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釩鉛礦是一種釩礦物,屬於
磷灰石礦物族中磷氯鉛礦物系列中的一員,是氯釩酸鉛化合物。釩鉛礦是提煉釩的礦物原料,它也可以提煉出鉛來,但鉛更為主要的礦石來源。
釩鉛礦的顏色主要為紅色、黃色、褐色、鮮紅色、橙紅色、淺褐紅色,鮮褐色等。具有
松脂光澤,有些還會更光亮。它們多為柱形,很多晶柱還是中空的。釩鉛礦含五氧化二釩19.30%。屬於
六方晶系,晶體呈六方柱狀、針狀或毛髮狀。集合體呈晶簇狀和球狀,它的
條痕呈淺黃色或棕黃色。釩鉛礦可以是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它呈現松脂狀至
金剛石狀的光澤。硬度為2.5~3,密度為6.66~7.10g/cm3。釩鉛礦的晶體符合六方晶系的對稱性。晶體的具體內部結構常通過晶體六邊形的外在形態反映出來。晶體通常呈短的六稜柱形態但也發現過六方雙錐形狀、圓形或簇狀的晶體。
歷史沿革
1810年,當時供職於墨西哥礦業學院的
西班牙礦物學家安德烈·曼紐爾·德·里奧在
墨西哥首次發現了釩鉛礦,他把這種礦物稱為“棕鉛”並斷言它含有一種新的化學元素。
起初里奧將這種元素命名為pancromium,後來又稱之為erythronium。然而僅僅是因為礦石中的一種含鉻雜質,使他後來不再相信這種礦石所含的這種元素是一種新的元素。
1830年
貝采利烏斯的學生瑞典化學家尼爾斯·加布里埃爾·塞弗斯特瑞姆從瑞典塔貝里附近的鐵礦石中發現了這種新的元素,並將之命名為釩。之後
弗里德里希·維勒指出塞夫斯特瑞姆發現的這個新元素與德·里奧早先發現的erythronium是同一種元素。
1838年德·里奧的“棕鉛”也在墨西哥
伊達爾戈州的錫馬潘被再次發現。在此之前德·里奧採集並擁有的唯一一塊“棕鉛”礦石標本在託付給德國探險家和科學家
洪堡,由其帶往法國的途中因船難而丟失。原本將礦石帶去法國是計畫將其交給法國化學家Collet-Descotils,由他對礦石元素成分進行分析。由於礦石的含釩量高而將它命名為釩鉛礦。它曾經還被稱為混硫方鉛礦和
釩酸鉛等其他名字。
分布
在美國新墨西哥州境內位於格蘭特郡的西南部,有一座小鎮因釩鉛礦的發現和採掘而以釩的英文名"Vanadium"命名。
人工環境下也有釩鉛礦分布。2009年在美國東北部和中西部地區八座城市的
飲用水輸送管線中發現並確認了由管道含鉛襯裡表層腐蝕產生的釩鉛礦薄層。薄層中的釩來自於水廠輸出的飲用水成品所含的低濃度釩元素(濃度在µg·L的水平)。
原料特點
釩屬元素周期表第VB族,它與其它VB族金屬一樣,具有體心立方結構,沒有任何晶型變化,緻密釩的外觀呈淺灰色,
熔點較高,在冶金分類上與同一副族的鈮和鉭屬於稀有高熔點金屬。其硬度和
抗拉強度極限與加工和熱處理狀況及雜質含量有密切關係。純釩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在常溫下可軋成片、箔和拉成絲。少量的雜質,特別是碳、氧、
氮和氫等間隙元素,可使釩的可塑性降低,硬度和脆性增加。釩原子的
價電子結構為3d34s2,五個價電子都可以參加成鍵,能生成+2、+3、+4、+5
氧化態的化合物,其中以五價釩的化合物較穩定。五價釩的化合物具有氧化性能,低價釩則具有還原性。釩的價態愈低還原性能愈強。
室溫下金屬釩較穩定,不與空氣、水和鹼作用,也能耐稀酸。高溫下,金屬釩很容易與氧和氮作用。當金屬釩在空氣中加熱時,釩氧化成棕黑色的三氧化二釩、藍色的四氧化三釩,並最終成為桔紅色的五氧化二釩。釩在氮化中加熱至900~13000C會生成氮化釩。釩與碳在高溫下可生成碳化釩,但碳化反應必須在真空中進行。當釩在真空下或惰性氣氛中與矽、硼、磷、砷一同加熱時,可形成相應的
矽化物、
硼化物、
磷化物和砷化物。發現過程:1830年,瑞典的塞夫斯唐姆,在研究斯馬蘭鐵礦的鐵渣時,得到氧化釩,發現了釩的存在。
元素描述:高熔點金屬之一,呈淺灰色。密度5.96克/立方厘米。熔點1890±10℃,沸點3380℃,化合價+2、+3、+4和+5。其中以5價態為最穩定,其次是4價態。
電離能為6.74
電子伏特。有延展性,質堅硬,無
磁性。具有耐鹽酸和
硫酸的本領,並且在耐氣-鹽-水腐蝕的性能要比大多數不鏽鋼好。於空氣中不被氧化,可溶於
氫氟酸、硝酸和王水。
元素來源:礦物有釩酸鉀
鈾礦、褐鉛礦和綠硫釩礦、石煤礦等。我國是釩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釩礦主要分布在四川的攀枝花和河北的承德,大多數是以
石煤的形式存在。
人工合成的方法
可以用溶液化學的手段人工合成釩鉛礦。在溶液溫度保持在60-80℃並不斷攪拌的條件下,通過微量
滴定管將濃度約為2%(質量體積比)
正釩酸鈉稀溶液滴加入
氯化鉛的濃溶液中反應。約12小時後就能完成反應並以析出沉澱物的形式獲得產物。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是正釩酸根與鉛離子反應形成釩酸鉛沉澱。接著釩酸鉛與氯化鉛反應轉化成溶解度更小的釩鉛礦沉澱(氯化鉛的
溶度積Ksp=1.7×10,釩鉛礦的溶度積Ksp≈10[17]):3 PbCl2 + 2 Na3VO4 → Pb3(VO4)2 + 6 NaCl3 Pb3(VO4)2 + PbCl2 → 2 Pb5(VO4)3Cl。
結構
釩鉛礦按重量計,它含有73.15%的鉛、10.79%的釩、13.56%的
氧和2.50%的
氯元素。每個結構單元包含了一個氯離子和一個由相鄰的釩鉛礦分子提供的鉛離子,這個氯離子處於由六個二價鉛離子包圍形成的正八面體結構的中心。鉛離子和氯離子之間的距離是317
pm,兩個鉛離子之間的最短距離是4.48Å。鉛離子構成的八面體與相鄰的釩鉛礦結構單元共用八面體上相對的兩個面,以形成一個連續的鏈狀結構。每個釩原子由四個氧化子包圍形成以釩原子為中心的畸變四面體結構,釩原子和氧原子之間的距離是1.72或1.76Å。沿著由八面體結構單元構成的鏈,每個鉛八面體各與三個氧四面體毗連。
通過
拉曼光譜研究從美國亞利桑那
尤馬縣、
阿帕奇縣和摩洛哥Mibladen地區獲得的礦物標本顯示,釩鉛礦晶體中存在著部分離子被性質相似、大小相近的其他離子替換並保持原有結構的
同晶置換(isomorphous substitution)現象。通過電子束顯微分析發現在大部分晶體中都存在著鉛離子被鈣離子或銅離子部分置換的現象,通過
紅外光譜探測到釩鉛礦晶體表面部分的釩酸根和氯離子分別能被
磷酸根和
氫氧根部分取代。
特徵
釩鉛礦是
磷灰石族礦物,與和它屬於同一礦物族的
磷氯鉛礦(Pb5(PO4)3Cl)和
砷鉛礦(Pb5(AsO4)3Cl)構成了一個礦物化學系列,釩鉛礦能與這兩種礦物形成固溶體。一般而言,大部分礦物化學系列是由礦物中金屬陽離子被其他金屬元素取代而形成的。但這個礦物化學系列是由三種不同的酸根陰離子磷酸根、砷酸根和釩酸根來改變礦物中的陰離子而形成的。釩鉛礦中常見的雜質包括磷、砷和鈣,前兩者是釩的同構替代物,後者是鉛的同構替代物。當雜質砷的含量很高時釩鉛礦就變成了砷釩鉛礦。
其獨特的顏色使它深受礦物收藏家追捧。釩鉛礦是
各向異性的非均質晶體,這表示在釩鉛礦晶體的不同軸向上會測出不同的性質。在各向異性軸的垂直方向和平行方向上測得的折射率分別為2.350和2.416,這意味著釩鉛礦的雙折射率為0.066。
釩鉛礦是脆性晶體,斷裂時會產生貝殼狀斷口。它的
摩氏硬度為3至4,與銅製硬幣相當。作為半透明的礦石,釩鉛礦是相當重的。它的
摩爾質量達到1416.27 g/mol,由於存在雜質使得它的
比重介於6.6至7.2之間。
用途
釩鉛礦和
釩雲母、
釩酸鉀鈾礦一道,是工業上提鍊金屬釩的主要礦物原料,通過對它們進行焙燒和熔煉能將釩元素從礦石中提取出來。偶爾也用於
鉛的提煉。從釩鉛礦提鍊金屬釩的常見流程是先將礦石與
氯化鈉或
碳酸鈉在大約850℃下焙燒生成
偏釩酸鈉(NaVO
3),然後將其溶於水中用
鹽酸調pH至7.5~8,再加熱至70~80℃與
氯化銨溶液進行反應生成橘色的
偏釩酸銨沉澱。偏釩酸銨高溫加熱分解生成
五氧化二釩,用金屬
鈣還原五氧化二釩得到釩單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