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元寶廣東省庫平一錢四分

光緒元寶廣東省庫平一錢四分

清朝光緒年間流通的貨幣之一。由兩廣總督張之洞率先引進英國鑄幣機器鑄造銀元銅元,之後各省紛紛仿效。共有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地方省所鑄銅元,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緒元寶廣東省庫平一錢四分
  • 年代:清代
  • 展示地點:九洲國際
清代銀幣、紙鈔、銅幣並行,至嘉慶年間發行新式銀元,而光緒年間鑄行金、銀幣更多。洋務運動也影響到鑄幣業,兩廣總督張之洞曾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委託使英大臣在英國訂購全套造幣機器,並在廣東錢局首鑄機制銀元和銅元。其後,各省紛紛仿效,購制國外機械鑄造銀、銅元。包括廣東錢局在內,許多造幣機均訂購自著名的英國倫敦伯明罕造幣有限公司。英國大工業的介入,使銀幣也沾染上西方色彩。錢幣正面鮮然可見滿漢文化的融合,而錢背卻明確標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
光緒元寶廣東省庫平一錢四分
“光緒元寶”當時共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地方省所鑄銅元,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計有:1戶部;2北洋;12湖北;7江南;15河南; 11湖南;14江西;9山東;8廣東;5清江;6浙江;16江蘇;13四川; 10福建;17安徽;3吉林;4奉天;18廣西;19新疆;20黑龍江
廣東錢局”全稱“廣東官銀錢局”,由兩廣總督張之洞創辦於光緒三十年(1877年),位於廣州大東門外黃華塘(今黃華路) ,占地82畝。全局備有熔化爐72座,安裝鑄幣機90台。錢局由藩司兼督辦,設提調主持日常工作。張之洞說:“試鑄制錢,借備滇黔各省擴充仿鑄,以備民用而裕邊餉。”
廣東錢局自行大量鑄造銅銀幣,在中國近代貨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廣東錢局鑄造的制錢,同白銀有固定的比值,即每千文換銀1兩,允許民間自由兌換,這對緩和鴉片戰爭以來的銀貴錢賤的局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中國清末民初以來所鑄各種新式的通稱。俗稱銅板。是我國近代貨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銅元誕生於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銅元與歷代的方孔銅錢不同。中間無孔,系仿照香港銅輔幣鑄造而成的。它的誕生,標誌著我國金屬貨幣鑄造工藝從傳統的手工翻砂鑄造進入了先進的機器化生產的新階段。
光緒元寶廣東省庫平一錢四分
光緒元寶廣東省庫平一錢四分
1905 年,清政府為整齊劃一銅元,解決流弊,著手鑄造“大清銅幣”。分四種:當二十重四錢,當十重二錢,當五重一錢,當二重四分,成色定為紫銅九五,配白鉛五。因為濫鑄之風一發而不可收,銅元日趨貶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