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過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後,中央紅軍主力被迫撤離江西革命根據地,準備與二、六軍團會合,沿途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兵力損失五萬餘人。12月,
黎平會議召開後,紅軍改變會合計畫,向貴州腹地進發。1935年1月,紅軍攻打
婁山關,占領遵義城,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在中央的領導地位也開始確立。會後,紅軍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強渡大渡河、翻越夾金山。6月,與紅四方面軍會合,開始與張國燾的分裂主義作鬥爭,左路軍走過人跡罕至的草地。隨後,紅一,三軍團和軍委縱隊繼續北上,攻克天險臘子口,翻越
六盤山,到達吳起鎮與
陝北紅軍會師,中央紅軍長征宣告結束。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省會寧地區會師,紅軍宣布長征勝利結束。
主要內涵
樂於吃苦,不懼
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於戰鬥,
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於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於團結,顧全大局的團隊精神。其主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
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弱小走向強大的精神力量。
影響
公元1934年10月,
中國工農紅軍開始離開江西瑞金進行戰略大轉移,至1936年10月止,紅軍走過了贛、閩、粵、湘等十一個省,經過了五嶺山脈、
湘江、
烏江、
金沙江、大渡河以及
雪山草地等萬水千山,行程達兩萬五千里。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長征,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極其偉大。它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革命詩篇。它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奇蹟,世界軍事史上的偉大壯舉。它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早已成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詩。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萬里長征不僅給我們留下了
渡湘江烏江、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過草地、
翻雪山等一幅幅鮮活的歷史畫卷,更為我們留下了不朽的長征精神。
精神
什麼是長征精神?
長征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典範。縱觀整個長征的過程:四渡赤水河,巧渡
金沙江;飛奪
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每一個戰略方向的改變,每一項戰略任務的確定,每一次戰鬥勝利的取得,都無不體現出中國紅軍將士“大無畏”,不怕艱難困苦,永久堅持的精神。紅軍的大無畏不怕犧牲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艱苦奮鬥精神的楷模。長征途中,紅軍將士面對的是一條條波濤洶湧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聳立的雪山,一片片茫無涯際的草地,前有敵軍,後有追兵,可就是在這“敵軍圍困萬千重”的逆境中,紅軍轉戰兩萬五千里,終於從100萬的敵人中殺出了一條生路。譜寫出一曲曲動人的“永久奮鬥”的革命樂章。
長征是充滿著無私奉獻精神的史詩。無論是難以自拔的沼澤,還是茫茫無際的草地;無論是皚皚白雪,還是飛機大炮;無論是酷暑嚴寒,還是飢餓乾渴……紅軍將士都抱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堅忍不拔的毅力,與窮凶極惡的敵人展開殊死搏鬥,將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死的威脅留給自己。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團體,只要有艱苦奮鬥的精神,實事求是,無私奉獻,就能夠成就事業,創造輝煌。80年前的長征是這樣,80年後的今天也是這樣。
我們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新的長征。走在新長征路上,我們應繼承和發揚當年紅軍長征的精神,把長征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變成推動我們各項事業前進的巨大力量。紅軍長征的路是艱苦的、漫長的;新長征的路會更艱苦、更漫長。因此,我們回憶長征、紀念長征,就是要更好地繼承和弘揚紅軍長征精神,把紅軍長征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一代一代傳下去,萬眾一心、艱苦奮鬥,爭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長征”的勝利。
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黨領導和團結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強大精神動力。然而,有些黨員認為生活水平提高了,沒必要講艱苦奮鬥了,因此
貪圖安逸、追求享樂,講排揚、擺闊氣,生活高標準、工作低要求,特別是有少數黨員領導幹部過著紙醉金迷的奢侈腐朽生活,甚至墜入了違法犯罪的深淵,如果這種現象任其不斷擴大和蔓延,勢必嚴重侵蝕黨的肌體,破壞黨群關係。所以,在新的形勢下,要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艱苦奮鬥作風不能丟。
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才能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是共產黨人崇高的追求和強大的精神支柱。在革命戰爭年代,革命前輩在
井岡山如果不發揚以門板當床、稻草做被的艱苦奮鬥作風,就難以點燃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長征路上如果不發揚爬雪山過草地、嚼草根吃樹皮的艱苦奮鬥作風,就難以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在延安如果不發揚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艱苦奮鬥作風,就難以取得抗戰勝利;當年如果我們共產黨人沒有艱苦奮鬥、勇於勝利的精神,就難以實現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的革命理想。同樣,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仍然要靠艱苦奮鬥精神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並不斷豐富艱苦奮鬥的內涵,將崇高理想與現實工作統一起來,使之不斷地與時俱進。
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是人民民眾的事業,也只有人民民眾的廣泛參與才能取得成功。大力推進各項創新,就要不折不扣地走民眾路線,真正做到“執政為民”。要尊重民眾的首創精神,將人民民眾中蘊藏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保護好、發揮好。實現這種結合,就要弘揚“永久奮鬥”的精神,把我們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永久奮鬥”,是
毛澤東同志1939年5月30日,在延安慶賀模範青年大會上講話的標題。他號召全體共產黨員、模範青年要把革命乾到底,要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概。今天,在歷史的機遇和挑戰面前,我們更加需要這種“永久奮鬥”的精神。機遇是什麼?機遇從來都是對挑戰的勝利。戰勝挑戰,就是機遇;被挑戰所壓倒,就是失敗。我們要有勇氣戰勝各種挑戰,在世界範圍內綜合國力的激烈較量中,不掉隊,並迎頭趕上,需要我們“永久奮鬥”,絕不可半途而廢。振興中華是一個偉大的歷史過程。今天我們所做的一切,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永久奮鬥”,就是要求共產黨人成為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永久奮鬥”的精神和憂患意識是相輔相成的。缺乏憂患意識,就沒有遠見卓識,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就會驚慌失措、陷入被動,甚至導致事業的失敗。對於一個政黨、國家和民族來說,
憂患意識是成熟的表現。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是被歷史反覆證明的真理。
我們相信,在新的歷史時期,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的長征精神,將激勵中華民族實現偉大的振興!
關於長征
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一部史無前例、雄偉壯麗的史詩。“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長征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 儘管,紅軍長征已經過去了八十年,但它的豐功偉績,驚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冊,萬古流芳,長征精神萬歲!
人民是革命的母親 紅軍一切為了民眾,又很好地依靠了民眾。在長征中,紅軍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對人民民眾的財產秋毫無犯。在經過少數民族地區時,紅軍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與少數民族民眾坦誠相見、交朋友。劉伯承同志與彝族首領小葉丹面對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結為兄弟的故事,成為紅軍長征中的千古佳話。由於紅軍所到之處,真心誠意為民眾辦事,打土豪分田地,幫助窮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廣大民眾把紅軍視為自己的子弟兵,是窮人的隊伍,把紅軍稱為“菩薩兵”。
紅九軍團經過雲南東川一帶,由於得到當地乾人兒的幫助,因而順利攻下了東川縣城。紅軍打開糧倉,把糧食發放給窮苦民眾,並且根據民眾的要求,公審處決了反動縣長和一個大土豪,城內外民眾對此拍手稱快。在東川縣城,紅軍得到民眾的大力支援,籌款達6萬餘元,千餘人踴躍參加紅軍,不到一天半的時間,便擴大了800多個紅軍戰士。
紅軍在長征途中遇到的許多難以想到的困難,都是依靠地方民眾的幫助解決的。紅軍強渡大渡河時,不僅要冒著對岸敵人的炮火,還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險灘。要強渡過河,必須找到熟練的船工。經過做工作,十幾名船工來了。戰鬥打響了,老鄉們冒著槍林彈雨,一槳連一槳地拚命劃著名。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幾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臨船毀人亡的危急關頭,四名船工跳進滾滾的急流里,用背頂著船,船上的船工盡力用竹篙撐著,經過驚心動魄的搏鬥,終於脫離了險境,把紅軍勇士們送到對岸。在紅軍面臨茫茫草地的時候,當地一位六十多歲的藏族通司不畏艱險,帶領紅軍在水草地行軍四天四夜,終於開闢了一條可以讓紅軍大部隊通過的生命線。
長征中軍民魚水情,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篇章。1935年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攻占湖南
錫礦山。工人民眾個個興高采烈,不僅夾道歡迎,而且還燃放鞭炮,自發地在門口點上小油燈給部隊照路。時值初冬天氣,紅軍的衣著單薄,民眾紛紛把好房子騰給紅軍,把厚實的被子讓給紅軍,並主動為紅軍做飯、燒水。我們的紅軍戰士也爭著為民眾做事,真是軍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連一排30多名紅軍戰士夜裡睡覺煤氣中毒,周圍民眾聞訊後,很快弄來了新鮮蘿蔔和淘米水,把鮮蘿蔔磨碎後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後一口一口地餵給中毒的戰士們吃,由於搶救及時,中毒的戰士全部甦醒過來了。紅17師在一次作戰後,有47名傷員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經過新寨時,苗族首領揚以沙老人帶領全寨男女老少,趕到路邊,硬是把傷員們“搶”到他們寨子裡去治療休養。傷員們到新寨後,全寨三十幾戶人家爭著讓出自己的床鋪安置傷員。婦女們為傷員端屎端尿,男人們扛上火槍站崗放哨。在遇到民團搜查時,苗族民眾就把傷員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後來,有幾位傷員因傷勢惡化,光榮犧牲,苗寨用最隆重的儀式進行安葬,並特意為烈士們修建了“紅軍墳”,成為長征中軍民魚水情的歷史見證。
紅軍長征,當時各個方面軍團結一致,統一聽從中央軍的指揮,密切合作,最後勝利會師,取得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我們各級組織、各個單位、各個部門也需要發揚團隊精神,團結友愛,優勢互補,互相補台,向著共同目標齊心協力,“
人心齊、泰山移”!
紅軍長征,走到哪裡都受到當地民眾的熱烈歡迎,紅軍為人民服務,也得到了當地民眾的大力支持。結合今天的改革發展,我們所有的工作也都需要密切聯繫民眾,走民眾路線,與民眾充分溝通,特別是涉及到廣大民眾切身利益的政策和方案要充分考慮民眾的利益和需求,使企改革和發展得以順利進行。
團結是力量源泉 在革命
生死攸關的時刻,召開遵義會議,充分體現了黨內和紅軍內部團結的極端重要性。當時,為了挽救黨、挽救紅軍,必須把紅軍的領導權從“左”傾路線代表手中奪過來。
會前,周恩來同志做了大量耐心細緻的工作。在遵義會議上,周恩來、張聞天、王稼祥、劉少奇等都旗幟鮮明地支持
毛澤東同志,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和全軍的領導地位。在遵義會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張聞天同志一直擔任黨的總書記職務。他與毛澤東同志的合作是很成功的。體現了黨內高度的團結。毛澤東同志曾風趣地說:洛甫同志是“開明君主”。周恩來同志積極協助毛澤東同志組織和指揮紅軍,林伯渠當時抒寫下“堅持遵義無窮力”“陽光坦蕩己無歧”的詩句。這詩句既反映出他熱誠擁護確立
毛澤東同志在中央的領導地位的激動心情,又讚頌了當時全黨全軍團結一致的
精神面貌。
花開吐芳菲,彝海含笑迎賓朋。五月,春意盎然的彝海,一派生機勃勃。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昆明陸軍學院、涼山州、冕寧縣主辦的,萬人紀念紅軍長征過涼山暨“彝海結盟”70周年慶祝大會,在陽惹雪山下彝海之濱隆重舉行,追憶70年彈指一揮間的紅色詩篇。
省副省長張作哈在講話中說,7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踏上涼山這決神秘而又神奇的土地,發生了對中國革命有著重大而深遠影響的兩件大事:一是召開了著名的會理會議,進一步鞏固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確立了團結一致、繼續北上的方針;二是紅軍先遣軍總司令劉伯承同志與彝族首領果基約達在彝海邊
歃血結盟,創造了一段民族團結的佳話。彝海結盟不僅為紅軍取得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為我黨在複雜歷史條件下正確處理民族問題開創了成功的範例,同時也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解放後,古老的涼山實現了“一步跨千年”的歷史性飛躍。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涼山各族兒女奮發圖強、勵精圖治,全州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社會各項事業蒸蒸日上,彝海結盟所凝聚的軍民團結、民族團結精神正在大小涼山6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薪火相傳並發揚光大。
以色列軍人武大衛從江西瑞金出發,沿著當年紅軍長征的路線行進。順利到達陝西吳起鎮,歷時138天,行程24000多公里(汽車行駛里程),其中步行1200多公里。途經9個省、自治區,參觀了當年紅軍重要會議和戰場舊址,穿越了
雪山草地,採訪了近百名老紅軍,拍攝了3000多張照片。對於這次“長征之行”,70歲的老人有著太多的激動,太多的感慨——長征路應該列為世界人類遺產保護。
一個職業軍人,武大衛以其獨特的視角,用自己的親歷概括了長征精神。他說,長征的內涵和精髓就是“崇高精神、空腹、
飛毛腿”。“這次長征之行,讓我知道了什麼樣的軍人才是真正的軍人,才是能夠打勝仗的軍隊,才是代表人民利益的軍隊”。武大衛動情地說,
中國紅軍表現出來的精神是全世界的珍貴財富,值得世界各國軍人景仰和學習。可以說,紅軍在長征路上的經歷是悲慘的,但他們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卻是悲壯的。沒有精良的裝備、沒有吃的、沒有交通工具,憑著為人民謀幸福的崇高精神,空著肚子,光著腳,爬雪山,兩條腿竟然比敵人的現代交通工具跑得還快。“說紅軍是超人,是飛毛腿,一點都不為過”。他說,以前,總以為長征路是一馬平川的坦途,這次一走才明白,長征哪裡有路啊,許多地方是紅軍走過了之後才有了人的足跡,也才有了路。 紅軍的思想政治工作堪稱
中國紅軍勝利之本,也是中國人民軍隊不斷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長征精神要好好發揚光大,它是一筆世界珍貴的精神財富和軍事財富。
精神意義
長征精神是不畏艱難,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弘揚長征精神有利於弘揚民族精神,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為社會的全面進步提供精神動力,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與發展,可以使人們正確認識歷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有利於發揚艱苦奮鬥和艱苦創業精神,鼓舞廣大人民為實現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為此,國小的語文課本中也加入了有關於長征的文章,使祖國將來的棟樑之才能夠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
相關課文
豐碑
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嚴寒把雲中山凍成了一個大冰坨。狂風呼嘯,大雪紛飛,似乎要吞掉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
將軍早把他的馬讓給了重傷員。他率領戰士們向前挺進,在冰雪中為後續部隊開闢一條通路。等待著他們的是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戰鬥,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這支隊伍能不能經受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呢?將軍思索著。
隊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許多人圍在一起,不知在乾什麼。
將軍邊走邊喊:“不要停下來,快速前進!”
“前面有人凍死了。”警衛員跑回來告訴他。
將軍愣了一下,什麼話也沒說,快步朝前走去。
一個凍僵的老戰士,倚靠光禿禿的樹幹坐著。他一動不動,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滿了雪,無法辨認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還夾著半截紙卷的旱菸,火已被雪打滅;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像在向戰友借火。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
將軍的臉色頓時嚴峻起來,嘴角邊的肌肉抽動著。忽然他轉過臉向身邊的人吼道:“把軍需處長給我叫來!為什麼不給他發棉衣?”
呼嘯的狂風淹沒了將軍的話音。沒有人回答他,也沒有人走開。他紅著眼睛,像一頭髮怒的豹子,樣子十分可怕。
“聽見沒有,警衛員?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將軍兩腮的肌肉抖動著。
這時候,有人小聲告訴將軍:“他就是軍需處長……”
將軍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右手,舉到齊眉處,向那位跟雲中山化為一體的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
風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七律長征
七律 長征
寫於一九三五年十月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長征賦
長征賦
只為人間有欺壓,一片怒火聚成軍;
男兒百死不惜死,女兒項上血殷紅;
出得胸中一口氣,金陵蔣公不安寧;
四次圍剿皆失計,五番重遣百萬兵;
滾滾塵埃狼煙薰,地裂山崩鬼神驚;
人伏屍, 槍不鳴,工農戰死閭閻空;
一朝兵敗如山倒,蘇區無處可安營;
大好河山何忍棄,三軍倉皇離瑞金;
蘇區已死人千萬,湘江一死五萬兵;
血戰無非損精銳,可憐湘江血染紅;
已入阱中無生路,蒼天不墮賴此人;
通道籌策避虎口,遵義會議再主軍;
因有鬼神不測計,救出天羅地網人;
如何貴陽圍蔣氏?如何金沙甩牢籠?
虎嘯山,鳶飛天,龍歸海,魚入淵;
大渡河邊殺機重,瀘定橋上嘆凱旋;
懋功會師險成錯,一萬紅軍半脫險;
君不見上有皇天烏雲罩,下有后土不添糧;
饑寒死,戰鬥亡,重關險,路途長;
十萬雄師出江西,八千窮兵到北方;
天地初分冷月照,沙場無人看血腥;
今來憑弔感精誠,八荒靖,四海定(劉小烽)
虛無論
1.長征精神虛無論者說:“其實並非只有中國有長征。非常艱苦地進行長距離的跋涉,都可以叫長征,或者叫遠征。鄭和下西洋、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拿破崙過阿爾卑斯山、
李自成的南征北戰都與長征類似。不畏艱險、克服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最後達到目的,這裡需要什麼精神?很簡單,一是求生欲望————不跑你就死,想活命你就往前走。所以我說長征是逼出來的。沒見誰好好的就長征了。沒有見過誰的回憶錄里說,長征真好玩,還想來一次。解放軍專門搞野營訓練鍛鍊戰士,也不敢讓人家吃草根、皮帶走二萬五千里。第二是堅強的意志。人和人的意志是有強弱區別的。被敵人抓住拷打,有人就能堅強不屈,
有的人就受不了。長征一年多,爬雪山過草地,忍飢受寒,比敵人拷打還難受。據說爬雪山時,高寒缺氧,人又極度疲勞,往往一坐下就再也站不起來。紅軍戰士彼此提醒,不停地喊著不要停下,但意志稍微軟弱的就是抗不住休息一下的誘惑,想著休息一分鐘,結果就犧牲了。30萬剩下3萬,死多少人!真正被敵人打死的沒有那么多。”
首先要告訴虛無論者的是,真正被敵人打死的反而是30萬紅軍中的大多數,過
雪山草地死的人反而倒沒有那么多,這是一個歷史常識。實際上,遵義會議召開的時候,紅軍的數量就已經接近三萬那么少了,不信呢,虛無論者可以去查一下資料。
虛無論者對長征精神的歸納就是:“這裡需要什麼精神?很簡單,一是求生欲望————不跑你就死,想活命你就往前走。”也就是說,虛無論者認為長征精神就是“想活命”精神,是因為有生命危險,給逼出來的精神。
但是我要從理工科思維的角度,認為這是不通的。為什麼不通?的確,虛無論者的這種結論會被精英們喜歡的,你們紅軍有什麼了不起?無非是想活命逼出來的一個精神嘛。而且,從現象上看,的確是當時的紅軍萬分危險,隨時都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嘛。那么,不通在哪裡呢? 不通在強調了長征精神與“要活命”的必然聯繫是不通的。反證,如果說長征精神是因為“要活命”而逼出來的,那么必然在生命安全的時候會消失的,對吧?
但是實際上,紅軍就是後來的
八路軍新四軍,就是後來的解放軍志願軍,而長征精神其實就是
紅軍精神,八路軍新四軍精神,解放軍精神,
志願軍精神。也就是說,並不是長征一結束長征精神就不見了,如果那樣今天我們又何必談什麼發揚長征精神?
我軍也並不是說總是處於逆境,只不過逆境更能看出我軍的精神罷了,這才有長征精神。實際上即使在解放戰爭,如果說共產黨的戰略錯誤,逼著解放軍也不得不再來一次長征,解放軍也會有長征精神克服種種困難的。但是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卻處於順境,處於逆境的是國民黨軍。但是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是仍然保持著長征精神的。
在我軍突破長江天險之後,對國民黨軍隊展開了猛烈的追擊。部隊的速度推進之快到什麼程度?有的戰士是活活跑死的,這難道是虛無論者說的“想活命就往前走”?你拚命往前追擊,跑得越快那可是生命危險越大啊!這是人民解放軍在順境情況下的長征精神。我在海軍拉練的時候,一位後勤部長帶隊,他就對我說,解放戰爭打過長江,在江西境內追擊的時候,他扛著迫擊炮筒行軍每天一百二十里路,是每天都在下毛毛細雨,走的是泥濘小路,而且是在丘陵地帶爬山,這能夠被虛無論者說成是“想活命往前走”?
其實我在
海南島當兵,就有當年解放海南島的幹部來做傳統教育,當我軍在海口登入以後,迅速往三亞方向追擊,在追擊的過程中,也有戰士跑死的。並不是說人民解放軍有紀律,掉隊了就要槍斃,沒有這種紀律,如果你掉隊了,那就掉隊了,不會因為掉隊而受到什麼處罰的,在這種情況下能夠跑死,這就是長征精神。
其實在九八抗洪搶險的時候,就有一個海南籍戰士活活累死的,那也是他自願的,那也是長征精神。
虛無論者認為人只要到了逆境,有了生命危險就一定會有長征精神是說不通的。因為人類歷史上大大小小的戰爭,每一次戰爭經常就有勝的一方和敗的一方,而敗的一方通常都有生命危險,但並不一定表現得英勇,不一定就能夠產生出長征精神的。
比如我軍在解放戰爭期間,南下追擊,這個時候國民黨軍就處於逆境,但並沒有看出國民黨軍有什麼長征精神。要知道在五次反圍剿的時候,國民黨一百萬軍隊向只有三十萬軍隊的且沒有任何後勤支援的江西蘇區進攻,結果在國民黨的錯誤軍事路線下,打了一年,還是沒有消滅掉紅軍。這說明即使在那種情況下紅軍也是英勇頑強的。但是反過來,在國民黨軍解放戰爭在湖南一帶構築防線,在上海一帶構築防線的時候,國民黨有沒有本事象當年的紅軍守蘇區那樣守上一年?根本不行,解放軍一進攻,國民黨軍隊就垮了,這也說明不是生命危險就能夠逼出長征精神的。
再說朝鮮戰場吧,一開始是金日成的人民軍精神,向南方一進攻,南方的李成晚集團就立即垮了。要知道人民軍可沒有什麼優待俘虜的政策的,因此李成晚集團應當處於逆境,但是
韓軍有沒有因為“想活命”就產生出什麼長征精神的?那是沒有的。倒是後來
麥克阿瑟發揚了美國的牛仔精神,搞了一個仁川登入,結果幾乎把人民軍消滅光了,但是穿著破棉襖,拿著最落後的武器的志願軍一過江,那美國軍隊頓時處於劣勢,或者說處於逆境,生命有危險了吧?但是美國軍隊的表現有沒有象當年蘇區紅軍那樣的表現呢?看上去也沒有嘛,也是一群烏合之眾驚慌失措的逃跑嘛,都不能夠做到象紅軍當年那樣“有序”地撤退,且戰且退。美軍和國民黨軍逃跑時的狼狽樣,共軍什麼時候有過?
毛澤東在長征時從三萬人馬開始發展,直到最後發展到解放全中國,並最後建立起工業基礎,製造出核彈衛星,這也是長征精神。而蔣介石在逃到台灣之後,手裡好歹還有幾十萬軍隊,他倒也一直在嘗試學習紅軍的長征精神,比如在各地搞國民黨的游擊隊,但是那些游擊隊都在人民解放軍的剿匪戰鬥中被消滅了,人民解放軍在剿匪戰鬥中同樣克服了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但是仍然發揚了長征精神,許多同志也犧牲了。這個時候人民解放軍是剿匪,應當處於順境了吧?按虛無論者的看法,長征精神就沒有了?照樣是有的。
而
蔣介石在台灣一直叫囂反攻大陸,叫囂了這么多年,一點進展都沒有,說明國民黨軍從來就沒有什麼長征精神,即使往死里逼它,它也產生不出來。
讀書會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和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六中全會勝利召開之際,由
長安街讀書會、中共黨史出版社聯合主辦,共青團中央“青年之聲”學習者服務聯盟、中國青年網、北京西城閱讀推廣+聯盟和西華書房共同協辦的第十三次
長安街讀書會暨“不忘歷史 繼續長征——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讀書會在西華書房舉行。
本次活動由著名軍旅作家、《世界是這樣知道長征的》作者丁曉平同志主持,圍繞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和《穿越歷史時空看長征》兩本書,特邀兩書作者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黃一兵和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原副巡視員、研究員王新生,從書本到現實,從理論到實踐,向廣大會員引介黨史知識,共同探討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道路選擇和發展建設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