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住宅

開放住宅

開放住宅是指在20世紀60年代首先由荷蘭人提出。所謂“開放”,是針對正統現代主義原則下將住宅“封閉”於設計建造者固有的或自己意願的設計形式,加之建造手段單一,從而形成千篇一律的居住生活方式和單調的城市立面形象。開放住宅強調將住宅的設計和建造工作向公眾、社會和環境開放,從而創造出靈活豐富的住宅。開放住宅是基於開放建築理論的住宅建造新理念,它順應了身處高速變革時代的住宅可持續發展要求,使住宅能夠更靈活地應對家庭生活的需求和變化,能夠與環境更友好,使用壽命更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放住宅
  • 外文名:Open house
  • 提出時間:20世紀60年代
  • 提出人:荷蘭人
  • 強調:將住宅的設計作向公眾環境開放
  • 基於理念:開放建築理論
建築模數,開放住宅的室內隔斷,隔斷材料選擇,電氣設計及布線系統,

建築模數

確定統一協調模數,是推廣適應型住宅,保證住宅建築主體(支撐體)與設備製品(填充體)之間的有機配合,方便連線,促進住宅產品開發向標準化、系列化和組合化發展的關鍵。
模數協調,是二次大戰後,隨著工業化體系建築蓬勃發展而漸漸受到重視的。從七十年代起,國際標準化組織房屋建築技術委員會陸續公布了有關建築模數的一系列規定。如今,建築模數協調體系已成為國際標準化範圍內的一種質量標準。它是一種將問題規則化、有序化的有效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並隨著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考慮元素的多寡而不斷進行調整。
開放住宅,在模數協調問題上,主要是從建築室內空間及其與住宅產品之間配合的角度考慮的,這就與當前通常使用的模數法則,即單軸線定位法不同,後者主要是從建築結構構件的標準化、定型化的角度考慮的,未涉及建築室內空間、住宅產品等元素,因此對於適應型住宅,這樣的單軸線定位法已不再適用,需要發展一套新的模數協調規則,即統一協調模數

開放住宅的室內隔斷

室內隔斷是住宅中填充體系的主要部件。它的優劣決定了適應型住宅在技術上的可行性與經濟上的合理性這一全局性的問題,住宅由支承體和填充體構成。支撐體形成空間殼體,而由填充體劃分功能空間,以致形成“適應型通用填充體住宅”。填充體-隔斷的特有特點:不承擔支承作用,僅有分割空間的功能。這樣使隔斷可以採用輕質材料和呈現多種形式。為此將隔斷分成三類:實體隔斷、裝飾隔斷、家俱隔斷進行研製和開發,對其中實體隔斷又分成三種:
1、可拆隔斷-住宅中,一般不變動,但可拆改之隔斷,
2、易拆隔斷-住宅中,可以較易變動之隔斷,
3、防水隔斷-住宅中,廚房、衛生間用水房間的防水隔斷。

隔斷材料選擇

適應型住宅一般均是在支承體完成後,由居住者自行(居住者自己或委託施工隊伍)進行隔斷安裝和裝修。或在居住一階段後,對室內隔斷進行調整、變化、改造,因此對填充體-隔斷板材有特有的要求:
A、質輕高強:質輕則便於運輸,便於安裝,使一兩個人就能完成。同時質輕既不增加支承體荷載,又便於隔斷靈活布置。因此隔斷重量宜小於50kg/m。高強則耐用,經得起一定的碰撞,利於裝拆和重複使用。為此隔斷破壞荷載宜大於100kg/m。
B、防火隔聲性能好:為防火安全板材應為非燃燒型,隔斷耐火極限宜在0.5小時以上;為保證住宅私密性,板材須有較好的隔聲性能,即隔斷隔聲宜不小於30~35dB。
C、裝拆簡單,便於裝飾:安裝拆卸方便,沒有濕作業,構造簡單,板材面層平整,最好可以做不同類型,不同檔次的飾面。
D、價格便宜:宜在60元/平方米以內。

電氣設計及布線系統

隨著住宅建築的不斷發展,居民對居室的要求越來越高,普通的住宅已不能滿足居民的要求,因此,大開間住宅、框架住宅、支撐體住宅等適應型開放住宅應運而生,成為今後住宅的潮流,從而對傳統的電氣布線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主要的區別有下面幾點:
1、傳統住宅的燈具、開關及電源插座、電視天線插座、電話插座等均在設計階段由設計人員定位,住戶不能隨意改變位置;而適應型住宅則把上述出線口的位置留給用戶自己決定,增強了其靈活性;
2、傳統的布線方式通常採用兩種方式布線,其一為在牆內埋管穿線,這種布線方式牆比較整潔,但當有故障發生時,檢修不易;其二為採用線槽在牆面表面布線,這種方式檢修故障方便,但影響美觀,並且由於牆面不平整,對家具的擺放造成了困難;而適應型住宅則採用踢腳板布線槽綜合布線和掛鏡線布線的組合方式,將所有的電源線、公用天線、電話線等均分層設在踢腳板內,並在掛鏡線布線槽內放置電源線供上部燈具的供電,用戶可在任意位置安置各種出線口,既不影響美觀,也給檢修帶來了方便,還增加了其靈活性,其掛鏡線布線槽還兼做掛鏡線裝飾線之用,可謂一舉多得。綜上所述,踢腳板綜合布線系統是用於適應型住宅替代傳統布線方式的較好的方法,也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產品。通過一些工程的試用,優點是很突出的,但也有許多不足,主要是以下幾點:
1、第一代踢腳板布線槽採用在面板上掛線的方式,這種方式用戶在安裝插座等設備時不易裝好,電線等容易脫落;
2、第一代掛鏡線與普通的塑膠明裝線槽外觀相似,雖在掛鏡線的位置,但沒有掛物裝置。
3、出線口採用鋼管暗敷在牆內至頂留出口處,沒有擺脫傳統布線方式的缺點;
4、踢腳板布線槽在經過門口處時,需上返至掛鏡線布線槽處,這樣在門口處有一條平行與門框的線槽,影響了美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