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鐵店窯遺址(鐵店窯)

金華鐵店窯遺址

鐵店窯一般指本詞條

鐵店窯遺址位於浙江省金華縣琅琊鎮鐵店村及其周圍的山坡上,其年代上起北宋(公元960年),下至元代(公元1271年),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早在東漢及三國時期,婺州窯堆塑工藝就相當成熟。到了宋代,鐵店窯發展到高浮雕階段。但現在1000多平方米的古窯址,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基本介紹

簡介,釉,歷史,考察保護,豐厚的歷史遺存,中國瓷器萌動的實物見證,婺州窯花綻枝頭會有時,遺址保護面臨困難,保護規劃,

簡介

金華鐵店窯遺址(2001年6月25日公布)位於金華縣琅琊鎮鐵店村及其周圍的山坡上,是婺州窯系代表性窯址之一。1981年文物普查時,琅琊鎮範圍內發現有古窯址16處,時代多為北宋時期。鐵店窯址群現存窯址三處。分別編為一號窯址(分為A窯、B窯),二號窯址,三號窯址。一號窯址燒制乳濁釉瓷為主,亦燒青瓷,A窯長50米,B窯長40米;均南北走向,均為龍窯,南高北低,窯頭在北,窯尾在面,窯床均建在山脊上偏西一側,從堆積分析,東側較少,西側較多,厚約50厘米左右。鐵店乳濁釉瓷,是兩次上釉,第一次浸釉,釉層較薄,曬乾後,再浸上第二次乳濁釉料,然後一次燒製成功。這是一種二液相分相釉,又稱窯變釉花釉,這種釉具有螢光一般幽雅的藍色光澤,釉中很少有釉泡和殘留晶相,釉面呈天青色或月白色,具有玉石質感,晶瑩美觀,釉面滋潤渾厚,更增加了器物的美感。
鐵店窯燒造的瓷器品種有青釉瓷器和乳濁釉瓷器,以乳濁釉瓷器為主。乳濁瓷器是鐵店窯最具特色的產品,種類不但有碗、盤等日常生活用器,還有三足鼓釘洗、鬲式爐和花盆等。乳濁釉是一種二液相分相釉,燒成後,呈天青、天藍、月白色,均具有繭光般幽雅的藍色光澤,沒有帶銅紅斑彩的,藝術效果頗佳。器物紋飾以素麵為主。
鐵店窯乳濁釉瓷器與北方同時期的乳濁釉瓷器有明顯的區別,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汝窯瓷器是以釉色取勝的。汝窯瓷器最主要的特點是,器物釉面呈現出的純正而淡雅的天青色,體現了道家的清靜無為的思想和宋代上流社會的審美時尚。

鐵店窯,唐代以前以燒制青瓷為主。從唐代開始兼燒乳濁狀釉斑瓷器。仿鈞釉瓷,因掛釉很厚,沒有透明感,像蛋白石或牛乳中溶以顏料一般,故有乳濁釉之稱。乳濁釉中因含有多種不同的金屬呈色劑,釉面呈色狀態也不同。北宋鈞窯可謂乳濁釉的代表,釉中含磷、鈦、銅、錫等四種元素。釉面色彩豐富,有紫紅、天藍、月白、青褐等色。釉的流紋變幻無窮,具有一種質樸、含蓄的美。浙江金華鐵店窯生產的藍、白、黑相融的乳濁釉,就是在元代我國南方地區生產的一種仿鈞釉瓷器。
金華鐵店窯遺址金華鐵店窯遺址
鐵店窯乳濁釉瓷器與北方同時期的乳濁釉瓷器有明顯的區別,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鐵店瓷的釉色大量的是天青和藍紫色乳光釉。捷運店類鈞瓷樣品進行非破壞性化學分析,發現MnO含量高於鈞瓷,不含CuO。經過比較認為,金華鐵店瓷釉的主要呈色元素為錳。
鐵店窯採用粉砂土作胎料,胎體呈豬肝色,粉砂土因可塑性較強,所以既可以作大器,又可以作釉料。鐵店窯的瓷器一般採用二次施釉方法,第一次先上底釉,用黑釉或褐釉將胎色覆蓋。第二瓷再上乳濁釉,使釉面滋潤,光亮度加強。有的器物因兩種釉互相滲透交融,起到了很好的裝飾效果,如金華市橫塘壠窯生產的瓷碗通體乳濁釉,在碗的口沿外有一圈帶狀的褐色釉,十分美觀,使人喜愛。鐵店窯的裝飾,除利用釉面的乳濁效果外,還有花口、鼓釘、獸足及弦紋等裝飾,其產品以燒鈞釉瓷為主兼燒黑釉。鈞釉以碗的產量最大,花盆次之。花盆有大、小數種,口緣多飾花邊口,盆腹多飾以凸起的弦紋,底部有平底及圈足兩種形式,此外還有三足爐、瓶、壺、燈盞、高足杯、盂、鬲式爐等器物。
1976年韓國新安海底沉船中打撈出來的155件鐵店窯的瓷器,有花盆、洗、壺多種,都是人們日常生活用品,可見鐵店窯由於地處江南,可充分利用江河交通的優越性,使自己生產的瓷器不僅暢銷國內,同時還遠銷到國外,成為重要的外銷商品。

歷史

“據有關歷史資料記載,當時主要是通過杭州、明州(今寧波)等港泊口對外貿易,特別是明州港早在晚唐時期已為日本遣唐使船停泊處。據1981年日本文化報部、文化財管理局《新安海底遺物》一文報導,1976年和1977年在新安海域打撈出來的一萬多件陶瓷器中“鈞窯系”瓷器一百四十四件,其中三足水盤、注子、花盆三個品種的造型、裝飾釉色與鐵店窯產品相同。1983年,故宮博物院馮先銘先生到日本參觀展覽時,確認是金華產品,說明當時鐵店窯所產的部分產品是供外銷的。”
金華鐵店窯遺址金華鐵店窯遺址
唐代的婺州窯是深灰、淺灰或者近紫黑色的胎質。現有資料證明,歷史上,大約在三國時期以前,婺州窯的瓷胎較薄,呈灰白色,胚料處理不細。東晉以後,開始使用粉沙岩做胚料,粉沙岩是金華、衢州地區的主要粘土礦源,開採和粉碎都比較容易,可塑性也好,只是含鐵量高,燒成後胎呈深灰或紫色,嚴重影響青釉的呈色。於是,婺州窯從西晉開始使用化妝土以遮蓋胎面的深色,是古婺州窯瓷器的特徵之一。
乳濁釉碗乳濁釉碗
婺州窯“在唐代以前的瓷業中,僅次於越窯”。在瓷器燒制技術上,婺州窯在釉的創新上較為突出。一是首創使用化妝土,使釉色顯得青潤美麗,並掩蓋瓷胎上的凹點裂紋等瑕疵。婺州窯首先使用化妝土,陶瓷專家馮先銘先生稱“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創造”。二是婺州窯在西漢中期已經開始套用青、褐兩色釉,大大增加了器物的美觀。《婺州古瓷》的作者貢昌認為這“突破了單色釉的傳統手法,是一種創新”。
我國著名古陶瓷專家朱伯謙研究員認為,婺州鐵店窯的兩次上釉、一次燒制的先進工藝,在當時是獨一無二的。而且婺州窯燒制歷史很悠久,產品類型很多,是研究中國古陶瓷不可或缺的一頁。

考察保護

豐厚的歷史遺存

婺城區琅琊鎮泉口村鐵店自然村附近的古窯口有數十條之多,窯口一般都依山而建,一個窯址綿延數千米,一些當時廢棄的瓷器和碎片層層疊疊,有的厚達數十米,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已經被山體和植被覆蓋,可以說如今見到的整個山都是碎瓷片組成的。以往村里挖塘、建房,都能挖到很多碎瓷器。
金華鐵店窯遺址金華鐵店窯遺址
鐵店窯遺址在1989年被列為浙江省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在2001年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在全國數以萬計的瓷窯遺址中,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僅22家。
乳濁釉瓷片乳濁釉瓷片

中國瓷器萌動的實物見證

褐釉亮彩、乳濁釉、高浮雕堆塑、大器皿……每一個時期,婺州窯都有自己的特色,其間有南北文化的交融繁衍,而更多體現的是古婺燒窯工匠富於創新的開拓精神,僅從同時期的燒制工藝而言,婺州窯很多方面是周邊窯口難以媲美的,在隋代、東漢以及西晉的一些婺州窯器皿上,就已經有了局部乳濁釉的施釉方式,這些都要早於同時期的其他窯口。婺州窯瓷器燒造歷史長達2700多年,在中國陶瓷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也奠定了婺州窯成為歷史名窯的基礎。

婺州窯花綻枝頭會有時

婺州窯作為一個在中國陶瓷史上享有盛譽的歷史遺存,蘊藏著金華民間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婺州文化的定位和認識存在很大的影響。婺州窯的價值不能只看到藏市上單一的經濟價值,其蘊涵的文化價值要遠遠高於經濟價值。

遺址保護面臨困難

據有關專家介紹,鐵店窯遺址的地面覆蓋層較薄,容易受農業和林業種植的
影響。當地曾因農業用水的需要,在一號窯址東面修建水庫,從而擾動和破壞了部分窯床。而村民生活和生產也對古窯遺址產生了影響。此外,自然環境的溫差和凍融、水土流失、自然風化、地面較大根系植物的生長也會對古窯遺址結構及遺址表面產生一定影響。相關管理措施的薄弱及遊人的活動也影響了鐵店窯遺址的保護,遊人私自帶走古陶瓷碎片現象比較嚴重。
金華鐵店窯遺址金華鐵店窯遺址

保護規劃

《金華鐵店窯遺址保護規劃》編制期間,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組織專家學者對鐵店窯遺址的各類文物古蹟和歷史地段進行了實地勘測。規劃方案設定的規劃範圍以鐵店窯遺址地區為界定基礎,包括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總面積7.96公頃。
鐵店窯遺址保護規劃期限為20年,分近期、中期、遠期實施。近期為2005~2009年,中期為2010~2016年,遠期為2017~2024年。《規劃》還初步估算了實施保護規劃所需的資金:近期133.5萬元,中期155萬元,遠期35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