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泉剪刀店舊址

張小泉近記剪號,舊址位於河坊街大井巷18號,是一處前店後坊式的手工小生產模式的百年老店。 大井巷這條建於宋時的著名小巷,因井命名,蘊藏著很多值得回味的故事。巷內那口五代吳越國時鑿就的大井,水質甘洌,大旱不涸,人稱"錢塘第一井"。錢塘第一井位於大井巷20號。而18號,就是"張小泉近記剪號"的舊址。張小泉的剪刀鋒利無比,靠的就是用錢塘第一井的井水來磨搶。

張小泉剪刀的始祖張思泉,系皖南黟縣人,曾在蕪湖學得精製剪刀的手藝,以後帶兒子小泉在黟縣原籍開設張大隆剪刀店。
明崇禎年間,張小泉率子近高逃難來杭州,覓宅吳山北麓。父子兩人,自產自銷,招牌仍用張大隆,後改張小泉。由於張小泉製作認真,剪刀鋒利,耐用而又精巧,各地客商稱心應手,廣為傳播,從而生意興隆,利市十倍。為此,就有人跟著制剪,並冒用張氏牌號。小泉死後,兒子近高繼承父業,在張小泉三字之下,加上"近記"兩字,以便顧客識別,但仍然無法制止冒牌。近高的兒子樹庭受業時,適清乾隆南遊至杭,曾微服到店買剪。事後責成浙江專辦"貢品"的織造衙門,進貢張小泉近記剪刀為宮用之剪。從此聲譽更隆,而冒牌的也就愈多了。 1890年(光緒16年)得到官府批准,在招牌上加上"泉近"兩字,錢塘縣知縣還出了布告"永禁冒用",並且刻石立碑於店門。到了1910年,杭州已有12家剪號,1931年再增加到42家,招牌大多音同字異,例如"真張小泉"、"老張小泉",或在張小泉的招牌上加上"琴記"、"靜記"、"金記"、"井記"等等。也自稱百年老店。正如當時詩云:"青山映碧湖,小泉滿街巷。"
張小泉近記剪號"總部"一直在大井巷18號,另有支店多處。總店也是手工業作坊格局,沿大井巷是一幢三開間的門面房,出售刀剪,其後為生產工坊。張小泉百年老號幾經起落,至1949年初難以為繼,以黃金190兩的代價讓人頂租,直到1956年公私合營,成立了張小泉剪刀廠,才重獲新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