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銀幣發鈔幣論

鑄銀幣發鈔幣論是中國清代末期改良主義者陳熾 (?年~1899年) 對於銀幣、紙幣的認識。陳熾主張改變當時存在的銀錠流通辦法,鑄銀幣以為代替,幣材可利用民間白銀。

這表明他採行現代貨幣制度的態度很堅決。陳熾把當時的貨幣問題歸結在金貴一點上,認為外人以其價貴之金收購我價賤之銀,也使 “銅錢隨之而日賤”,從而使物價日貴。由於他對金、銀錠和銅幣市價的變動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影響有深刻認識,因此曾建議由法令規定三者間的交換比例: 金錢一枚值銀錢十枚,值銅錢萬枚,“永著為例” ( 《續富國策·通用金鎊說》)。他還設計了金銀、銀錢、銅錢的大小、形式、重量和成色,“三品兼權,我行我法” (同上書,“開礦禁銅說”)。陳熾也主張實行紙幣,認為紙幣的作用有兩點:①可以 “濟金、銀、銅三品之窮” (《庸書外篇·交鈔》); ②便於大量攜帶 (《續富國策·創辦銀行說》)。他認為國家發行的鈔幣要有十足準備,即 “歲入一千萬之款,而造千萬之鈔” (《交鈔》); 銀行發行之鈔大致是50%的現金準備,因此他說發鈔是“一千萬金得二千萬之用” (《創辦銀行說》)。對中國歷代發行的紙幣,他既看到每次發鈔後期 “作偽益多,鈔價日賤” 的缺點,也看到 “方其盛也,上下信實,適用反過於錢” 的優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