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簋

銅簋是荊州市沙市區天星觀二號墓出土的文物,銅簋,高8.8厘米,內刻“止寶餐”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簋(Guǐ)
  • 製造年代:宋
  • 材料:銅
  • 規格:高8.8厘米
簡介,詳介,

簡介

名稱:銅簋(Guǐ)
銅簋
製造年代:宋
材料:銅
規格:高8.8厘米
文物出土:荊州市沙市區天星觀二號墓出土
文物現狀:荊州博物館收藏
介紹:
此圖是一件宋代的銅簋,高8.8厘米,內刻“止寶餐”銘。其器形仿商周時期青銅禮器中篇的形制,圓鼓腹,高圈足,雙耳,頸部飾方雷紋,整個造型給人一種莊重、典雅之感。
戰國口徑23.6、通高25、方座長22.4、寬22.3、高9.2厘米。直頸、平唇、口微斂,弧壁,獸形雙耳,扁鼓腹,喇叭形圈足,圈足下為一方座,方座上有四個長方形孔。頸部與方座上皆飾簡化龍紋,圈足素麵。

詳介

銅器銘文作“G”,相當於現在的大碗,用來盛黍、稷、稻、梁等。簋的形態變化最多:(一)侈口、圓腹、圈足,形狀象現在的大碗。它的形式演變,有圈足甚高或口側附二小鋬的;也有高足、斂口、有蓋,形狀象豆而自名為“G1”的。(二)侈口、圓腹、圈足、兩耳。這類形式,過去稱之為“彝”,它的耳上或附獸頭,或作鳥狀耳,下又有珥(耳下的裝飾),有的帶蓋。它的演變有三耳的和四耳的,二耳的G2偶有器作方形的。(三)侈口、圓腹、圈足、兩耳下有方座,宋人稱之為“敦”。這類也多有蓋。兩耳或作獸首,或作鳥形。方座G3也有四耳的,個別的座下附有小鈴。(四)斂口、圓腹、有蓋、兩耳、圈足,有的足下有三獸突出為短足的,其耳多飾以獸首,有珥(此類宋人多呼之為“敦”)。耳的演變,有作二獸首貼肩,有小孔附以巨環的。(五)侈口、圓腹、圈足、附上出兩耳。這類也有帶蓋而斂口的,或有下附三短足的。商代的簋多無蓋,無耳或有二耳。西周和春秋的簋常帶蓋,有二耳、四耳。這—時期還出現了圈足下加方座或附有三足的簋。戰國以後,簋就很少見到了。在商周奴隸制社會,簋和鼎一樣,也曾作為標誌貴族等級的器物。據禮書記載和考古發現,簋往往成偶數出現,四簋與五鼎相配,六簋與七鼎相配,八簋與九鼎相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