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第一井

錢塘第一井

錢塘第一井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古井坐東朝西,總體布局呈“凹”字形。天井中部分布五井,旁有界碑鐫刻為“古大井牆界”。大井為五代吳越國師德韶所鑿,初鑿時周長四丈,規模甚大,井口無蓋,名“吳山第一泉”。南宋紹興年間,常有人落井溺亡,太尉董德之用大石板蓋住井,留有六個井口。南宋淳祐七年,杭城大旱,唯此井不涸。明弘治年間,井口改為五眼,歷千年不竭,澤被民生,惠及百姓。是杭州古代勞動人民興修水利、改造自然的重要見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錢塘第一井
  • 外文名:Qiantang No.1 Well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清河坊大井巷22號
  • 形狀:總體呈凹字
  • 別名:吳山第一泉
  • 公布時間:2005年
  • 深度:4M
  • 內徑:1M
介紹,年代,公布時間,外觀和結構,歷史,古書記錄,南宋年間,明朝年間,解放後,價值,文物保護,

介紹

錢塘第一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錢塘第一井錢塘第一井

年代

五代

公布時間

2005年3月16日

外觀和結構

錢塘第一井”坐落在杭州市清河坊大井巷22號一個民居的天井裡,共有5眼井錯落排列,呈不規則橢圓形。錢塘第一井的井深約4米,內徑1米多,靜止水位約1.8米;井壁用條石抹角砌築,井台水泥抹面,仿方磚鋪地;井圈為水泥抹面六邊形,高32厘米,內徑34厘米;三面圍有二層走馬樓,磚木結構,民居形式,從風格判斷為民國遺構。

歷史

古書記錄

錢塘第一井又名大井,舊名寒泉。大井巷亦以此得名。據古書記載:“吳山北大井曰吳山井,蓋此井系吳越王時韶國師始開,為錢塘第一井。山脈融液,泉源所鐘,不雜江湖之水,遇旱不涸。”井開五眼,井圈南北面豎刻“古大井”三字。歷史沿革井為五代吳越國師德韶所鑿。相傳,大井是五代吳越時韶國師所鑿。《夢梁錄》曾記載:“錢塘第一井,山脈融液,泉源所鐘,不雜江湖之水,遇大旱不涸。”
錢塘第一井錢塘第一井

南宋年間

初鑿時周四丈,規模甚大,井口無蓋,稱“吳山第一泉”。南宋高宗紹興年間,因井口無蓋,常有人落井溺亡,太尉董德之用大石板蓋住井口,井口只能下水桶,面開六眼。南宋理宗淳祐七年,杭城大旱,城中諸井竭,唯此井不涸,安撫趙與奏立祠以旌異,覆亭其上,即所謂龍王祠也。 南宋嘉泰二年(1202)六月六日,原清河郡王張俊府第失火,延燎巷中700餘戶。事後,太守丁常任於瓦礫之中偶然發現此井,經數日整理始見全貌,飲之甘美。又據《二老堂雜誌》卷四,該井井口刻有“後唐清泰二年開”字樣,此說如可採信,該井的開鑿當在公元935年。

明朝年間

明太祖洪武五年,參政徐立本在井旁立石表刻“吳山第一泉”五字。明憲宗成化十年,亭遭焚毀,井亦為瓦礫所填。明孝宗弘治年間,井眼之木石俱壞,參政周木予以整修,改為五眼
據錢塘第一井不遠處的小井巷右側,尚有吳越時開鑿的古水井一口,名小井。據《鹹淳臨安志》記載,此井原稱天井,曾湮沒多年而不知所在。

解放後

1986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錢塘第一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歷經千年,仍然為周圍的街坊提供清澈的井水洗衣燒飯。
目前,錢塘第一井這塊地方由中國銅領域第一人朱炳仁在管理,他對這塊地方有著深厚的感情,而今他傾力保護“大井”、為修復景觀,將傳統的風水文化、財富文化和銅文化結合起來,在保持景點歷史風貌的基礎上進行現代化的改造。他不但用銅書法創作了“錢塘第一井”的匾額,還將自己收藏的一對“吸水龍王石雕”放在了大門兩側。因為在風水中,水為財,寄予“吸水龍王”會給杭州市民帶來好運。在屋內,大型壁畫將“錢塘第一井”的典故生動地呈現在遊客的面前,還有四座惟妙惟肖的龍王塑像,供遊客祈福許願。
無論是歷史傳說還是現今大井巷孕育的商業文化,都讓我們感受到了濃厚的吳越文化氣息。這裡被很多歷史學家譽為“杭州最後留下來的最古的街”,那么“錢塘第一井”則是大井巷的重中之重。相信,在朱炳仁大師的傾力打造下,這裡將會成為杭城文化風景的又一亮點。

價值

錢塘第一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錢塘第一井錢塘第一井
此井是吳越國水利建設重要的實物見證
杭州地區是由淺海演變而成的陸地,地下水鹵鹹,不能飲用,唐時還只能引西湖水入城。吳越諸王多次大規模興築防海石塘,遏制了江潮倒灌,城內的河渠擺脫潮汐的干擾;同時又多次浚治西湖,更進一步引湖水作為城內河流之水源。隨著地下水的逐漸淡化,錢鏐和他的繼承者在各地大量鑿井,不僅解決了西湖以東地區日益增多的居民飲水需要,也為杭城向東擴展創造了條件。
此井是杭城現存古井中唯一能使用的
該井歷代維護均有記載,歷史地位重要。錢塘第一井清且甘,“不雜江湖之味,泓深瑩潔”,明成化《杭州府志》中將其與虎跑泉龍井玉泉、郭婆井合稱為“杭州之聖水”。此井雖然位於杭州市城區人口稠密地帶,易受到污染,但由於它湧水量大,自淨能力強,至今仍然保持良好的水質,是杭州市區地下水資源中的佼佼者。歷數百年至今,現井仍供周圍居民生活用水。歷經千年滄桑,5眼枯井水質清澈,成為中外遊人來此探尋名城古韻好地方。“錢塘第一井”的牌匾躍入眼帘,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錢塘第一井呈不規則橢圓型錯落排列。井底通著吳山山泉,千百年來以一汪井水滋養了多少代古城百姓,喚起了多少人久遠的記憶。錢塘第一井又名寒泉、吳山井、大井,品其水味,為錢塘第一。見證了六朝古都的興衰,觀一井而知天下事。據有關資料顯示:杭州百姓最早以湖水、河水和天降水為飲用水。至1930年,全城有古井4824口。“錢塘第一井”,該是普通百姓共享的公井。它包孕了吳越文化,讓吳越文化文脈永盛。值得慶幸的是,欣逢盛世,社會各界都認可了“錢塘第一井”的重要文物價值。1986年,該井群被列入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省級一類文保建築,是清河坊歷史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一大幸事。

文物保護

古時的狀況
據明田汝成所著《西湖瀏覽志》卷十三,其時併骨有金銀雜色魚長數尺者,或隱或現,相傳來自井底泉眼。雖然歷經千年,今天的錢塘第一井仍然是井水清澈,遇旱不竭,久雨不溢,附近居民多有來此取用者。現有井圈為後人用混凝土製作,呈六邊形,上刻“古天井”三字。1986年4月,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錢塘第一井錢塘第一井
文物保護面臨的現狀
錢塘第一井坐落在一個20平方米左右的天井里,刻著“古大井”幾個字,共5個井口,呈不規則橢圓形錯落排列。市民張先生說,現在用井水的人越來越少了,所以井水就變成了死水。夏天氣溫一高,打上來的水都是氣泡,還冒著一股臭味。現在用井水的市民越來越少,幾乎沒有人飲用井水了,大家都用自來水,大多數的井都封掉了。沒人用,井水也就成了死水,時間一久自然會發臭。另外,水質與氣溫也有關係,夏天氣溫高,揮發性大,水中的各種成分隨著氣溫調節。如果要使井水徹底恢復清澈,最好是把井水抽乾,然後把井底的淤泥清除乾淨。這樣新的地表水補充進去,水就清澈了。之後還要定期撒些消毒劑,如果井水長時間沒人用的話,還會變臭的。
對於錢塘第一井這樣的古井,需要有關部門發起保護,更需要人們增強文物保護意識,這口古井的水才能源遠流長。
錢塘第一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