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門是是南京明城牆的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門之一,因坐落在清涼山得名,現由一道城門和一圈橢圓形瓮構成,主城門為單孔拱券結構,城門樓上的城樓已經不存在,城頂上存留一塊絞關石,上鑿有兩個絞孔,瓮城呈半圓形,正對城門,坐東朝西。
城門原由一道瓮城、兩道城門組成。明洪武六年(1373)六月,該門設兵馬司扼守。洪武十二年三月,改稱清江門。據史載,該門建成不久,即被堵塞,600多年沒有使用。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名稱由來,公交交通,
地理位置
清涼門位於南京市鼓樓區城西,坐東向西。南為石城門,北為定淮門。清涼門由一道城門和一圈橢圓形瓮城構成,現在鏑樓已經不存在,其餘基本保存完好。由於這一段城牆是建造在清涼山西南部高低起伏的山崖上,地處偏僻,從明代洪武年間到清代末年一直行人稀少。這一段城牆是建造在清涼山西南部。明代清涼門建造好後,就建造了橋樑通向外秦淮河西岸;2006年翻新修建的外秦淮河清涼門大橋繼續以清涼門的名稱命名。
名稱由來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設定清涼門兵馬司駐守清涼門。
明朝洪武十二年(1379年),改清涼門為清江門。
明朝弘治年間(1488~1505年),仍然稱清江門。
明朝萬曆三年(1575年)的秋天,家住南京洪武街的學者顧起元回憶他十歲時,見到這座城門外建有一座當年朱元璋渡江紀念性“建築”的桅桿一根,“每歲祭之,遂為常制,一兵世守”。“高僅可丈五六尺,一木欄圍之,置地上,後不復見矣”。關於明太祖朱元璋渡江的船,還有另外一說:當年明太祖朱元璋與明初大將軍徐達渡江時,船夫一邊掌舵,一邊大聲喊著號子:“聖天子六龍護駕,大將軍八面威風。”明太祖朱元璋聽了大喜,“與達躡足相慶”。明太祖朱元璋當了皇帝後,給船夫的侄子做了官,還把當年乘坐的船全塗上紅色,稱之為滿江紅。不過,顧起元提到的這座城門名,已由清江門改回了原名——清涼門。
公交交通
清涼門橋 :9路、20路、43路、60路、133路、303路、317路
清涼門大街[東] :57路、75路、127路、134路、204路
清涼門大街(江東北路):18路、39路、56路、Y3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