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臂烏賊

長臂烏賊

長臂烏賊(Magnapinna)在生物學上屬於槍形目,Magnapinna pacifica科,Magnapinnas,Magnapinna其長約8米,生活在海底2000米以下,具有細長的觸鬚,巨大的和橢圓形漏斗狀鎖緊裝置(類似肘關節)。人們只從幼烏賊標本中了解到這個科。由於沒有一個成年標本被捕獲或取樣,人類對該物種知之甚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臂烏賊
  • 拉丁學名:Magnapinna
  • :動物
  • :軟體動物
  • :頭足
  • 亞綱:鞘亞綱
  • :槍形目
  • 亞目開眼亞目
  • :Magnapinna pacifica
  • :Magnapinna
  • :Magnapinna
  • 分布區域:具有溫帶到熱帶的緯度,世界各地的海洋中
  • 命名者及年代:首次發現於1907年,於1988年被 Michael Vecchione&Richard Young命名
物種學史,形態特徵,觸手,頭部,鰭,生活習性,

物種學史

該物種的第一個記錄來自於1907年在亞速爾群島捕獲的一隻標本(Magnapinna talismani)。然而,由於發現物的損壞,能辨認出的信息非常少,它被歸併到mastigoteuthopsis talismani中,後來被歸併為Mastigoteuthis talismani。1956年,一種類似的烏賊(Magnapinna sp. C)在南大西洋被捕獲。阿利斯特·哈代(Alister Hardy)在1956年出版的《公海》(The Open Sea)中描繪了這個標本,在這本書中它被確定為Octopodoteuthopsis。
20世紀90年代,在大西洋又發現了兩個未成熟的標本(Magnapinna sp. A),在太平洋也發現了三個標本(Magnapinna pacifica)。研究人員麥可·韋基奧尼(Michael Vecchione)和理察·楊(Richard Young)是這些發現的主要調查人員,他們最終將它們與之前的兩個標本聯繫起來,在1998年確定了Magnapinna pacifica科,並將Magnapinna pacifica作為該類型物種。
在2004年,人們收集到了第五個物種——Magnapinna sp. B的單一標本。Magnapinna sp. A在2006年被描述為Magnapinna atlantica。

形態特徵

觸手

觸手有兩種形態:近端觸手(有大量吸盤)和遠端觸手(長而纖細,上面覆蓋微小吸盤)。近段觸手的吸盤為雙到四排列,遠端觸手的吸盤多為不規則排列。長臂烏賊用側膜來引導每一隻觸手。觸手無龍骨。手臂和觸鬚通常被放置在一個不尋常的位置:它們以銳角延伸到體軸,然後突然(有時呈90度角)向前轉動。
長臂烏賊
觸手

頭部

眼睛巨大,無明顯頸或臂支柱

魚鰭大,約占身體總長的70-90%。肌肉存在於前10-15%的鰭的無柄區域(即鰭的附著區域,不包括自由的前鰭葉)。

生活習性

人類對這些烏賊的捕食行為知之甚少。科學家推測,長臂烏賊是通過沿著海底拖拽它們的手臂和觸鬚,從海床上抓取可食用的生物來進食的。或者,它們也可以簡單地使用誘捕技術,被動地等待獵物撞擊到它們的手臂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