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棘石斑魚

長棘石斑魚

長棘石斑魚是暖水性近海底層名貴魚類。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從肯亞南非,東至班達海東部海域,棲息深度1-70米,體長可達55厘米,棲息在珊瑚礁及岩石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螃蟹烏賊魚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肉質肥美鮮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長棘石斑魚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 目::鱸形目
  • 科::鰭科
  • 屬::石斑魚屬
  • 分布::福建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狀況,養殖歷史,

形態特徵

長棘石斑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體長可達55厘米,棲息在珊瑚礁及岩石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螃蟹烏賊魚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肉質肥美鮮嫩。石斑魚體橢圓形,側扁,頭大,吻短而鈍圓,口大,有發達的鋪上骨,體披細小櫛鱗,背鰭強大,體色可隨環境變化而改變。成魚體長通常在20-30厘米。

生活習性

長棘石斑魚,棲息深度1-70米,喜棲息在沿岸島嶼附近的岩礁、砂礫、珊瑚礁底質的海區,一般不成群。棲息水層隨水溫變化而升降。春夏季分布於水深10-30米處,盛夏季節也會在水深2-3米處出現;秋冬季當水溫下降時,則游向40-80米較深水域。適溫範圍為15-34℃,最適水溫為22-28℃。適鹽範圍廣,可在鹽度10‰以上海域生存。為肉食性兇猛魚類,以突襲方式捕食底棲甲殼類、各種小型魚類和頭足類。

分布範圍

長棘石斑魚是暖水性近海底層名貴魚類。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從肯亞南非,東至班達海東部海域。

繁殖狀況

長棘石斑魚,一周齡性可成熟,懷卵量隨魚體大小而異,如青石斑魚懷卵量約15-20萬粒,分批產卵,產浮性卵,圓形,具油球。孵化後,幼魚就在沿岸索餌生長。石斑魚生長迅速,如鮭點石斑魚,一年可長到250-300克,二齡魚體重可達500-600克,三齡魚體重達800-900克;赤點石斑魚和青石斑魚,一齡魚體重達200-250克,二齡魚體重400-500克,三齡魚體重達700-800克。

養殖歷史

分布於福建沿海的石斑魚有12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且較為常見的種類有赤點石斑魚、鮭點石斑魚、雲紋石斑魚和網紋石斑魚等。赤點石斑魚和雲紋石斑魚。
長棘石斑魚長棘石斑魚
青石斑魚因體色為青褐色,故又稱青斑,是福建產量較多的一種。石斑魚為雄雌同體,具有性轉換特徵,首次性成熟時全系雌性,次年再轉換成雄性,因此,雄性明顯於雌性。
福建省釣石斑魚歷史悠久,據記載,平潭縣釣鱠魚業始於清朝,已有300年歷史。每年4-11月為釣鱠魚汛期,5-10月為旺汛,有“立夏鱠魚滿岩下”之說。延繩釣與手釣為釣捕石斑魚的主要捕撈工具。1993年產量達1900多噸,主產區平潭縣與連江縣的產量超過全省的一半。目前,石斑魚養殖有網箱、築堤和池養三種形式,已成為福建省沿海的創匯漁業。養殖苗種大部分來自天然海區捕撈的小規格魚種。近幾年,青石斑魚已開始批量人工育苗,為大規模發展石斑魚養殖開闢廣闊前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