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阜門

鐘阜門

鐘阜門是南京明城牆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門之一,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下關獅子山東南側,坐西朝東,與儀鳳門在不足一公里的地段項背而建,呈龍鳳呈祥之形勝。

鐘阜門為單孔城門,有一座門券,形制特殊呈“內凹式”,且門外無橋樑聯通。

鐘阜門始建於明朝洪武初年,初名東門。明朝洪武十一年(1378年),因其遙對鐘山(亦稱鐘阜,即紫金山)而命名為鐘阜門,與儀鳳門相對而建,有龍鳳呈祥之形勝。明朝成化年間,因守備兵力不足而被堵塞,後未重開。1959年,席捲全國的拆城運動波及南京,鐘阜門段部分城牆拆除。1962年,鐘阜門城門被拆除,地名沿用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鐘阜門
  • 地理位置南京市鼓樓區下關獅子山東南側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始建年代:明朝洪武初年
  • 拆除時間:1959年-1962年
歷史沿革,布局規模,相關城門,

歷史沿革

明朝洪武初年,鐘阜門始建,初名東門。
鐘阜門舊影鐘阜門舊影
明朝洪武十一年(1378年),因其遙對鐘山(亦稱鐘阜,即紫金山)正式定名為鐘阜門。據明朝《南都察院志》記載:鐘阜門東至金川門界,西至儀鳳門界,長514.5丈(1715米),有垛口750座。
明朝成化年間,因守備兵力不足而被堵塞,後未重開。
1958年,在鐘阜門西自城牆頂部向下4.1米處發現用六朝至隋唐磚築一段高6米的城牆。
1959年,鐘阜門段部分城牆拆除。
1962年,鐘阜門城門被拆除,地名沿用至今。

布局規模

鐘阜門為單孔城門,有一座門券,形制特殊呈“內凹式”,且門外無橋樑聯通。
鐘阜門
南京城牆東南角的通濟門至西北角鐘阜門與儀鳳門之間作一划分,南為“南斗六星”,北為“北斗七星”。“南斗星”的六顆星座以聚寶門(中華門)、三山門清涼門石城門定淮門儀鳳門六座城門隱喻;“北斗星”的七顆星座以通濟門正陽門、朝陽門、太平門神策門金川門和鐘阜門七座城門隱喻。

相關城門

京城城門
明代十三座城門
明代後增闢城門
玄武門(1908年)
草場門(1908年)
小北門(1908年)
挹江門(1921年)
中央門(1931年)
中華東門(1931年)
中華西門(1931年)
漢中門(1933年)
武定門(1933年)
新民門(1934年)
雨花門(1936年)
解放門(1954年)
集慶門(1991年)
華嚴崗門(2007年)
長乾門(2008年)
標營門(2009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