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俗稱青鯊、青皮鯊。軟骨魚綱、鯖鯊目、 鯖鯊科。體延長,呈紡錘形。軀幹肥大,向 後漸細小。頭大,吻端尖。口大、腹位,深 弧形;唇褶長近為頜長之半。齒狹長而尖銳, 錐形,邊緣光滑;兩頜每側各11—13枚,均 無正中齒。眼大,側上位,圓形。鰓孔每側 5個,寬大,後2個距離較近,最後1個在胸 鰭起點處。尾部較短,稍大於全長1/3; 尾 柄細,長約為高的3倍左右,兩側各具有1側 突,尾基上下方各有1凹窪。背鰭2個,分 離。第1背鰭中大,始於胸鰭里角尖端或稍 後背上,前緣稍後傾,頂角鈍圓,後緣微凹 入,下角尖突; 第2背鰭很小,末基與臀鰭 起點近相對,前緣後傾,頂角圓,後緣微凹, 下角延長尖突。胸鰭狹長,前緣弧形,外角 鈍尖,後緣凹入,里角圓形。腹鰭很小,位 於兩背鰭近中間下方,外角圓,後緣凹入,里 角尖突。臀鰭稍後於第2背鰭,兩鰭同形同 大。尾鰭短寬,叉形,尾椎軸上翹,上尾叉 稍大於下尾叉,後部有1缺刻。體背部青灰 色,腹部白色。體長一般為4米左右。棲息 於大洋上層。性兇猛,善游泳,常追食魚類 到近海。主要食物為魚類。生殖期不詳。卵 胎生。我國的黃海、東海有分布,黃海數量 較少。常用延繩釣漁具釣捕,大型圍網有時 可兼捕。肉可食用。肝可提取魚肝油,皮可 製革,軟骨可藥用。
外形特徵
這種大而呈流線型的鯊魚具有獨特的月牙形
尾鰭,長長的錐形鼻,大大的黑眼睛和剃刀般鋒利的牙齒。上身為明亮的金屬藍色,而下面是雪白色的,年齡越老塊頭越大的個體往往白色區域更少而顯得較暗。因此未成年體一般比成熟體更近於灰白色,且鼻尖上有一個明顯的黑色標記。灰鯖鯊與僅有的另一種鯖鯊,長臂灰鯖鯊相區別,不只在於胸鰭更短,而且還有鼻下側和嘴周邊的部分呈白色,而長臂灰鯖鯊的則呈暗色調。
灰鯖鯊最大可達4米, 重量最高高達570公斤。
生活習性
灰鯖鯊屬於暖水性上層游泳種類,遷徙季節溫暖水域。性兇猛,追食鮐魚和沙丁魚等魚群。體長4m以上。食魚類,特別是鮪魚和旗魚等遠洋魚類,以及其它鯊魚。
生長繁殖
灰鯖鯊為
卵胎生。一次產仔5到10尾。據稱發育良好的灰鯖鯊幼仔會吃掉鯊魚媽媽子宮中發育不好的手足同胞。
繁殖卵胎生被滋養,胚胎在子宮胎盤卵黃囊。之間的4和25胎活是天生的在晚冬和早春,後15到18個月的醞釀期。其次是最初的較快增長速度。雌性被認為休息18個月後出生之前再次懷孕。雌性似乎成為性成熟約17至19歲雄性成熟約7至9年。最大的已知年齡的灰鯖鯊是32年。
分布範圍
這是一個分布廣泛的鯊魚種類,發現於熱帶和溫帶水域在全世界的海洋。在大西洋西部的灰鯖鯊,分布在緬因灣的巴西南部,包括墨西哥灣與
加勒比海。在東大西洋,分布範圍從
挪威,下不列顛群島,地中海,象牙海岸,加納,南非。在印度洋的灰鯖鯊,是東非、紅海至夏威夷附近海域,包括巴基斯坦,印度,韓國,日本,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紐西蘭。在東太平洋海域,範圍包括阿留申群島以南和南加利福尼亞,美國,智利。
在我國廣泛分布於南海、東海和台灣海域。
相關報導
2013年6月6日,美國數名漁民在加利福利亞州的亨廷頓灘附近的海域內捕到一條很有可能是迄今為止人類所捕捉到的最大的短鰭灰鯖鯊。
2014年12月,英國北威爾斯漁民在巴茅思沙灘發現一條約3米長、懷疑被衝上岸後擱淺致死的灰鯖鯊,引來居民帶同小孩到場圍觀。有民眾看到鯊魚屍骸後,表現興奮,拔去鯊魚尖利的牙齒作紀念。
2015年8月6日美國兩名男子在海釣時意外遭遇一條巨型灰鯖鯊的“死亡威脅”,這驚險一幕被船夫完整地記錄了下來。
保護級別
國家保護級別 | 不祥 |
CITES公約級別 | 未定 |
IUCN紅色名錄等級 | 未予評估(NE) |
紅皮書等級 | 未定 |
中國特有 | 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