之多,居歷代之首。宋代錢幣一般是每換一次年號就新鑄一種錢,錢幣的典型性不夠,特點在於刻畫精美,其種類有國號錢,年號錢,御書錢,對子錢,三體錢,分值錢。
青蚨劍,則是我國藝術史上的一朵奇葩,在明清之際風靡一時。用唐、宋、清諸代古錢真品編製成劍,借古劍之劍氣和銅錢之靈性,達到劍氣與靈氣合一,成為達官貴人吉祥之寶。即使是現在,我國在外交活動中,青蚨劍仍然會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元首。

第三展廳

這個展廳展示的是草根皇帝朱元璋打下的江山——明朝的貨幣,和封建王朝的終結者,清朝貨幣。
中國貨幣金融歷史博物館
明初期貨幣大中通寶的來歷具有相當文化價值。確切而言,大中通寶是在元末反元鬥爭中產生的,是反抗元統治秩序的手段之一。隨後則有洪武通寶、宣德通寶、永樂通寶、弘治通寶、嘉靖通寶、天啟通寶、萬曆通寶等。
明朝永樂年間,由於外交上的懷柔政策,也使得國內外貨幣有相當的交流。永樂通寶也大量向外流出,日本越南等地也多有仿製。清世祖順治年間,鑄造順治通寶,而後則出現有順治五式積累貨幣樣式。
康熙羅漢萬壽錢,是康熙年間所鑄制錢“康熙通寶”的異品。由於羅漢錢銅質精良、製作精美,又有很多神秘的傳說,民間一直把它當作吉祥、幸福的象徵,用它“壓歲”,婚嫁“壓箱”,男女相愛“信物”,所以倍受珍愛。
另有康熙通寶鑄於清聖祖康熙年間,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鑄順治通寶,改鑄“康熙通寶”錢,並規定以後凡是嗣位改元,所鑄錢制皆如此例。“康熙通寶”滿文錢式中有十二地支套錢,為福建省造,現存世有“子、醜、寅、巳、未、申、酉、戌”八種。故後有雍正通寶、乾隆通寶、嘉慶通寶、道光天下太平錢、鹹豐通寶(重寶、元寶)、同治通寶。鎏金光緒通寶,雖有製造,卻是為了粉飾太平,沒有鑄造價值,故並不見子錢留世。

第四展廳

與前面的展廳相比,這裡的錢幣顯得有些特殊,因為它們並非歷朝歷代的法定貨幣,而是出自一些民間組織或起義軍之手,所以在外觀、用途等方面與官方的有許多不同。我想各位應該都看過《鹿鼎記》和《書劍恩仇錄》,都知道有一個反清復明的天地會,那么現實生活中是否真的存在過天地會這個組織呢?這裡的一枚“記金錢”正好能解答我們的疑問。表面上看,它與常見的銅錢相差無幾,實際上卻暗藏玄機——“義”字上方的兩點變成了“八”字,“金”字上面的“人”變成了“入”字。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天地會一直在進行反清復明的活動,它在浙江有一個支派叫做金錢會,太平軍北上時它也順勢發動了起義。所謂的“義記金錢”實際上就是金錢會成員的入會憑證,所以有一個“入”字。而金錢會最初由八個人領導,為了紀念他們,“義”字上方的兩點也就變成了“八”字。
中國貨幣金融歷史博物館
剛才略帶提到了太平軍,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太平天國時期的聖寶大花錢。我相信這些大花錢給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其大而厚重的軀體,然而這裡展出的只能算是太平天國大花錢中的小字輩。在湖南省博物館,陳列著半片直徑將近34厘米的特號大花錢。如果它完整無缺的話,其重量可達4.5千克,是一枚名副其實的錢幣大王。那么這些大花錢是做什麼用的呢?答案明顯不是買東西用的,因為沒有人會傻傻地帶著如此之重的錢幣滿大街閒逛。事實上,大花錢是天王洪秀全為作戰有功的將士頒發的獎牌,而且功勞越大獎牌越大。這是不是很奇特呢?
說到了大花錢,就不能不提花錢的來歷。相對於市場上流通的貨幣而言,花錢是民間自行鑄造的一種不能用於商品買賣的錢幣,因為其外觀式樣眾多、形態各異,而且往往刻有美好的祝福語,所以被叫做花錢。這裡為大家展示了幾十枚各具特色的花錢,有贈送給新婚夫婦的“早生貴子”錢,有贈送給長壽老人的“祿”字錢、“壽”字錢,還有贈送給趕考學子的“狀元及第、一品當朝”錢。不難看出,花錢大多傳達著人們的美好祝願,從而在民間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直到今天,我們還可以在古玩市場上見到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花錢,大家要是感興趣的話不妨去淘一淘。
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的都是手工鑄造的錢幣,它們代表著中華的財富,它們讓祖國的經濟自先秦以來就一直穩居世界前列。然而,它們終究還是要退出歷史的舞台。清朝末年,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和日益擴大的鴉片貿易使得清政府的財力捉襟見肘,多如牛毛的農民起義無疑又令其雪上加霜。而甲午戰爭的巨額賠款則更是給了清政府致命一擊,國內的白銀幾乎全部流向國外。白銀少了,銅的價格自然上漲,於是人們爭相熔化銅錢來製作銅器,最後竟然導致市面上無錢可用。到了1900年,飽受“錢荒”之苦的廣東終於開始用機器鑄造銅錢以取代“孔方兄”,是為廣東光緒銅元。銅元採用進口機械生產,節省原料、外形精美,最重要的是它的幣值較大,可以有效制止人們毀錢為銅的行為,從而起到緩解“錢荒”的作用。繼廣東之後,全國各地紛紛開鑄銅元,不久它就成為市場上的主力貨幣,正式取代了沿用數千年的圓形方孔錢的地位,其影響一直持續到民國。
轉過展櫃,我相信大家最先看到的一定就是這塊大大的銀子,它的正式名稱叫做銀錠,有十兩重。大家可能會有疑問,因為它和我們平時在電視上看到的那種鼓鼓的銀元寶差別很大。事實上,因為國家要在銀錠中央標記重量、成色,打上官印,所以它只能做成扁平的形狀,至於銀元寶,則是藝術的誇張罷了。這枚銀錠發行於光緒年間,在當時可以買下幾間房屋,也算是一筆巨款了。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銀元。它和銅元大致相仿,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兩者的材質不同。銀元是地地道道的舶來品,最早由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商人、海盜、傳教士等攜帶,在明朝時流入我國。1890年清政府正式開始鑄造銀元,隨後銀元取代銀錠成為主要的交易媒介。這裡為大家展示了許多著名的銀元,比如墨西哥鷹洋,它的地位曾一度相當於今日的美元。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對英國的賠款用的就是這種銀元。還有大家相當熟悉的袁大頭,它可是民國影劇的必備道具。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常見的袁大頭都是光著腦袋的,其實還有一種戴著帽子的袁大頭,那就是袁世凱就任民國大總統的紀念幣,所以大家以後看到不是光頭的袁大頭也不必奇怪。(鑄幣部分完)
到現在為止,我們的貨幣之旅已經過半,有關金屬貨幣的知識也就暫且為大家講到這裡。接下來我將帶領大家參觀本館的紙幣藏品,它們同樣會讓您眼界大開。
我們不妨從紙幣的起源說起。大家可以小小地自豪一下,因為紙幣的故鄉正是我國。最早的紙幣叫做交子,出現在北宋初年的四川。它最初由成都十六家富戶印製,後來改由國家發行。從交子開始,歷朝都發行過一定數量的紙幣,其中最著名的是元朝。元朝的紙幣給在中國生活了17年的大旅行家馬可·波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十分奇怪為什麼一張普通桑皮紙的身價竟可以與純金無異。在《東方見聞錄》一書中,馬可如實記載了在中國廣為流通的紙幣,然而在當時的西方人看來,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相信許多人都看過古龍先生的武俠小說《陸小鳳傳奇之陸小鳳前傳》,它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由假鈔引發的疑案。那么究竟是什麼鈔票令局中人不惜性命弄虛作假呢?答案就是這裡為大家展示的大明通行寶鈔。它長約一尺,寬約六寸,是目前世界上存在過的面積最大的紙幣,因而也被譽為我館的第二大鎮館之寶。大家千萬別小看了這張紙幣,要知道,在當時它可是具備防偽功能的!原來,種植桑樹在明朝必須得到官方許可,而桑樹皮又是製作大明通行寶鈔的主要原料,因此政府基本可以在源頭上杜絕紙幣造假。經過幾百年的化學變化,這張大明通行寶鈔已經失去了本來的模樣,它的顏色變得很深,甚至有些發黑。然而在我看來,正是這些歲月的印記讓它變得如此珍貴,少了他們,歷史將不成其為歷史。
生活中我們總是把紙幣叫做鈔票,可是你知道“鈔票”一詞的來歷嗎?答案其實就在這裡的兩件展品身上,它們便是鹹豐年間發行的大清寶鈔和戶部官票。當時人們為了稱呼方便,就從二者中各取一字,將它們合稱為“鈔票”。由於通貨膨脹的緣故,這兩種紙幣在同治初年就停止使用了,但是“鈔票”一詞卻從此流傳下來,成為紙幣的代稱。除了官方,民間也有一些類似於銀行的機構發行他們自己承認的紙幣,我們把這樣的機構叫做錢莊,把這種性質的紙幣稱為私票。錢莊多由晉商和徽商創辦,也有一些財力雄厚的大官僚涉足其間,比如李鴻章就曾創辦過北洋天津銀號,他的頭像亦被當作金字招牌印在天津銀號的正面。
如果說晚清的私票還有那么一點古代的感覺,那么民國時期的鈔票可就是地地道道的現代紙幣了。讓我們先從民國的成立談起。辛亥革命後,南方各省紛紛脫離清政府獨立。南方代表於1912年元旦齊聚南京,在孫中山先生的主持之下成立了中華民國,後來北方各省也相繼加入。因為全國各地並不是同時獨立的,所以各省都有自己的一套貨幣系統,它們的幣值各不相同,相互之間的匯率也千差萬別。比如新疆省當時就發行過面值為六億的紙幣,其真實購買力可想而知。

第五展廳

在第五展廳里,大家首先看到的仍然是形形色色的民初紙幣。它們的泛濫無疑嚴重阻礙了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謀求統一的呼聲也因此日益高漲。到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時,蔣介石已基本統一了南方,幾年後的東北易幟更是大大加快了全國統一的步伐,幣制統一已初現端倪。同時,受美國“白銀政策”的影響,中國市面上的銀元大量流向國外,國內急需補充一批貨幣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再加上另外的一些原因,國民政府終於在1935年用法幣取代了銀本位制,從而結束了幣制的長期混亂,為民族經濟的發展創造了一個較為良好的環境。發行之初,法幣的幣值還是相當穩定的,可是不久之後爆發的抗日戰爭卻開啟了法幣的噩夢。在1937年的時候,100元法幣可以買兩頭牛,次年就只能買一頭牛了。以後它更是加速貶值,1939年只能買豬一頭,1943年只能買雞一隻,1945年抗戰結束時僅僅能買兩個雞蛋。到了1948年,法幣更是貶值幾百萬倍,100元法幣只相當於幾粒米,整個國民經濟已經瀕臨崩潰。為了挽救局面,國民政府不得不發行所謂的金圓券,以一比三百萬的比例回收法幣。然而此時的金融體系已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爛攤子,駭人聽聞的通貨膨脹讓任何靈丹妙藥也注定於事無補,被寄予厚望的金圓券最終於1949年化作一堆廢紙。我們常常會在電影裡看到解放前的上海人扛著一大捆鈔票去搶購食品,他們使用的正是每時每刻都在貶值的金圓券。和金圓券命運相似的還有它的孿生姊妹銀圓券,這裡就不贅述了。除上述三種紙幣外,市場上還流通過一種名為“關金券”的豎版紙幣,它原是海關的收稅憑證,後來和法幣以一比二十的比例兌換,共同充當國民政府的主力貨幣。“關金券”三字是“海關金單位兌換券”的簡稱。
法幣最初由中國銀行、中央銀行和交通銀行負責發行,後來又增加了中國農民銀行,所以我們一共能看到四種不同的法幣,並且每種法幣的圖案都和它所屬的銀行有關。中央銀行象徵著中央政府的權威,中國銀行代表著國家形象,它們的法幣都印有國父像。交通銀行的法幣印著一些交通工具,包括輪船、火車和飛機。農民銀行的法幣圖案則與農業和畜牧業有關,多張紙幣印有南宋名畫《耕織圖》。
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日寇在全國範圍內扶植了多個偽政權,其中最出名的是溥儀的偽滿洲國和汪精衛的南京政府。這些偽政權在各自境內發行了大量貨幣,心甘情願充當日本人的走狗。為了收買人心,它們甚至不惜利用古代的聖賢先哲。這裡為大家展示了印有孔子和關公頭像的兩張紙幣,像這樣把一文一武兩位聖人用作紙幣圖案的行為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除了扶植偽政權,日本侵略者在淪陷區還親自發行貨幣,稱為“軍用手票”。這些戰時貨幣在日本投降後立即變得一文不值,令占領區人民深受其害。這裡還陳列著一枚淞滬抗戰後日軍鑄造的戰爭紀念幣,上面刻著他們用來炫耀武力的三八式步槍和東洋刀。它的背後,是幾十萬中國軍隊的鮮血和數百萬慘遭塗炭的無辜百姓。雖然現在是和平時期,可我們必須牢記歷史,因為忘記就等於背叛。
第五展廳最後一個展櫃為大家展出的是近代西方列強在我國發行的一些紙幣。鴉片戰爭後,英法首先開始對我國進行經濟侵略,隨後加入的還有美國、德國、沙俄、義大利、比利時和奧匈帝國等國家。上述國家在北京、天津、上海等經濟重鎮開設了大量銀行,通過提供政治貸款的方式不斷蠶食我國的經濟主權。這些銀行中比較著名的有美國的花旗銀行、沙俄的華俄道勝銀行與法國的東方匯理銀行,它們發行的紙幣在設計上將西方工業文明與古老的東方文化結合起來,鮮明地體現出十九世紀末殖民地世界特有的韻味。

第六展廳

第六展廳為大家展示的是與中國共產黨有關的紅色貨幣。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在南方建立了許多革命根據地,相應地需要發行自己的貨幣。由於這些根據地大多是農村,根本不可能製造貨幣,紅軍只好就地取材,直接把蘇維埃字樣刻在袁大頭上,於是便有了這裡的蘇維埃字樣袁像銀幣。長征以後,紅軍到達陝北,因為無法得到造紙幣用的鈔票紙,他們只得把手工織造的土布剪成鈔票大小將就使用,所以這種並非紙質的“紙幣”也被人們稱作“布票”。在充當貨幣的同時,布票的背面還印有一條條的宣傳標語。這種辦法能讓廣大民眾耳濡目染紅軍和八路軍的各項政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革命事業的發展。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區範圍不斷擴大,各解放區也都相應地發行了自己的貨幣。經過幾次大的戰役,到了1948年底,全國主要的解放區已連成一片,革命即將勝利,經濟的恢復與建設轉而成為下一階段黨的工作重點。為了適應這種變化,中國人民銀行於當年12月1日成立並開始發行第一套人民幣。第一套人民幣共有12種面額、62種版別,總計流通了3年零4個月,對建國初期的經濟重建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加之版別過多,要想完整地收集齊第一套人民幣絕非易事。作為收藏界的寵兒,第一套人民幣的市價最近暴漲到了450萬元人民幣,可謂是名副其實的“一票千金”。
在第一套人民幣之後,新中國又相繼發行了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幣,其中不乏大家熟悉的一分(黃色卡車)、二分(綠色飛機)紙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已經成為歷史的紙幣在市面上出現得越來越少,它們同樣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大家要是感興趣的話不妨回家翻一翻久不整理的抽屜,沒準你就會發現小小的驚喜。

地圖信息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南湖大道182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南湖校區逸夫樓圖書館2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