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古裝歌舞劇)

長相思(古裝歌舞劇)

長相思:陝西省歌舞團創作演出的舞劇

唐天寶年間,驪山北麓秦始皇陵。晁衡(日本來華友人)、李白相邀採風,搜求中華文物,與一白衣少年邂逅相逢。少年與晁衡以地震儀及日本摺扇互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相思
  • 屬性戲劇
  • 演出單位:陝西省歌舞
  • 作曲:呂冰
劇情介紹,序,第一場,第二場,第三場,第四場,第五場,第六場,尾聲耿光千葉,劇務信息,演出單位,創作者,演出者,評論擷萃,

劇情介紹

第一場

曲江春暉
三月三日,長安曲江池畔。仕子百姓沿古代風習,踏青流飲,共舞《赤白桃李花》。是日,李白、晁衡聯袂遊春,賦詩會友。柳青娘與晁衡會晤,出示摺扇,原是秦陵相識的白衣少年。二人詩文酬和,彼此傾慕。李白即席賦《白薴辭》以為祝賀。
長相思

第二場

中元思鄉
數年後,長安晁衡官邸。柳青娘與晁衡締結良緣,積極贊助丈夫研習中華文化。
長相思
晁衡集入唐數十年之所學,撰《大唐勝覽》百卷。七月十五日,為中、日民間懷親祭祖的中元節。適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藤原清河抵長安。晁衡思鄉心切,欲與藤原氏同返故國,作《思鄉》詩抒其願。

第三場

含元盛會
玄宗皇帝於大明宮以樂舞款待藤原清河大使,藤原以《扶桑扇舞》奉獻。柳青娘攜晁衡《思鄉》詩晉見玄宗,請求恩準晁衡回國。
長相思
八月十五日,玄宗皇帝於含元殿前的丹鳳樓宴會各國使節,歡送日使回國,命表演《霓裳羽衣舞》、《劍器》、《秦王破陣樂》,與各國朋友共度佳節,作詩《送日本使》予藤原,欽命晁衡為大唐奉還使,東渡日本。

第四場

灞柳情深
灞水橋頭,浣紗村姑和鄉親們歡送自願去日本的工匠農藝師。村婦依古風,舞《折楊柳》送親人遠行。晁衡賦詩《銜命還國作》並贈劍予摯友李白。柳青娘不顧航海艱險,
長相思
毅然別離幼子晁英,同晁衡聯袂東渡。

第五場

海島喋血
使船在海上驟遇風暴,中日兩國水手、官兵同舟共濟,患難相扶。船漂流至中南半島,觸礁沉沒,又遭海匪襲擊,死傷殆盡,兩國難友拚死搏鬥,血染灘頭。
長相思

第六場

神馳奈良
李白得知晁衡等遇難噩耗悲慟欲絕,作中日友好之千古絕唱《哭晁卿衡》。海島遇險,青娘罹難,晁衡遇救生還,復歸長安。八月中秋,皓月當空,晁衡懷念青娘,思戀祖國,夜不成寐,神馳奈良……晁衡振奮精神,重修散佚的《大唐勝覽》,以遂交流中日文化、報效祖國宿願
長相思

尾聲耿光千葉

灞水橋頭,青年晁英告別老父晁衡,偕同又一代自願東渡的和尚、工匠、技師、學生赴日,譜寫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詩章。舞劇《長相思》涉及的三首詩送日本使唐玄宗日下非殊俗,天中嘉會朝。念余懷義遠,矜爾畏途遙。漲海寬秋月,歸帆駃夕飆。因驚彼君子,王化遠昭昭。銜命還國作[日本]阿倍仲麻呂(晁衡)銜命將辭國,非才忝侍臣。天中戀明主,海外憶慈親。伏奏違金闕,騑驂去玉津。蓬萊鄉路遠,若木故園林。西望懷恩日,東歸感義辰。平生一寶劍,留贈結交人。哭晁卿衡
長相思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劇務信息

演出單位

陝西省歌舞團

創作者

編劇
衛天西、李曉白、康正願、呂冰
編舞導演:
衛天西、張曼石、康正願、張勇、宮定遠。
作曲:
呂冰。
打擊樂設計:
舞美設計:
蔡恬(布景),趙翔(服裝),樊林(道具),張亞春(燈光),李金保(化妝),蔡小鶴(效果)。

演出者

主要演員:
武世民、趙長水(飾阿倍仲麻呂即晁衡A、B),胡杰、鄭凱、呼延芬(飾柳青娘A、B、),任遠、駱志剛(飾李白A、B),張永春(飾唐玄宗),邱楓(飾芸娘),毛飛(飾藤原清河大使),張洋(飾晁英幼年),張先(飾晁英青年)。
樂隊:
陝西省歌舞團民樂隊。
伴唱:本團合唱隊。
領唱:楊巧、張秀珍、車凱、張東方。
指揮:楊潔明。

評論擷萃

評論擷萃評舞劇《長相思》的藝術特色曲子瑜
《長相思》的編導們蒐集了大量的文字記載、詩歌、陶俑、石雕、壁畫,考證它們的形態,模擬它們的舞姿,研究它們各個造型之間連線過渡的舞蹈方式,創作、設計符合唐代社會生活的人們表達思想感情的舞蹈形式。這是多么艱苦而有意義的藝術勞動呵!我們可以看到《秦王破陣樂》、《劍器》、《霓裳羽衣舞》、《白紵舞》。唐代著名樂舞共達十個舞段,這是何等艱巨細緻的工程啊!這些舞蹈並不是孤立地存在於舞蹈的場次中,而是有機地糅合在戲劇情節和人物性格的發展之中,使我們看到八世紀的唐代社會風貌和生活脈搏的跳動。
《長相思》的作者,主要用唐代舞蹈的語彙、舞姿、造型、組合,適當地吸收了中國戲曲舞蹈和芭蕾舞蹈的少量技術、動作,比較成功地塑造了柳青娘這個感人的藝術形象。
對民族遺產的繼承、改造、發展,是一個對立的統一體。首先要有對傳統的“孝子”精神,儘可能完整地繼承下來,但又要有勇氣批判它、改造它、發展它。繼承和發展都是手段,目的還是古為今用。(摘自《民眾歌舞》1981年第4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