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路組

貴州區測隊1962年。命名剖面位於貴州從江甲路以及梵淨山西北側的印江芙蓉壩。底部以變余砂礫岩為主,下部為石英絹雲片岩千枚岩夾變余砂岩;上部為含大理岩凸鏡體的鈣質絹雲千枚岩。含疊層石。下與九龍群或梵淨山群不整合接觸;上與烏葉組整合接觸。厚153-91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甲路組
  • 外文名:Jialu Fm
  • 地層單位編碼:06-52-0113
  • 地層地質年代:Pt3
  • 階代碼:Qb
  • 地區代碼:45,47
  • 分布:黔東南及梵淨山西北側
命名,特徵,層型,構成,接觸關係,備考,

命名

1962年由貴州區調隊命名,1970沿河幅1∶20萬區域地質調查報告正式使用,命名剖面位於貴州從江甲路以及梵淨山西北側的印江芙蓉壩。

特徵

層型

正層型 貴州從江甲路村甲路組剖面。貴州區測隊,1963,黔東地區前寒武系研究初步總結。

構成

該組劃分為兩個段,下段(第一段)在梵淨山北西芙蓉壩地區為灰、灰紫、灰綠色變質礫岩及砂礫岩、變余砂岩。南部從江甲路地區為底部少量變質礫岩,下部變余砂岩、粉砂岩夾片岩及千枚岩,中、上部為千枚岩、片岩夾變余砂岩及粉砂岩,頂部偶見含Mn板岩等。上段(第二段)芙蓉壩地區為灰、深灰或紫灰色夾大理岩層的板岩,大理岩層中含疊層石;甲路一帶為灰綠、淺灰色鈣質千枚岩及片岩、千枚狀板岩和大理岩。該組主要代表陸棚-陸坡相沉積,厚度變化大,芙蓉壩地區該組厚度2—52m,從江甲路地區為670—910m。

接觸關係

該組下與九龍群或梵淨山群不整合、上與烏葉組整合接觸。

備考

編撰者:王自強
作者1:貴州省地質局108地質隊
年份1:1970
系名: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