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課堂教學

開放課堂教學(Open classroom teaching)是一種以開放的教案為理念的教學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放課堂教學
  • 外文名:Open classroom teaching
  • 理念:開放的教案
  • 結果:給學生以學習的空間
  • 做法:教案開放
  • 相關:課堂教學
教學內容,開放的教案,教學方式,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

“大語文”體現在課堂教學上,首先,教學內容應該是開放的,教師應該選擇開放性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以學習的空間,給教師以創造的空間。比如《車的世界》課文其實分為農村和城市兩個部分,教師教學時,考慮到農村中的腳踏車、拖拉機、機車等學生比較熟悉,所以重點選取了學生所不熟悉的城市裡的車輛進行教學,而把農村部分留給學生自學, 教師是“用教科書來教,而不是教教科書。” 當然,我們在教學教材內容時應該注意不背離編寫者的初衷,要把握一個度,該留的不能刪。我們現在一年級採用的北大版的語文教材,在每一單元主體課文之後都設有“語文天地”,有的老師可能就把它當作以往的基礎訓練進行教學,這是一種錯誤地理解教材設計思路的做法,“語文天地”是教材向學生提供的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以幫助學生髮展和形成語文素養。教學時,“主體課文”與“語文天地”可以相互融合,穿插進行。如:幾乎每個語文天地里都有“描一描、寫一寫”所要求寫的字,就可以在教主體課文寫字時指導學生去描、寫,而不應該是在課文學完以後再單獨地去練寫,這就沒什麼意義了。細心的老師一定還記得去年的考試題中,看圖寫字畫的就是田字格,這就是要求學生把字寫正確、寫規範,如果學生在學習時就沒有寫規範,那在語文天地里聯繫意義就不大了。“語文天地”既不是課外作業、家庭作業,也不是課後複習,更不是考試內容,老師們在教學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加、修改或刪除。但切忌把綜合活動和口語交際等刪去,否則就改變了方向,忽視了學生的發展。

開放的教案

其次,教案應當是開放的。備課時,教學計畫、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環節都不能定死,因為學生在大語文中學了很多,課堂上的偶發事件必然多起來。比如,按教材的統計,原打算學習某 10 個生字,到課堂上才發現, 10 個生字中,有的已經不用教了,有的大部分學生都會了;在學過的“熟字”中,卻冒出了 3 個回生字(也就是以前學過,現在又不認得了的字)。面對這種情況,照本宣科地教學顯然 既浪費時間,又不能解決問題,還挫傷學生積極性,前面講到的《車的世界》和《老樹的故事》羅老師和王老師在教學時就注意調整了教學內容,只教學生難認的生字,效果很不錯。我們以往的教學,通常是按照課前寫定的教案一環扣一環、結構緊湊、有條不紊地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的教學只注意了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卻忽略了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這種做法是老師牽著學生走,是違背新課程理念的。特級教師於永正就寫過一篇題為“第八次”的教學後記文章,講的是有一次他到外校給當地的老師上示範課。課上,於老師請一個成績比較差的學生站起來朗讀課文,這個學生本來就有自卑心理、膽小怕事,何況是教室里坐滿了聽課教師 , 所以,她的第一次朗讀可想而知,於是,於老師就對她的朗讀作指導,讓她再試一次,可第二次她還是沒讀好,於老師反覆鼓勵,直到第八次,這個學生終於讀 準了課文……我們不說於老師如何有耐心、如何關注學生的發展,我們只要思考,這“第八次”按我們的常規理念得浪費多少時間,教學計畫的教學任務何時才能完成?可是,雖然於老師沒有完成已定的教學計畫,但是我們就能夠說他這是一堂不成功的課嗎?恰恰相反,他的這種“靈活的教案”關注了學生的發展。我們的教學也應該多一些教學的反思,少一些封閉的教案。

教學方式

課堂教學方式也應當是開放的,能者為師,讓學生當小老師互教互學,既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又提高了學習質量。我們倡導的理念是: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點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找答案;給孩子一種條件,讓他自己去鍛鍊;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自 己向前走。 有時候小老師的方法比老師的更適合,更容易讓孩子接受。比如羅曉老師班上的羅睿智小朋友當小老師教學“煙”字(請舉例)。生動形象,既記住了字型,又進行了人文教育。還比如“到”字左下部分的筆順,小老師教的時候,先說左下部分跟“土”長得很像,再讓學生想“土”字怎么寫的,學生很快就掌握了“一、十、土”的筆順,不要你教學生就懂得了“溫故而知新”。
特級教師支玉恆在教學《登山》一課時,就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有的選演一演,有的建議開展朗讀競賽……教師就根據學生喜好,讓他們用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演的同學演得惟妙惟肖,讀的同學讀得有聲有色。教師恰到好處的點撥引導既讓學生讀懂了課文內容,有又體會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對課文有了自己的獨特感悟。這種開放的教學方式就遠比傳統的“問答式”“模式型”更能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也應當是開放的,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認為比較好的一種方法就是帶學生到實際的生活中去學習,去活動,緊緊圍繞語文中教育任務,充分開發利用語文資源,促進學科間融合,促進課內外結合,重視在生活中學習母語,打開語文教育的新天地。就識字而言,街道、商店、學校、車站、港口、酒店、廣告、商標上的圖畫文字成了孩子們識字的不盡資源;影視、歌曲、報紙、同學姓名、班級布置中的常用字一併成為孩子們識字的好教材;讀讀畫畫、說說演演、唱唱跳跳,語文與音、體、美學科有機融合,學生自悟出了聽、問、猜、查等識字方法,學生學習到的不僅僅是活生生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養成了留心觀察的習慣,學習了蒐集處理信息的方法,開闊了視野,為今後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羅曉老師上課時就通過師生共同表演的形式教學生看錶演猜認字,再一次鞏固了學生最難掌握的“猜字”的識字方法,還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導入新課,在帶領學生闖關這一活動中,教師精心設計的“黃花鎮、黃龍新村、遠大二路、長沙火車站、北京”等站牌就是帶學生走出了課堂,到生活中識字,充分體現了大語文教育觀,語文教育生活化的理念。教師這種富有啟發性和開放性的教學方法,富有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的魅力,能喚起學生挖掘自身潛力的意識,他們感受到了“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與生活實際是緊密聯繫的。據調查統計,現實生活中人們有意識的學習占 50% 多一點,不到 60% ,其餘都在生活環境中學。這就證明語文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課堂,而應大踏步地走進生活。
總之,隨著課改的深入,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轉變教學觀念,下定決心拋棄一目了然的詳細教案,跳出一成不變的模式化課堂教學。雖然我們一開始不可能得心應手,但是走出“圍城”,我們會感受到春風拂面,形式喜人。我堅信,只要勇於嘗試,敢於實踐,成功離我們不在遙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