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閥士族

門閥士族

門閥士族”是在社會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組成的政治集團,萌生於兩漢,形成發展於魏晉,衰弱於南北朝。後於隋唐時期有過短暫興起,武則天後一蹶不振,至此消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門閥士族
  • 釋義:政治集團
  • 形成:魏晉
  • 衰弱:南北朝
釋義,興起,發展,興盛,巔峰,衰亡,

釋義

中國東漢後期至隋唐前期在社會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組成的政治集團。

興起

東漢時期,士人主要通過察舉徵辟出仕。被舉、被辟的人成為舉主府主門生故吏。門生、故吏為了利祿,甚至不惜諂附、賄賂以求固結。大官僚與自己的門生、故吏結成集團,以增加自己的政治力量。東漢後期 的士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這些人都是最大的地主,而且世居高位,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因而又是士大夫的領袖。所謂門閥大族,就是在經濟、政治、意識形態上具有這些特徵的家族。東漢時期選士首先看族姓閥閱,所以門閥大族的子弟在察舉、徵辟中照例得到優先。門閥大族是大地主中長期發展起來的一個具有特殊地位的階層。當政的外戚、宦官都要同他們聯結、周旋。門閥大族在本州、本郡的勢力更具有壟斷性,實際上統治了這些州郡。

發展

漢末社會中的世家大族,魏晉時稱為士族,影響很大,名士多出於這個階層,或者在政治上與這個階層結合在一起。曹操由於其宦官家族的身世,一般說來不為名士所尊重,故而一再發布“唯才是舉”令,選用那些不齒於名教但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但曹操不但沒有籠統地否定世家大族素所強調的德行標準,而且很重視對名士的爭取。曹操死後,曹丕在尚未代漢稱帝之前,採納了陳群建議的九品官人之法,即九品中正制。實行之初,士人品定之權掌握在政府的中正手裡,中正採擇輿論,按人才優劣評定品第高低,多少改變了東漢末年名士品評人倫、操縱選舉的局面。

興盛

西晉時雖仍襲用九品中正制,但中正一般只注意被評定者家世的封爵與官位,很少注意真正才能,不能起選擇人才的作用,以致於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九品中正制反而成為鞏固士族力量的工具。西晉規定高官顯爵者各按官品高下占有田地,並在全國範圍內以法令形式承認私家依附農民。雖然法令規定免除國家租稅、徭役的戶數,但在占有大量田地情況下,高官顯爵者必然擁有更多超過法令規定的從事勞動的依附人口。在占有大量土地和依附人口的基礎上,後漢、曹魏以後世代高官而且世襲封爵的家族,在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擁有特殊優越地位,形成門閥士族。

巔峰

西晉亡後,在門閥士族的擁戴下,東晉王朝得以建立,但統治階級內部,存在著北人士族與南人士族、北人士族中的上層與下層、皇室司馬氏與僑姓大族、各大族之間、中央與地方(揚州與荊州)等錯綜複雜的矛盾。終東晉一朝,門閥士族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桓玄曾一度推翻司馬氏統治,自立為帝,後失敗被殺。
南朝宋武帝劉裕從東晉門閥專政、皇權弱小、方鎮割據的積弊中汲取教訓,努力加強皇權,因而南朝世家大族雖然在社會上經濟上的優越地位未變,不僅擁有大量田地,而且封山占水,實行莊園經濟,占有廣大田莊山澤和附屬於土地上的大量依附人口,但實際軍政實權大為削弱,政治權力主要已不在他們手中。南朝士庶之別非常嚴格,士族通過仕宦途徑和婚姻關係來維護門閥制度,形成封閉性集團。士族所居官都是被認為“清顯”的職位,一般不理政事。士族中又有高低階層之分,兩者之間一般也不通婚,低級士族擔任的某些官職,高級士族不屑擔任。侯景之亂使世家大族遭受沉重打擊。 承聖三年 (554),西魏軍攻占江陵,俘衣冠士族數萬口,驅入長安為奴婢。這是對南方門閥士族的一次沉重打擊。在陳朝,無論僑姓士族或江南士族,不僅政治上早已無所作為,社會聲望和經濟地位也都一落千丈,但是門閥勢力仍占有重要地位,成為中央政府的掣肘。

衰亡

其後自南北朝後各朝各代都通過各種形式在不同程度上打擊那些氏族門閥,如建立國學館、編寫氏族志時把各大姓地位都降下一等、科舉制等等。其中以科舉制最為重要。隋代開始的科舉制,歷經唐、宋、元終消滅了那些氏族門閥。像初唐的“盧”、“崔”、“鄭”、“王”家族經科舉制削弱下來,至唐中期其地位已完全下降。晚唐貌似是士族的鼎盛時期,但是實際上這時的士族已經放開了自己對待科舉的不屑態度而積極參加科舉。唐武宗在會昌五年正月三日的南郊赦文被認為是士庶合流的標誌,傳統的士族相對於進士不再有任何的優勢。這個時候士族是十分脆弱的,極小的打擊都可以令它崩潰。不幸的是它遇到了幾百年間罕有的打擊——黃巢起義(875年—884年)。“天街踏盡公卿骨,甲第朱門無一半”(韋莊《秦婦吟》)。雖然也有士族幸免於難,並且此後成為唐的高官,但是他們已經完全喪失獨立性,或碌碌無為,或依附於某勢力。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年)六月,在出身寒素且無科名的李振的策劃下,朱全忠(即黃巢起義降將朱溫)將包括被他稱為“衣冠宿望難制者”的裴樞在內的三十餘名朝官斬殺於白馬驛,投屍黃河。糾結著流品、科名的尖銳矛盾在這場快意的殺戮中得到圓滿解決。清流混入黃河成為濁流,而士族時代也隨著這股濁流東流入海,不復回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