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總供給曲線

長期總供給曲線

長期總供給曲線是指在長期中,經濟的就業水平並不隨價格的變動而變動,而是始終處於充分就業的狀態上,此時的總供給曲線是惟一的一條垂直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期總供給曲線
  • 外文名:Long Run Aggregate Supply Curve
  • 類型:古典的總供給曲線
  • 提出:西方學者
  • 縮寫:LRAS
  • 領域:總量經濟學
內容詳解,移動情況,基本特徵,相關關係,

內容詳解

長期中,總需求的變動並不會引起國民收入和價格水平同方向變動,長期總供給曲線是垂直的。
為了更好的理解,這裡先說明為什麼短期是向右上方傾斜的。短期總供給曲線是向右上方傾斜的,按照西方主流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解釋,在短期中,勞動的價格即貨幣工資具有粘性,只要存在工資粘性供給曲線就一定向右上方傾斜。所謂工資粘性,就是指在短期內工資的調整是極其緩慢的。於是廠商的生產成本通常不變或者變動很小。並且在短期,其他很多投入品的價格也是不變的,如廠房,機器。這時,如果產品價格上升,廠商的利潤就會增加,在實際產出未達到潛在產出之前,廠商就會增加產量,於是,伴隨著價格水平的上升,產出便會相應增加,在此情況下,產出水平與價格水平就呈現正相關的關係,這種正相關的關係就表現為一條向右上傾斜的斜率為正的短期總供給曲線
但是在長期中,無論是工資還是其他投入品的價格,都不具有粘性,而是具有完全的伸縮性。因為在長期中,伴隨價格的上升,所有成本要素的價格都是可以調整的,並最終會使成本上升的幅度趕上價格水平上升的幅度,從而恢復到以前的成本-價格比率。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廠商就不會因為價格水平的上升盈利。這就意味著價格的上升不再能刺激企業部門增加產量,因而產出水平與價格水平不再相關。於是,長期總供給曲線為一條垂線。

移動情況

隨著潛在GDP的變動,長期總供給曲線也會移動。正常情況下,長期總供給曲線隨經濟成長而向右方平行移動;如果發生自然災害或戰爭,一個經濟的生產能力被破壞,長期總供給曲線也會向左移動。
能夠影響長期供給曲線的,我們認為主要有三種因素:潛在GDP的改變(Potential GDP changes),貨幣工資率的改變(The money wage rate changes),和其他原料成本的改變(The money prices of other resources change)。

基本特徵

(1)長期總供給與物價水平無關
在長期中引起短期總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的原因都不存在,工資不再有粘性,會隨勞動供求而變動;價格不再有粘性,會隨物品供求而變動。這就是說,長期中價格機制可以充分發揮其調節作用,實現市場均衡。同時,長期中企業也會消除短期中的錯覺,作出理性決策。因此,長期中總供給曲線是一條垂線。
長期總供給也就是充分就業的總供給,即充分就業GDP或潛在GDP。潛在GDP取決於制度、資源與技術進步。因此,我們可以根據這些因素確定長期總供給曲線的位置。
(2)長期總供給曲線顯示出這樣的政策含義,即旨在影響總需求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只能使價格水平變動,並不能對產量發生影響。

相關關係

長期總供給不受價格水平的影響,是由社會的潛在產出水平決定的,因而可以認為是一個社會經濟中總產出的一個趨勢值。而短期總供給受到當前價格水平的影響,因而在短期一個社會的經濟總產出並不一定能達到潛在產出水平。短期總供給曲線與長期總供給曲線的關係如下圖所示:
當價格水平較低時,企業將減少產品的生產量,這樣社會上存在著未被利用的閒置的生產能力,實際產出水平必然低於潛在產出水平,因而短期總供給曲線總供給曲線的左邊。並且,當價格水平很低時,產品價格略為上升,就足以刺激企業擴大生產,企業只需增加很少的投入,就可以擴大社會的產出水平。因此,這時的短期總供給的價格彈性較大,短期總供給曲線表現得相對平坦。隨著產出水平的提高,閒置的生產能力會越來越少,企業要增加產出,就必須使用那些效率較低、成本較高的生產要素,從而導致生產的成本迅速上升。因此,隨著價格水平的上升,短期總供給的價格彈性就越來越小,要促使企業增加產出就必須有較高的價格水平拉動,從而便使短期總供給曲線變得較為陡峭。當產出水平達到或超過潛在產出水平時,短期總供給曲線將變為一條垂直線,即接近長期總供給曲線的水平。
短期總供給曲線與長期總供給曲線的關係短期總供給曲線與長期總供給曲線的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