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嘴魚

針嘴魚

針嘴魚,Xenentodon cancila (Hamilton, 1822) ,鱵科鱵屬的一屬魚類。原產於亞洲南部的印度、斯里蘭卡、泰國及馬來西亞等地,現瀕臨滅絕。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針嘴魚
  • 拉丁學名:Xenentodon cancila (Hamilton, 1822) 
  • 別稱:火箭魚、奇齒針魚、鉛筆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頜針魚目
  • 亞目:飛魚亞目
  • :鱵科
  • :鱵屬
  • :針嘴魚
  • 英語名稱:Neddle Fish
  • 英文名:Freshwater garfish 
體形特徵,繁殖方式,習性,食性,飼養難度,護理,品種分類,黑背圓頜針魚,尖嘴扁頜針魚,

體形特徵

針嘴魚又名火箭魚、奇齒針魚、鉛筆魚。原產地是印度、斯里蘭卡、泰國及馬來西亞等地。針嘴魚軀體細長,側扁,軀幹部背、腹緣近平直,相互平行。頭長,額頂部平扁。吻特別突出,由前頜骨及下頜長形成一細長尖形的啄。口大而長,呈水平。兩頜布滿尖銳細齒,呈帶狀排列。背鰭遠在體後方,與臀鰭相對;胸鰭、腹鰭較小;尾鰭微凹。鱗細小。體背部翠綠色,體側下部及腹部銀白色,體側自吻端通過眼睛、胸鰭基,沿體側中線至尾鰭基部是一條較寬的綠色縱帶,各鰭翠綠色。
軀體細長,乍看下有如一支銀棒,故英文名之為“針魚”(Neddle Fish),側扁,軀幹部背、腹緣近平直,相互平行。頭長,額頂部平扁。吻特別突出,由前頷骨及下頜延長形成一細長尖形的啄。口大而長,呈水平。兩頜布滿尖銳細齒,呈帶狀排列。背鰭遠在體後方,與臀鰭相對;胸鰭;腹鰭較小;尾鰭徽凹。鱗細小。體背部翠綠色,體側下部及腹部銀白色,體側自吻端通過眼睛、胸鰭基,沿體側中線至尾鰭基部具一條較寬墾綠色縱帶,各鰭翠綠色。體長約30厘米。
針嘴魚針嘴魚

繁殖方式

卵生。繁殖時將親魚放入有浮草的水族箱內,讓受精卵粘附於浮草的根部。一尾雌魚可產卵100粒左右。受精卵約經9天孵化,仔魚可餵水蚤豐年蟲

習性

性情兇猛,肉食性。不宜與其他魚混合伺養。

食性

喜食小魚、紅蟲等活餌

飼養難度

水 溫 22 - 26℃
硬 度 5-10dGH
pH值 6.0-6.5

護理

由因原棲息於半鹹水域,故宜在飼育水槽中滲入食鹽,濃度為10升的水加入5克的食鹽,喜歡弱鹼性的水質。水槽需加蓋,以防範其受到驚嚇而跳出。喜歡水草密植的水族箱,適合單獨飼養或和大型與混養。

品種分類

黑背圓頜針魚

針魚實物圖針魚實物圖
學名: Tylosurus melanotus(Bleeker)
科目:頷針魚科
英文名稱: Belonidae
概述:
體呈長圓柱形,稍側扁。上下頜皆延長呈喙狀。上頜大牙垂直。背鰭鰭條23~25,背鰭後部鰭條短;尾鰭叉形。側線鱗在尾柄兩側形成一隆起嵴。
暖水性中上層魚類。體長一般680~1040毫米。性兇猛,常在水上層追捕小魚。
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國多見於南海,在渤海灣及黃海也有發現。

尖嘴扁頜針魚

尖嘴扁頜針魚A.anastomella(CuvieretValenciennes);Pacificneedlefish,Greengars,Needlefish
又稱為扁頜針魚、扁頜鱵魚、針良魚。
背鰭18—20;臀鰭23—24;胸鰭11—12;腹鰭6。側線鱗229—286,體長為體高14.5—24倍;為頭長3—3.3倍。體高為體寬1.3—1.6部。體細長,側扁,軀幹部背緣與腹緣均平直,相互平行。體不很高。頭較長,額頂部平扁。吻特別突出。由前頜骨和下頜骨形成一細長的喙。眼中等大。側上位。口呈水平,口裂很長。下頜稍大於上頜。兩頜具細小尖銳的齒,呈帶狀排列,外側一行排列稀疏的犬牙。鰓絲髮達。無鰓耙。背、臀鰭均較長,位於體的後部。胸鰭較小,高位。腹鰭位於腹部的後方。尾鰭截形,後緣微凹。體背呈翠綠色,體側下方及腹部呈銀白色,體背正中線上具較寬的深綠色縱帶。骨骼呈翠綠色。體長828mm。系海洋暖水性上層魚類,生活於淺海、河口,隨漲潮時亦能進入江河口的淡水裡。為近海食用魚類。夏季產量較高,可供食用,鮮食時肉嫩味美,頗受沿海居民歡迎。5月初到6月底在黃渤海區產卵。分布於中國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國外見於朝鮮、日本沿海。
針嘴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