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建國之後,主要成就,所獲榮譽,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少年時期參加過民間“練打”,學會不少拳術棍技。
土地革命時期
1929年冬,參加鄉赤衛隊。
1932年2月,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以吃苦耐勞、作戰勇敢著稱,很快由士兵晉升為紅一軍團政衛連班長、排長、連長,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歷次反“圍剿”鬥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陝北後,參加了東征、西征戰役。東征戰役中任強渡黃河的突擊組長,一馬當先上岸,攻占敵堡,為紅一軍團順利東渡黃河立下戰功,被軍團授予戰鬥英雄稱號。西征戰役中,所指揮的第四連以善於夜戰近戰聞名,被軍團稱之為“夜老虎英雄連”。
抗日戰爭時期
1939年2月,參加和指揮了陵縣大宗家戰鬥,擊斃日軍旅團長安田大佐以下官兵500多人。在這次戰鬥中,為搶救一名戰士而左手負傷,導致左手終生殘疾。
1941年2月,任八路軍115師教導6旅副旅長。
1942年9月,兼任冀魯邊第二軍分區司令員。
1944年2月,任渤海軍區副司令員。
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和孟縣伏擊戰,取得重要戰果。
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山東野戰軍第七師副師長、東北民主聯軍第七師副師長、東北野戰軍第十七師師長兼黨委書記、第四野戰軍第四十三軍一二八師師長、第四野戰軍第四十三軍副軍長、第四野戰軍四十三軍軍長等職。從山海關到海南島,參加了遼瀋、平津、渡江、湘贛、廣東、粵桂邊等著名戰役,屢建戰功。在戰四平、攻錦州、奪天津等戰役中,所指揮的師以善於打攻堅戰著稱。
建國之後
1950年4月,指揮一二八師師部和兩個加強團,乘坐帆船強渡瓊州海峽,創造了“木船打軍艦”的奇蹟,成為人民解放軍首次登上海南島的軍級指揮官之一,為海南島的解放立下了戰功。不久,晉升為四十三軍軍長,隨後又兼任粵西軍區司令員。
1959年,赴北京高等軍事學院學習。
1962年,畢業後任湖南省軍區司令員兼黨委書記、湖南省委常委。他在省委、省軍區的支持下,主張大辦民兵,在長沙市組建了2000多人的基幹民兵團。6月17日,毛澤東視察湖南,聽取了他關於戰備工作和民兵工作“五落實”的匯報,非常滿意,並將其概括為“組織落實、政治落實、軍事落實”。因而成為指導全國民兵工作的基本原則。
1969年8月13日,在鐵列克提事件中,由於沒能重視蘇聯可能對中國人民軍隊偷襲的情報,導致38名戰士與300名蘇軍發生激戰,無一生還。之後在批林整風運動中受到組織審查,調離新疆。
是中共八大、九大代表和第九屆中央委員。
1983年,離休,享受大軍區副職待遇。
2003年4月,逝世,享年93歲。
主要成就
在東北局召開的師以上幹部會上,他介紹了指揮第十七師打攻堅戰的經驗,即“四快一慢”、“四組一隊”,使用小包炸藥打巷戰,一個營打一條街等戰術,為豐富人民軍隊的戰術理論作出了貢獻。所指揮的第十七師、一二八師,在錦州戰役中,先後攻占了國軍重兵據守的神社、鐵路大樓和炮兵陣地,斃俘國軍1.2萬人。
在解放天津的戰役中,殲國軍84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