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簡介
太平門位於南京城的東北垣,是南京城北面的正門,以南是朝陽門,西北方向是
神策門。因為代表監獄的貫索在
天市垣,而不在代表天廷的
太微垣,所以明代南京刑部、
都察院和
大理寺(合成“
三法司”)監獄就在門外貫城坊。 民間的說法是,當年天牢中時常傳出囚犯的哀呼之聲,老百姓為求心安,便將此地叫做“太平”。
史料記載,朱元璋建都南京,修建城牆。時人認為,京城內十三門,上應星宿。太平門,屬於北斗七星中的“天權”星,位於斗柄與斗勺連線處,而太平門一帶則為“貫索”——紫微斗數星曜之一,主“詞訟”,就是打官司。於是,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天牢就設在太平門外。朱元璋還在太平門外立牌坊一座,上書“貫城”,他告誡朝中官員:夜觀天象時,在“貫索”圍成的星環中,如果沒有其他星在裡面,說明政簡刑清;反之則說明有冤案。
地理位置
太平門是扼守
鐘山通向城內最近的通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太平門處在鐘山與
玄武湖相接的位置,建在鐘山向西延伸的
富貴山、
覆舟山之間,據有山湖之險。太平門東面的鐘山被稱作“
蟠龍”,這一段城牆就被稱為“龍脖子”。
太平門扼守鐘山,對於控制南京北部至關重要,且龍脖子一帶是南京城唯一沒有水體保護的城牆,因此清軍進攻太平天國和日軍圍攻南京時,這一帶都是主要的攻擊方向。
太平天國時,在門外鐘山腳下修築地堡城、山上築天堡城拱衛太平門,這兩個要塞陷落後,清軍在龍脖子用地道炸開城牆,攻入南京。1911年辛亥革命時的江浙聯軍也是攻占天堡城後攻入南京。
太平戰火
城門被炸
如今的太平門有一段城牆明顯和兩邊的不同——色差明顯,表面平滑。這和一場戰爭有關。
1851年(清
鹹豐元年),
洪秀全在廣西金田發動起義,兩年後,太平軍攻克南京,改名“天京”,成為
太平天國的首都。那一年,42歲的
曾國藩奉旨團練武裝,抵抗太平軍。湘軍是清廷惟一能抵抗太平軍的軍事力量。
1856年(清鹹豐六年),曾國藩之弟
曾國荃從湖南募兵三千,增援江西吉安,1861年攻陷安慶。1862年,曾國荃軍進抵天京城郊。曾國荃善於圍城,又精於長壕戰法,人稱“曾鐵桶”。兩年圍城血戰日,紫金山西麓,位於“龍脖子”一帶的地保城被湘軍攻克,太平軍只剩下最後一道屏障——太平門城牆。湘軍決定在“龍脖子”附近掘地道,安置炸藥。湘軍建造了數十座炮台,對城內猛轟。在炮火掩護下,地道終於完工,600多袋火藥被填在城牆下。點火前,曾國荃召開軍事會議,推舉攻城的前鋒官。共有9人願立軍令狀,記名總兵朱洪章位列第一。他們號稱“先登九將”。7月19日,火藥被點,轟然一聲,天崩地裂,太平門城牆垮塌,鏖戰下,太平軍漸漸不敵。當晚,天京陷落。
太平門城牆炸開後,史料記載,當時“轟開城垣二十餘丈”,直到1886年(清
光緒十二年),清廷才有財力重修這段城牆缺口,並立碑記事。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重建被毀的太平門城樓。
日寇暴行
1937年11月,日軍在攻陷上海後,分路合圍南京。11月16日,蔣介石召開防衛會議。
何應欽、
白崇禧、
徐永昌等將領認為,經過
淞滬會戰,我軍損失太大,而南京在戰術上是個絕地,可將其列為“
不設防城市”。但唐生智自告奮勇,主張固守南京。於是,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官。危急時刻,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對國對民殊難為懷也。”甚至臨走前,蔣介石對
紫金山陣地進行視察,認為“可固守兩個月”。按照兵力部署,防守紫金山、太平門一線的為教導總隊,總隊長桂永清,參謀長邱清泉,指揮所設在附近富貴山的地下室。12月1日,
南京保衛戰拉開序幕。數日後,日軍炮火兇猛,紫金山、雨花台等外圍陣地全部陷落,我軍撤至城牆一線。12月12日,唐生智召開軍事會議,認為南京僅憑城垣,已經無法固守,決定撤退。會後,唐生智坐上小汽車,直駛下關,乘坐輪船渡江。教導總隊自太平門撤至城內,然後沿著玄武湖南岸,趕到下關渡江,死傷甚重。親歷者回憶,桂永清下達撤退命令後,丟下部隊,率先向下關跑去。參謀長邱清泉在地下指揮所中,點了煙,左手握著左輪手槍,將子彈上膛,留守到最後。
教導總隊官兵自太平門進城時,發現一支建制完整的部隊,步伐整齊,默默地向城門外走去,消失在紫金山東北的陰影中。“他們都是廣東兵。”親歷者回憶。這支撤退的部隊,是第66軍。 第66軍和兄弟部隊第83軍均屬於粵軍,在南京保衛戰中,第66軍防守句容、湯山一線,漸次退至太平門。接到撤退命令,軍長葉肇決定,率領第66軍的159師和160師,從紫金山北麓正面突圍。第66軍將士於紫金山東北一線奮勇衝殺,殺出一條血路。159師代理師長羅策群,率部先行,於12月12日夜,為掩護第83軍,親自帶隊衝鋒,高呼“丟那媽,幾大就幾大,唔好做衰仔”,中彈殉國;160師參謀長司徒非,為掩護大部隊突圍,在句容境內與日軍激戰三日,彈盡身亡;159師477旅副旅長黃紀福,隨部經太平門突圍,在戰鬥中犧牲……但剩餘部隊強行突出日軍防線,轉至安徽一帶。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對手無寸鐵的中國軍民進行了大屠殺。太平門,也成了殺戮之地。如今,太平門外豎有一塊遇難同胞紀念碑,碑文記載:在這裡,1300多名放下武器的中國官兵及無辜的市民,被鐵絲網圍住,日軍先用地雷先炸、後用機槍掃射,再澆上汽油焚燒。
1300多人,無人倖存。
決議拆除
太平門段城牆的拆毀,是從1955年開始的,1958年被拆除。當年拆除該段城牆260米,至次年又追加100米,先後拆除長達360米的城牆。
拆後復建
太平門復建工程鬧得沸沸揚揚,工程一度被
國家文物局叫停,後來又獲得許可,但是下達規定:復建的太平門城門不允許和城牆連線上。
如今復建的太平門,復建城門為三孔券門,兩側的城門寬度13.4米、高11.2米,中間高16米、高12.5米,確保雙向8股機動車道的通行條件。恢復6股機動車道,中門貫通4股機動車道,兩側拱門洞各對應兩股機動車道以及一股慢車道、一股人行道。屆時交通堵塞的情況將會有所緩解。
復建爭議
隨著
大運河申遺成功,已經排隊8年的“中國明清城牆”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作為“城牆申遺團”主力,
南京城牆卻正因多年前新建、復建的多座假城門而飽受爭議。
太平門從南京土地上消失了56年的城門,半年前以“太平門通道”之名悄然“復活”,兩個月前因為“未批先建”而被迫停工,僅僅15天之後,
國家文物局的一紙批文又讓工地上轟鳴起來。從“復建太平門”到“太平門通道”建設,從悄然動工到無限期中止再到繼續施工,短短半年之內,“太平門”走過了一段不太平的路。
4月28日,當地都市報《
江南時報》刊登報導稱,復建的太平門沒有上報國家文物局審批。這一報導很快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證實。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的
周琦教授認為,文物復建應該先做考古勘探,再報批建設方案,逐步走程式。周琦是世界遺產保護協會會員,也是南京近現代建築保護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南京城牆歷史地位重大,有關部門擔心如果報批是修不起來的,所以只能先斬後奏,以為修了這么多處再增加一處也無妨。雖然欠妥,但可能是唯一可行的途徑。”周琦透露,之所以南京市修了這么多城門都沒有報批,是因為
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組織的憲章是不支持這么做的,如果報批,
國家文物局很可能不會批准。
南京市文廣新局文物處處長吳靖上任不過3個月。他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採訪時說,太平門通道遺址原來是高坡,歷經歷史演變、降坡,原址已經破壞殆盡,變為平地,沒有歷史信息,這是很明確的,“過去我們有一些不規範,存在一些問題,對以前的事情我們只能吸取教訓,我認為要面向現在和將來。”
就在4月30日工程被國家文物局叫停之後,南京市舉辦了一場有文物專家、城建專家、古建築保護專家、技術人員參加的論證會。周琦參加了這個論證會。據他回憶,當時大家一致認為“城門已經在建,還是建議修完”,“會議結論就是針對該工程‘未批先建’做亡羊補牢的補救措施。‘完善手續,繼續建設’”。
5月6日,南京市文廣新局通報,“太平門通道建設工程無限期中止。”通報中,“復建太平門”的說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太平門通道建設”。
但一周后,峰迴路轉。5月14日國家文物局批覆了“太平門通道改建工程項目”。修改後的新方案和此前最大的不同是,“通道”將不再連線明城牆,而是一個獨立的仿古建築,和城牆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原先設計的敵樓也確定取消。“太平門通道”成為一個獨立景觀建築,作為“玄武湖-紫金山”之間的美化與銜接,是一項市政工程。因此,通報將該工程名稱細化為“太平門通道改建”。
通報提出,該項目位於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京城牆建設控制地帶內,應當嚴格按照《南京城牆保護規劃》有關要求,在建築風格、景觀上與南京城牆的歷史風貌相協調。
但在一些文保人士看來,“太平門通道”實際上是文字遊戲。從南北方向看,“太平門通道”似乎是地面道路,是龍蟠路的一部分;但是從東西方向看,“太平門通道”卻是真正的城牆,是連通九華山和龍脖子城牆的一部分。前者則是規劃的一期工程,後者則是規劃的二期工程,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後者正在逐漸降溫。
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胡敏潔則認為,規劃修改後的工程,不連線明城牆,是一個獨立的仿古建築。此時,判斷其是否合法的主要依據為城市規劃法、《南京市城市規劃條例實施細則》以及南京市市政建設的相關規定。標準是主體、實體以及程式幾個方面,即判斷其實施主體是否合法;實體上是否合法以及程式上是否合法。“從目前來看,已具備合法要件。”
外界看法
歷經多年的復建、新建工程,南京明城牆正逐漸連成一個整體。而太平門則是最新的連通工程,一旦完工,神策門到標營門南段月牙湖的城牆旅遊線將完全打通。這些城門絕大多數修建於2009年之前。
《中國青年報》評論說,城門建設的背後都有著發展旅遊的影子,新建的九座城門都不同程度地起著連線各個景區與城牆的作用,讓人感到背後有雙大手在指揮。
但並不是沒有專家明確支持太平門通道工程。周琦便是其中一位。他認為修復城牆正是增強市民自豪感、認同感的惠民工程,“隨著道路拓寬工程的建設,很多城牆隱藏在殘垣斷壁之間,已經不為人知了。通過修復可以讓南京人了解城牆的歷史,重現三十幾公里的延長線”。
周琦的另一觀點是中國文物古蹟的保護不能照搬西方的標準。“現在的國際標準是保持文物古蹟的原址不動,維持原狀,但東方一直有修繕古建築的傳統,比如西安最早建成於唐代的佛光寺大殿,歷史上曾重建、復建無數次。中國人的傳統是用當下的技術和方式再現遺產的輝煌。”
以周琦的觀點,明城牆歷史上經過多次修復,最大規模的一次修復是在民國時期,“民國時期開了中山路、中央路等幾條大的道路,開路的時候就修復了很多城門,比如中山門、玄武門、挹江門、解放門,修得堂而皇之,上面還加了很多建築,門洞修得非常莊重,參照了古代的建築方式……當時修的城門現在也變成了古董,人們也很認同”。
周琦相信,今天重修的城門“再過七八十年也會變成文物,變成南京城市建設史上重要的一筆”。
採用新磚
據了解,太平門復建項目將分為兩期進行,項目一期將完成太平門通道的主體建設和通道東側約80米城牆的修復,以及兩側山體的加固,該階段計畫在7月15日前完工。
該項目負責人介紹,太平門主體的長度約72.6米,寬、高均為18米。城門東側的通道將連通龍脖子路,長80米左右。再加上城牆的連空段,整個一期項目全長200米,要消耗二十幾萬塊磚。遺憾的是,這些磚塊會少了些歷史的味道。
“過去的老城磚基本用完了,我們早就向南京市文物局指定的城磚廠家預訂了新磚,都是符合相關要求的。”該負責人坦言,工程調用的城磚完全是新磚。而在太平門通道東側的施工現場,記者看到一摞青磚整齊地碼在殘垣邊,上面並未刻有燒制者的身份。
太平門通道的3個拱需要搭建4個承台,每個承台要打4根樁。項目從春節前動工,目前總共完成了3個承台的建設,剩下的4根樁將爭取在月底前後打完。該項目負責人表示,打好樁後將對城門主體澆築混凝土,開始“貼”城牆磚。
龍蟠路往來車輛眾多,“貼”上城磚的太平門經得住“折騰”嗎?
該項目負責人指出,“貼”上太平門的每塊城磚都會穿孔用鋼絲吊起來,再採取拱橋的設計原理排列出券洞,讓磚塊咬合成弧形,最後填補砂漿。他堅持認為,太平門經過“3重保險”加固勢必久經歲月。
緩解擁堵
三個拱門如何分配8股車道?項目負責人解釋,建成後太平門中間的城門將貫通4股機動車道;兩側城門各貫通2股機動車道,並各有一條慢車道和一條人行道。其中3條直行的進城車道靠近城門西側;5條出城車道包含3股直行道,以及左右轉彎道各一股。
龍蟠路段承擔了城市主幹道進出城的功能。眼下,施工路段堆起了幾排隔離墩,機動車道也縮水成原先的一半。周邊市民和一些頻繁往來的駕駛員都擔心,項目完工後,厚重的城牆會大幅擠占機動車道,太平門一帶的“堵點”也將持續升級。
“新建的太平門要接入西側的太平花園小區,城牆的一個‘垛子’會踏進小區內部的遺址公園,加上路邊的綠化帶大概會多占用近7米的距離,涉及280平方米左右的空間。”項目負責人表示,高速公路的車道一般有3.75米寬,城市車道最窄只有2.5米,而完工後太平門通道平均每條車道的寬度能達到4米。
無法登城
有關部門獲悉,太平門通道在一期建設的設計中暫未考慮設定登城口。這也意味著,南京市民恐怕無緣漫步太平門欣賞周邊景致。該項目負責人也表示,所有的城門需要系統、科學地設計,無法為了某項工程單獨規劃,但他強調:“我們的工程具備增設登城口的條件。”
據稱,太平門通道尚未設計登城口也與該路段的交通問題有關。考慮到
龍蟠路是交通幹道,相關部門認為,大批遊客登城遊覽會影響往來車輛正常行駛、停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