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地區典型內分泌干擾物環境暴露水平與生態風險

《長三角地區典型內分泌干擾物環境暴露水平與生態風險》是依託上海大學,由吳明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三角地區典型內分泌干擾物環境暴露水平與生態風險
  • 項目類別:重點項目
  • 項目負責人:吳明紅
  • 依託單位:上海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環境內分泌干擾物在生物體內具有類似激素的功能,能夠對人體及動物產生顯著的毒害作用。其污染已成為全球性環境問題,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但我國對此類污染物的研究還很薄弱。本項目對長三角地區內典型內分泌干擾物展開深入調查,檢測其在大氣、水體及沉積物中的污染水平及時空分布,研究該地區此類污染物的污染特性及相關影響因素。另外研究分析烷基酚類、PCB類及農藥類為代表的內分泌干擾物的環境行為、界面過程。同時分析此類物質在典型區域對特定生物群體的暴露水平及暴露特性,研究其生物免疫毒性和神經發育毒性,並分析器生物效應、作用機理等。在此基礎上,分析此類污染物的生態風險,並提出相應的污染減排措施和策略。目的是為上三角地區環境內分泌干擾物控制措施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以利於保障生態型城市建設。

結題摘要

本項目根據計畫主要開展上海市典型水體中環境內分泌干擾物EDCs的種類、污染水平及分布情況、雌激素效應及生態風險等方面的研究。具體包括:上海主要河流不同介質中典型EDCs污染水平及來源分析。定量監測上海市典型水體雌激素類EDCs的效應當量濃度。分析環境中典型EDCs的生態毒理效應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 1.對上海市內主要河流黃埔江、蘇州河和蘊藻浜的表層水體、懸浮物和沉積物中壬基酚NP、辛基酚OP和雙酚A BPA 的季節分布和空間分布進行研究。發現黃浦江沉積物中的污染物濃度較低。檢測出高濃度的NP、OP和BPA採樣地點主要分布在住宅區、工業園區和河流交叉口的附近。通過生態風險評估分析得出,NP對黃浦江及其支流的水生生物的生態風險相對較高。 2. 對黃浦江、蘇州河、薀藻浜沉積物中的16種優先控制的PAHs、19種CPs和2種BPs的污染特性、空間分布、來源、毒性和生態風險進行了研究。發現底泥中16種PAHs總濃度範圍是132-6800 ng/g dw,平均值為2924 ng/g dw。底泥中PAHs主要來自燃料的燃燒,水體沉積物中的PAHs有產生生態風險的可能。黃浦江19種CPs的總平均濃度最高(18.6 ng/g dw)。 3.對三條主要河流及污水處理廠進出水EDCs的效應當量濃度研究表明,上海地區城市水體中總體雌激素污染處於較高水平,且枯水期較豐水期高,工業園區和污水排放口附近污染狀況較為突出;污水處理過程可有效的降低污染水體的雌激素污染水平,但出水中雌激素效應當量濃度低於或接近污水納入河流表層水的雌激素污染平均水平,表明污水處理廠排水對上海市水體主要雌激素污染的貢獻並不是十分顯著。 4.青鱂魚成魚經BPA長期暴露後,發現BPA對氧化還原酶具有毒性效應。並得其差異表達基因克隆。在環境濃度暴露下,各生物化學參數發生變化,表明低劑量可能是青鱂魚對BPA產生防禦反應的一個閾值。 5.發現BPA、NP及其聯合對斑馬魚胚胎的氧化壓迫參數被誘導增加,而抗氧化參數被抑制,並具有一定的濃度依賴關係;免疫相關基因及免疫相關參數表現出不同變化的表達;研究認為經BPA和NP短期暴露後,影響了天性免疫系統,對神經系統發育產生了一定的毒性作用,影響了斑馬魚胚胎的健康發育。鯉魚成魚在BPA長期暴露後,造成了氧化壓迫;影響免疫系統功能。 培養學生10人,發表標註論文53篇,其中SCI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