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蘇邊界談判失敗後,蘇聯在中蘇邊境大量屯兵,不斷製造各種磨擦,1969年3月引發了珍寶島武裝衝突,在這次衝突中,中國軍隊以劣勢的裝備戰勝了擁有坦克大炮的蘇聯軍隊。這次衝突後,蘇聯一直在尋找報復中國的機會,新疆的鐵列克提就成了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同年的8月份,在鐵列克提發生了一場邊境衝突,這場衝突鮮為人知,卻以我方慘重的傷亡而宣告結束。
1994年4月26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在訪問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圖期間與哈薩克斯坦總統簽署了《中哈國界協定》。1997年9月24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在訪問阿拉木圖期間與哈薩克斯坦總統簽署了第一個《中哈國界補充協定》。1998年7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出席在阿拉木圖展開的“上海五國”第三次元首會議期間,與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簽署了第二個《中哈國界補充協定》。1999年11月下旬,納扎爾巴耶夫訪問北京,中哈兩國領導人簽署了《中哈關於兩國邊界問題獲得全面解決的聯合公報》。鐵列克提地區的主權問題得到解決,當年衝突地帶已明確劃歸中國。
2008年8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將當年的主陣地無名高地命名為“忠勇山”,並立“忠勇山烈士紀念碑”,以示紀念。
百科名片
名稱: | 鐵列克提之戰 |
地點: | 鐵列克提 |
時間: | 1969年8月 |
參戰方: | 中國,蘇聯 |
結果: | 以中方慘重傷亡結束 |
參戰方兵力: | 蘇聯邊防軍與中國巡邏隊、中國邊防戰士等 |
1、戰場位置的第一次披露
我是退休後的2003年3月購置電腦的,一竅不通,頭幾個月一直是摸索硬體和軟體,基本掌握後,到當年7月底才發現有論壇,開始發帖。不久在論壇看到有關鐵列克提事件的文章,什麼沙漠之戰,什麼援軍從60公里外的巴克圖趕來,什麼在鐵列克提東10公里處遭到敵伏擊,等等——驢頭不對馬嘴!閉門造車的作者和出版單位也不怕當地人或去過的人恥笑!
1990年7期江蘇《風流一代》的封面要目《1981,中蘇邊界記事》是我的文章,是當年“五一”戈巴契夫訪華的當晚,新聞聯播播放了霍爾果斯口岸雙方貿易的熱鬧場面,引發寫出1981年我參與中蘇邊界談判代表團的苦澀勘界經歷。因為那時間還不是可以報導鐵列克提事件的時候,那篇沒有提及,包括喀什東突獨立事件。該篇其他內容也是我2004年11月發出、造成影響的《在中蘇邊界對峙的日子裡》里已有的。
由於當時上網時間很短,也不知道有衛星地圖軟體,偶爾看到的一幅被我采作戰場位置圖。由於不知道影像圖的比例尺,04年在大山突出部分的下方向標出的戰場是大約位置:
圖上我標註的是1981年我們勘界時由塔城軍分區紅色標註的要素,文章說明:“鐵列克提位於阿拉山口的“喇叭口”上,是塔城防區西南端的邊防站,出事地點在邊防站拐西向南10多公里,是該站防段的末端……小丘陵下坡僅幾十米接近緩和的轉折處為爭議區的我方邊線,我方邊線標誌物的一塊大獨立石以外1.5公里是戰場。”——1981年勘界地圖示注的內容是這樣的!
這幅圖是後來發現補上的。我註明:這是50年代中蘇友好時蘇聯30年代測繪提供給我國的1:10萬老圖。我們在70年代野外測繪1:5萬地圖時以這樣的老圖作為參考。由於1:10萬圖反映地物、地貌非常簡單,並且發現有30%的與實地不符,誤差多的能達10公里。原因:當時蘇聯不可能派大量的測繪人員實地測繪,我們的測繪是空白,蘇聯為了測繪地圖所建立的大地三角坐標網點極其有限,航片平面高程控制點非常稀疏,不能有效控制地圖各個位置的比例尺。按要求來說,這樣的地圖不能使用。
值得說明的是,在我04年的文章里並沒有我們勘界時對所見戰場的描述,因為那時是人家的控制區,我們只能在遠離無名高地的1104位置看看。對圖上標註在路邊的大獨立石,望遠鏡里我們怎么也沒找到。我們曾經討論:獨立石是石體山若干年的風化遺留物,那個戈壁灘上怎么會有獨立石?!
直到09年3月我們建立鐵列克提之戰戰友群,每次有新入群友我都要了解戰場位置所在。眾說紛紜,不少根據衛星地圖認為是在和我南北倒置的37號界點。加之軟體上衛星地圖的戰場區域是模糊的,沒有論證依據,致使我一度懷疑了我的記憶力。最後是塔城日報社記者和我達成方向一致。通過對參戰倖存者的仔細盤問,才知真實位置並非在路外,而是在路里很遠的山地。1981年時塔城軍分區標註在巡邏路邊的獨立石確實有(見圖),可被他們生生地移在了戈壁灘上。方明白塔城軍分區標註的是偽信息,對我們邊界談判代表團的勘界人員還玩兩樣。亦理解當時塔城分區的苦心!
還有,我04年文章里烈士墳區的地名“柳園”,參戰倖存者每和我談到時都是稱“柳園”,長期以來談到時從來沒說過“托里烈士陵園”,還是他們當年的稱呼“柳園”。
2、參戰倖存者不知道戰場位置
去年8月起,陸續和多名參戰倖存者了解戰場的大概位置,均說知道那裡,但在邊防站的什麼方向和位置都說不清楚。隨著了解的深入,知道他們是那天0時後出發,深夜間攀爬崎嶇山路兩個半小時到的位置。參戰人員很少的是老站人員,絕大多數是50天前、20天前和8月12日下午才抽到鐵列克提的,甚至在陣地上趴在身邊的還叫不出名字。戰鬥失利後的第二年初,原有領導和幹部撤的撤、調的調;戰士大復員,甚至在戰場上頑強拼搏榮立二等功、三等功的連入黨還沒來及就退伍回原籍了。加之時間太久,上了年紀,對曾經流血玩命的戰場在圖上的哪個位置,不知道所以然。當然,參戰倖存者合計80餘人,會有一些知道的,可在我們接觸的倖存者里沒有遇到。
8月11日,中國軍隊在兩國邊防軍經常會晤的巴克圖哨所懸掛紅旗邀請對方司令官進行會談。然而,當地蘇軍的赫爾丘上校,等主要負責人都沒有露面。
8月12日,新疆軍區作戰部部長孟魁梧接到塔城軍分區再次來電,認為蘇軍的行動反常,馬上報告了龍書金。但龍沒有答覆。當晚,王新光政委又電話直要新疆軍區作戰值班室,報告當面蘇軍可能有重大行動。請示明天的巡邏可否取消。值班參謀回答:軍區首長已經接到你們的報告,但對取消巡邏一事沒有明確指示。
1969年鐵列克提戰場位置
2架,坦克裝甲車數十輛步兵300餘人,悍然入侵鐵列克提地區,向中國邊防部隊發動突然襲擊。中國邊防部隊在連長范進忠指導員揚政林的率領下,奮起還擊,經過4小時激烈戰鬥,連續打退蘇軍3次進攻。終因戰前準備不周,兵力火力對比懸殊,巡邏隊38名官兵全部壯烈犧牲。在此次事件中,蘇聯邊防軍還打死中國民兵3人,打傷前來增援的中國邊防戰士12人…
由於巡邏隊全體官兵在戰鬥中全部犧牲,我們已無從得知當時戰鬥的具體情況。只知道他們曾通過步話機向後方通報了蘇軍的兵力狀況和發動進攻的狀況。為此後的事件調查工作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基本情況。
半個月後,為了弄清事件真相,中央軍委調查組來到烏魯木齊。先後就決策責任問題調查了軍區司令員以下近百人。1971年9。13事件後,龍書金受到處理。
應該說,鐵列克提事件是當時中蘇邊境形式的必然結果。由於蘇聯在珍寶島未能占到便宜,肯定要在邊境的其他地區找回一些面子。因此,象這樣的預謀伏擊,即使不在鐵列克提發生,也可能在其他地區發生。畢竟中蘇邊境長達數千公里。對蘇聯方面還是有可乘之機的。
更正一下:鐵列克提事件中我軍傷亡人數應該是68名,我在陸院上學時的邊防專業教員是鐵列克提事件倖存者之一,在他的課上我和我的同學們了解了此事件的全部過程,更多的細節記的不確切了,但實際傷亡人數與官方宣稱的有較大出入,因此我印象很深。龍書金在決策方面當然有責任,但不只是他有責任。
犧牲者中,還有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攝影師溫炳林和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影師李連祥,他們不屬於巡邏隊成員,但同樣是烈士!
據說從沙俄到蘇聯時期,它的國家每年要有“領土收入”。“收入”方式五花八門,一是將沙俄強加給我們的以某山脊、某河流為界,推到我國領土上的某山脊、某河流,說那就是當年的××山脊,××河流;二是利用每年在平原地帶疏鬆剪跡地帶(蘇軍用直升機驅趕我牧民羊群,牧民一旦闖入這個區域,蘇軍就開*射擊),向我國侵入一犁、多犁;三是在邊界私設界標。設界標是兩國政府的共同行為,經勘測,兩國政府認可,並通過談判簽字為合法有效。“8.13鐵列克堤事件”由蘇聯政府私設界標引發。
勃列日涅夫當政的蘇聯,對外領土擴張,在邊界上看得很明顯。它交通發達,機械化程度高,部隊機動快速(蘇聯邊防隊巡邏使用汽車,修有一條巡邏公路,而我邊防戰士交通工具主要靠馬,走在鬆土帶上土路灰塵很大),用其優勢,趁我們巡邏間隙,在鐵列克堤與禾角克兩邊防站之間實際控制線我側,壘很多石頭堆,粉刷成白色,非法私設界標,企圖既成事實,後果非常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