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黃鈞宰《金壺七墨》卷八“金龍四大王”條:大王姓謝氏,越人,為民捍災赴水而死,靈爽赫奕,累請封錫因神行四,故日四大王。化身常為金色小蛇,故日金龍。...
金龍四大王祀制,禮制名。...... 金龍四大王祀制,禮制名。禮制名。地方群祀之制。金龍四大王為宋代謝緒,清代於江南、河南、山東濱河各州縣舉行祭祀禮。清文宗時,...
廟內南牆上嵌有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重修金龍四大王廟記》、清·順治六年(1649年)《護國安民》、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修大王廟山門》、二十六年1761年...
1 文化淵源 2 王廟碑刻 宿遷金龍四大王廟文化淵源 編輯 面對洪澇災害,宿遷民眾一邊在地方官府的領導下開展艱難的治理工作,一邊向河神乞求,期盼風調雨順、年年有收...
大王廟得名於金龍四大王(大王爺),且主供大王爺。金龍四大王,原名謝緒,生於1250年,卒於1276年,祖籍浙江杭州錢塘縣。明朝朱元璋打天下,慣用神道之手段,利用各地...
又稱金龍四大王廟。位於成都北路蘇州河南堍,是正一派主要道觀之一。 清嘉慶年間,該廟由閘東移建閘西。祀金龍四大王,祀奉者多數是江蘇往來上海的船民。 暮春...
龍王廟和大王廟顯然不是一回事,一則所供神祇不同,龍王廟祭祀的是興雲布雨的龍王,其中有海神、湖神等,而金龍四大王卻只有一人,職責是通航、通漕、行洪的平安...
今天新復建的邗溝大王廟,是一組仿古建築群,位於原邗溝大王廟遺址的東北約500米處,距金龍四大王廟約30米,北依邗溝路,南臨古運河,西傍高橋路,以廟為主體,輔以...
後來明成祖認為海運不便而修復漕運,謝緒的神靈特別顯著於呂梁地區,百姓建廟於上,凡官民舟船往來,都靠他在陰間保護,明隆慶間,追謚謝緒為“金龍四大王”,廟遂...
他醒來後發現床頭放著一個寫有“金龍四大王”五字的牌位。於是便急忙趕回柳林,正值柳林唱戲,他便把牌位放在台前香案上,香案上頓時出現了一條尺余小金龍。此事...
金龍四大王為南宋末人,受封於明代,《續史獻通考·群祀考》三稱明景帝景泰(1450-1457年)七年(1456年)十二月建金龍四大王祠於沙灣,從左副都御史徐有貞請也。...
法王 寺又名大王廟,建於清朝初期,清初從事船運的鹽邦顏姓,麻邦朱姓兩位首領為祈求船運平安,發動船民興建了該廟。塑以龍宮大王老爺(又稱金龍四大王)眾多拱像。...
清·清涼道人《聽雨軒筆記》卷二:天下之神祗多矣,而惟水神為最靈,如天后、金龍四大王、洞庭君、楊四將軍、王二相公,其最著者也。按據陳俊才《太湖漁民信仰...
連忙命人在金龍四大王廟的遺址上修建鹹寧寺。專供觀音菩薩,寺院建好之日,大雨直直下了兩個時辰,鹹寧寺內竟滴雨未落。整座亳州城,也沒有積水。一位僧人,涉水而...
例如:在他謝世74年之後,康熙皇帝封他為“靈佑襄濟王”,並祀“金龍四大王”。黃守才死後,雍正十二年(公元1735年)陳留建廟曰"大王壇",賜名溥仁觀。道光十一...
2、智積寺,又稱東寺、大王廟、金龍四大王廟,位於建南村東南角。晉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創建年代不詳,明代風格,清代重修。智積寺規模宏大,為建寧鄉保存最為完整...
此外,道教信仰的河神還有河侯、河陰聖后等,神明有陳平、泰逢氏、金龍四大王等。河瀆廟駐地: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淮河古稱淮水,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經安徽、江蘇入...
金龍四大王。《清朝文獻通考·群把考》二:順治三年敕封顯佑通濟之神。臣等謹案:《會典》載;神謝姓名緒,浙人,行四,讀書金龍山。明景泰間建廟沙灣。蓋崇把...
紹興孚佑王十二潮神岱石王蕭公爺爺晏公爺爺(平浪侯)河神河伯巨靈河侯河陰聖后陳平泰逢氏金龍四大王黃大王淮神濟神龍王附:昭靈侯張路斯...
金龍四大王《清朝文獻通考群祀考》二:順治三年敕封顯佑通濟之神。臣等謹案:《會典》載;神謝姓名緒,浙人,行四,讀書金龍山。明景泰間建廟沙灣。蓋崇祀已久...
《明清國家祭祀視野下的金龍四大王信仰變遷研究》,《暨南學報》2009年2期; 《論嶺南龍母文化的地域擴展》,《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9年2期; 《黃河之祀與河祠的...
1993年11月,江都縣人民政府將江都鎮金龍四大王廟改為今大聖寺。1999年5月1日,大聖寺舉行了佛像開光暨祖永住持升坐儀式,揚州市佛教協會贈送“蓮花觀世音”(中堂...
清孫枝蔚《謁金龍四大王廟》詩:“ 鳳泗真人 坐戰船,英靈助戰 呂梁邊。” 曹禺等《膽劍篇》第四幕:“拜倒,向鐘聲起處拜倒,朝那巍巍 大禹 閃英靈的廟。”4...
康熙年間,巡撫閻興邦治豫,三年無大水患,遂於康熙三十年(1691年)重修廟宇,改回龍廟為鐵犀鎮河廟,廟共三進,前院供奉河神金龍四大王,後院安放鐵犀,面北向河。...
他醒來後發現床頭放著一個寫有“金龍四大王”五字的牌位。於是便急忙趕回柳林,正值柳林唱戲,他便把牌位放在台前香案上,香案上頓時出現了一條尺余小金龍。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