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堇臨簋

西周堇臨簋

西周堇臨簋是西周時期的一件銅器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周堇臨簋
  • 館藏地點:北京故宮博物院
  • 所屬年代:西周
  • 類別:銅器、青銅器
基本信息,簡介,評論,相關資料,

基本信息

西周堇臨簋屬於中國古代青銅器食器,簋是食器中最常見的一種。商代晚期、西周、春秋時期較為流行。簋與鼎相配,為偶數,如八簋、六簋、四簋、二簋可代表不同的貴族等級。西周堇臨簋正是這樣一件雕工細緻,製作精巧的雙耳簋。堇臨是名字,表示是這件銅器的主人。
文物原屬:西周早期盛食器。原為清代內府藏器,曾藏?>頤和園

簡介

高16.7厘米,寬33.5厘米,口徑21厘米,重3.66千克。
器圓形,侈口,大腹,雙耳,圈足。雙耳上飾獸頭,耳身飾鳥頭,長珥上雕鳥尾及足,腹前後各飾一大獸面紋,口及圈足各有一帶漩渦紋,間以變體夔龍紋,中間有一凸雕獸面紋。
器內底鑄銘文1行8字:
堇臨作父乙寶尊彝
堇臨是占有這件銅器的主人,堇臨作這件銅器是為祭父乙。
堇臨簋腹部獸面紋簡潔洗鍊,簋耳卻十分複雜,生動的圓雕極為罕見。

評論

這是一個雙耳簋,在隆起的腹部上用大獸面紋來作裝飾。頸部和圈足也都有一道紋帶,用變體夔龍紋和渦紋相同,頸部中間還加飾浮雕犧首。此簋的耳部裝飾十分突出,圓形的耳上部雕鑄獸頭,雙角聳立,突出的上唇下露出2顆銳利的長牙。耳的大部又雕刻出一個鳥,鳥頭抵在犧首的顏下,突出的鳥嘴向下彎曲,鳥身和兩翼略作弧形,鳥尾與器相合,在耳下方的長方形垂珥上,則刻出鳥足和羽毛。
西周堇臨簋
簋是食具,彷佛是現代的“飯碗”。從外觀上觀察“飯碗”,這件器物經過酸洗,去銹和打磨加工,顯見地是出自“熟坑”的傳世品,即未經過正式的發掘,而是由偶然的機會出土的。它的年代是根據器型、花紋的裝飾風格與周初已知銅簋極為相近,從而確定的。
這件周初銅簋的鑄造風格,顯見的簡潔,舍掉了複雜的繁飾,格調明快,添增了諸多世俗的氣質。
此器物把手的鑄作是與同類器物不同的。仔細看來,匠人有心地把裝飾圖雕,安排在器柄把手的下折處,龍首裝飾紋可以橫向伸展,鼻、眼、方角畢集,一副閉目惺忪的臥態;而羽毛,鳥嘴可辨的欲飛的不明鳥,似乎背負著龍首振翅欲動。這樣精巧的場景是極少見到的。
祭祀是當時的“國之大事”,每日必行。見於銘文的制器者“堇臨”是商代遺民,出於崇敬之心,鑄作此器用以祭祀死去的先父“父乙”。並鑄文為念。

相關資料

簋(音鬼),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自商代開始出現,延續到戰國時期。《周禮·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古籍中多寫作簋,而銅器自銘則常為。青銅簋器物造型形式多樣,變化複雜,有圓體、方體,也有上圓下方者。早期的青銅簋跟陶簋一樣無耳,後來才出現雙耳、三耳或四耳簋。據《禮記·玉藻》記載和考古發現而知,簋常以偶數出現,如四簋與五鼎相配,六簋與七鼎相配。
獸面紋
獸面是古代人們想像中的怪獸的面部,將其刻畫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紋飾稱獸面紋。宋代的學者把獸面紋稱為饕餮紋。獸面紋是青銅器上常見的花紋之一。
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爬行動物,只有一足。青銅器上經常以夔作主題紋飾。
尊彝
金文中,尊是雙手捧酉(盛酒器)的象形,尊彝是青銅器中祭祀禮器的共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