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質千枚岩(Calcareous Phyllite)是採集於雲南省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哀牢山的岩石標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鈣質千枚岩
- 外文名: Calcareous Phyllite
- 採集地: 雲南省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哀牢山
- 保存單位: 國家岩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台
鈣質千枚岩(Calcareous Phyllite)是採集於雲南省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哀牢山的岩石標本。
鈣質千枚岩(Calcareous Phyllite)是採集於雲南省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哀牢山的岩石標本。 用途可作磨刀石或燒制陶粒、水泥混合料、陶瓷原料的配料,千枚岩粉作橡膠填充料、阻燃劑的主要原料等...
千枚岩是具有千枚狀構造的低級變質岩石。原岩通常為泥質岩石(或含矽質、鈣質、炭質的泥質岩)、粉砂岩及中、酸性凝灰岩等,經區域低溫動力變質作用或區域動力熱流變質作用的底綠片岩相階段形成。顯微變晶片理髮育面上呈絲絹光澤。變質程度介於板岩和片岩之間。釋義 千枚岩(Phyllite)是具有千枚狀構造的低級變質岩石...
鈣質絹雲母千枚岩 鈣質絹雲母千枚岩(Calcareous sericite phyllite)是採集於白銀市的岩石標本。特徵描述 肉紅-麥紅色、千枚狀構造,細晶鱗片變晶結構。主要成分:絹雲母、方解石、綠泥石及少量石英。具鈣質。可見星點狀、針尖狀褐鐵礦化。主要用途 用於科研、教學、科普展示 ...
含石墨鈣質千枚岩 含石墨鈣質千枚岩是產於南陽市西峽縣尹家溝的化石。特徵描述 灰黑色,微粒顯微鱗片粒狀變晶結構,千枚狀構造,主要礦物絹雲母、方解石、石墨。化石產地 南陽市西峽縣尹家溝。
灰綠色鈣質千枚岩 灰綠色鈣質千枚岩(Gray-green calcareous phyllite)是採集於白山市臨江市的岩石標本。特徵描述 灰綠色、絲絹光澤、鱗片變晶結構,絹雲母千枚岩。主要用途 用於科研、教學、科普展示。
灰色鈣質千枚岩 灰色鈣質千枚岩(Gray calcareous phyllite)是採集於白山市臨江市的岩石標本。特徵描述 灰色、千枚狀構造,鱗片粒狀變晶結構。主要用途 用於科研、教學、科普展示。
絹雲鈣質鈉長千枚岩(Sericite Calcareous Albite Phyllite)是採集於日喀則地區康馬縣少崗鄉朗巴村的岩石標本。特徵描述 灰黑色,鱗片粒狀變晶結構,似板狀構造,主要礦物:鈉長石80%,黑雲母10%,鈣質10-15%,絹雲母5-10%,石英少量。主要用途 可作磨刀石或燒制陶粒、水泥混合料、陶瓷原料的配料,千枚岩粉作橡膠...
Banded Carbonaceous Phyllite)是採集於雲浮市大降坪硫鐵礦的礦石標本。特徵描述 灰黑色,結晶細粒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由碳質千枚岩、鈣質石灰岩及黃鐵礦組成,碳質千枚岩,千枚狀構造,主要有方解石結合掃了石英、粘土礦物、雲母組成,黃鐵礦呈銅黃色,粒狀結構,表面具強烈的金屬光澤。主要用途 科學研究。
碳質石英岩千枚岩夾條帶狀黃鐵礦(Carbonaceous Quartzite Phyllite Embeded with Banded Pyrite)是採集於雲浮市大降坪硫鐵礦的礦石標本。特徵描述 灰黑色,變晶結構,千枚狀構造,主要由鈣質石英岩、千枚岩、條帶狀黃鐵礦組成,條帶狀黃鐵礦呈細粒狀,銅黃色,具強烈的金屬光澤,大顆粒黃銅礦與方解石脈體共生。主要用途...
要為綠泥石英片岩、鈣質千枚岩,並夾有灰白色石英岩(變質砂岩)。命名 地質部十三大隊朱誠順、陸青等,1958年命名稱為塞納爾塔格組;高振家等1963、1993修訂並按實際地名改稱辛格爾塔格組。特徵 要為綠泥石英片岩、鈣質千枚岩,並夾有灰白色石英岩(變質砂岩)。以片岩為主,與下伏愛爾基幹群為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觸...
芙蓉壩組 芙蓉壩組為紫灰色與灰綠色鈣質千枚岩、板岩、塊狀大理岩。中文名稱 芙蓉壩組 時代 Pt3 命名 秦守榮、朱順才等,1984年命名。特徵 下部為紫灰、灰綠色變質底礫岩。不整合覆於梵淨山群之上、整合伏於金竹坪組之下。厚20-200米。
鷹陽關群,是以群為岩石地層單位的地層結構。1979年李自惠命名。整個鷹陽關組的岩石顏色以深灰色、黑色等為主。岩石組成方面以泥質為主,砂岩很少出現。主要成分是變質火山岩、細碧角斑岩、角斑岩夾灰岩、白雲岩、片岩和矽質岩、鈣質千枚岩、泥質灰岩、火山碎屑岩。命名 李自惠1979年命名。命名剖面位於廣西賀縣鷹...
以灰色、綠灰色千枚岩(或粉砂質板岩)、鈣質千枚岩(板岩)為主,夾中薄層狀灰岩、泥砂質灰岩。含珊瑚、頭足類、腹足類、苔蘚蟲及海百合莖等化石。地層名稱:兩岔口組 地層名稱(英文):Liangchakou Fm 地層單位編碼:06-61-0318 地層地質年代:O3 兩岔口組 - 命名:徐寶政,1977年命名。陝西地層表編寫組,1983...
乾江河組,下部為灰白、淺灰色薄-中層含泥砂質大理岩、大理岩,夾條紋狀砂質大理岩和少許鈣質千枚岩和砂岩凸鏡體。命名 陝西區域地質測量大隊五零三分隊,1974年命名。特徵 上部為淺玫瑰色角礫狀大理岩、灰白色薄-中層大理岩、粗晶大理岩,夾少量泥砂質大理岩、鈣質絹雲石英片岩、千枚岩。含珊瑚、腕足類層孔蟲等。下與...
本組為一“千枚岩-片岩系”,原岩可能為復理石建造。下部主要為白雲質大理岩夾千枚岩、鈣質千枚岩和少量變質砂岩,由下而上千枚岩增多。上部為墨綠色、黃綠色絹雲石英千枚岩夾綠泥絹雲千枚岩、絹雲千枚岩及少量絹雲石英片岩等。與下伏古元古界肥東群接觸關係不明,厚度>1239m。該組集中分布於滁州以西張八嶺地區,其...
上段:灰—灰綠色鈣質片岩、鈣質千枚岩、絹雲千枚岩、鈣質滑石片岩夾灰岩、白雲岩或大理岩。有時二者呈互層出現。在三江縣合桐地區頂部夾有4—20cm厚的赤鐵礦條帶,厚39—410m。白竹組的沉積構造以水平層理為主,偶見透鏡狀、不規則狀層理。上段大理岩中還見有泥質與鈣質互動的薄層理,局部見包卷層理。備考信息 編...
礦床產於流紋質火山岩,火山碎屑岩與鈣質千枚岩、灰岩的界面上下。其含礦段的層序是:鈣質千枚岩、灰岩,層紋狀重晶石層,層紋狀塊狀硫化物礦層,條帶狀,細脈狀貧礦與流紋質火山岩,類似典型的塊狀硫化物礦床剖面。重晶石、塊狀富礦為火山噴氣沉積成因,條帶狀、網脈狀貧礦為火山熱液充填交代成因。 礦區內已查明56...
變質岩五系列之一也稱富鋁系列:化學成分特徵是富Al,K,貧Ca;低Fe,Mg;K>Na。原岩是泥質岩石(泥岩、頁岩)或火山凝灰岩。根據變質程度不同有板岩、千枚岩等【常見礦物有硬綠泥石、十字石、堇青石、鐵鋁榴石、紅柱石、藍晶石、矽線石等Al2SiO5礦物】另有長英質系列、鈣質系列、基性系列、鎂質系列 ...
本組分上、下兩段,上段主要為灰色、灰白、灰黃色塊狀灰岩、泥質條帶灰岩,夾鮞狀及假鮞狀、似竹葉狀、角礫狀灰岩及安山凝灰質千枚岩,本段厚約191—805m;下段為灰綠暗灰色泥質灰岩、鈣質千枚岩、變質石英砂岩,底部具砂質磷灰岩,下部沿走向亦相變為灰色條帶狀灰岩、泥質及炭質灰岩、千枚岩。本段厚度約...
南部從江甲路地區為底部少量變質礫岩,下部變余砂岩、粉砂岩夾片岩及千枚岩,中、上部為千枚岩、片岩夾變余砂岩及粉砂岩,頂部偶見含Mn板岩等。上段(第二段)芙蓉壩地區為灰、深灰或紫灰色夾大理岩層的板岩,大理岩層中含疊層石;甲路一帶為灰綠、淺灰色鈣質千枚岩及片岩、千枚狀板岩和大理岩。該組主要代表陸棚-...
下部為砂質板岩,夾條帶狀長石石英岩薄層,局部含少量方柱石變晶;中部為板岩、砂質板岩夾薄層石英岩、變粉砂岩和鈣質千枚岩,局部含方柱石;上部為板岩夾大理岩,向上大理岩愈多,漸向余元下組過渡。厚度約238m。、余元下組 下部為白雲石大理岩,含燧石條帶白雲石大理岩,常見強烈同生褶皺,包卷層理,夾鈣質板岩...
鈣矽酸鹽岩(calc silicate rock)是指主要由鈣鎂(鐵)矽酸鹽礦物組成的區域變質岩。柱粒狀變晶結構,塊狀或條帶狀構造。以不具定向構造區別於鈣質片岩和鈣質片麻岩。它包括鈣質千枚岩、鈣質片岩、鈣質變粒岩、鈣質片麻岩和具有塊狀構造的鈣矽酸鹽岩。具塊狀構造的鈣矽酸鹽岩,其礦物成分與鈣質片岩或鈣質片麻岩相似,...
湖南中坡國家森林公園地層主要為元古界板溪群,由變質砂礫岩、凝灰質板岩、鈣質千枚岩等組成,是境內基底岩系。地質構造對地貌形態影響較大的主要是北向東構造,包括褶皺和斷層發育於板溪群中。褶皺形成向斜山、向斜谷,制約地貌的起伏骨架,斷裂岩層錯動,導致南盤上升,北盤下降,使地勢發生高低分異。中坡屬中國地勢...
原岩多為粉砂岩、粉砂質泥岩、泥質粉砂岩、鈣質粉砂岩等,經區域變質後形成粉砂質板岩、粉砂質絹雲母板岩、鈣質千枚岩及鈣質頁岩等,新鮮岩石呈淺灰綠色。一些礦區板岩經熱變質或熱液交代可形成斑點結構,此特徵可作為找礦標誌。屬於此類的礦床有李壩、金山、八卦廟、坪定等。構造一熱液角礫岩類 主要出露於東秦嶺...
福建地層表編寫組1979年命名,剖面位於長汀縣城西南15km的南岩村。岩性為變質(鈣質)細砂岩、變質粉砂岩、千枚岩夾矽質岩、矽質粉砂岩、變質砂泥岩及磷塊岩條帶。局部地區偶見白雲質灰岩凸鏡體及黃鐵礦層,含磷層。與下伏泥盆系斷層接觸;和上覆黃連組呈整合接觸。出露厚292-1102米。命名 福建省區域地層表編寫...
上部以薄層片理化粉砂岩、粉砂質泥岩互層夾泥質灰岩為主;中部多為薄層細粒石英砂岩夾片理化粉砂岩及粉砂質泥岩;下部以片理化千枚岩化粉砂質泥岩及粉砂岩。一些地區底部為一層不穩定的灰綠色綠簾石化含角礫安山岩;局部地區受後期構造等影響可變質成綠泥石英片岩、石英岩及鈣質千枚岩等。厚度為1010—2005m。在帕爾...
命名 中國地質學編輯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1956年介紹(中國地質學編輯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1956,中國區域地層表(草案)。北京:科學出版社),命名於甘肅省蘭州市墨石川與大拉牌之間的安家溝,為一套綠色鈣質千枚岩夾石英岩,後人未引用,廢棄。分布範圍 西北,甘肅省。
岩性以淺變質的碎屑岩為主夾鈣質粉砂岩、石英砂岩、千枚岩。命名 新疆第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張玉謙、趙銘鈺、焦生瑞,1976年手稿命名;高振家、吳紹祖等,1981年介紹。特徵 上部多含三葉蟲:Encrinuroides meijiangensis;珊瑚:Favosites sp.和頭足類:?Polygramoceras sp.。頂部與達坂溝群整合接觸;未見底。出露厚...
扁豆形含銅塊狀黃鐵礦體的周圍有浸染狀礦體,若圍岩夾有綠泥石化顯著的鈣質千枚岩時,常出現細脈狀礦體,附近發育銅多金屬礦床,如小鐵山礦床。金屬礦物中黃鐵礦常占90%,其次為黃銅礦及少量閃鋅礦、磁鐵礦等;非金屬礦物有石英、綠泥石、絹雲母等。礦石含銅0.5%~0.9%。礦床圍岩蝕變有鈉長石化、綠泥石化、絹...
南部:元古界以片岩為主,尚有鈣質片岩、千枚岩、石英岩及砂質灰岩等,並具清楚的韻律。總厚10000米。 ‘古生界 僅在陝西附近具有零星出露之陸相二疊系與下伏地層呈明顯之角度不整合接觸。總厚150米左右。是一套陸相碎屑岩系,中夾薄層褐煤。岩漿岩 秦嶺地軸區內岩漿活動頻繁。地軸區的花崗岩體絕大部分是複式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