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林(廣州大學歷史系教授)

王元林(廣州大學歷史系教授)

王元林

性別: 男

籍貫: 陝西大荔縣

民族:漢

黨派:中共

職稱:教授 博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元林
  • 民族:漢
  • 出生地:陝西大荔縣
  • 出生日期:1968年生
  • 職業:教授 博導
人物經歷,學習經歷,工作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主要論文,承擔課題,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1986-1990年,陝西師大歷史系本科本科。
1993-1996年,陝西師大歷史地理所碩士。
1996-1999年,陝西師大歷史地理所博士。

工作經歷

1990-1993年,陝西大荔縣朝邑中學學習。
1993-2017年,暨大歷史系任教。
2017-至今,廣州大學歷史系任教
歷史學博士,暨南大學歷史系暨歷史地理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術兼職: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海外交通史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古都學會理事、廣東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廣東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理事、淮安市人民政府社會經濟發展顧問等學術職務。
2017年秋調入廣州大學歷史系暨十三行研究中心。現為廣州大學十三行研究中心負責人,歷史學學科與專業(本科、碩士點)負責人,歷史系教授。廣東省人民政府特聘參事、博士生導師。榮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九屆高等院校青年優秀教師獎,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優秀人才(省級)等。

研究方向

中外關係史,歷史地理學。歷史文化地理、區域文化與鄉土社會地理、中外交通史地、歷史環境變遷的研究。

主要貢獻

主要論文

(一) 歷史文化地理與社會地理
《歷史上湖南湘江流域水神信仰初探》,《求索》2009年1期;
《明清國家祭祀視野下的金龍四大王信仰變遷研究》,《暨南學報》2009年2期;
《論嶺南龍母文化的地域擴展》,《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9年2期;
《黃河之祀與河祠的變遷》,《歷史教學》(高校版)2008年4期;
《東海神的崇拜與祭祀》,《煙臺大學學報》2008年2期;
《宋元時期南海神、天妃封號與崇拜研究》,《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係史研究》(2007年);
《費孝通與南嶺民族走廊研究》,《廣西民族研究》2006年4期;
《東南亞檳榔文化探析》,《世界民族》2005年3期;
《鄭和下西洋與天妃、南海神的崇拜》,《暨南學報》(社科版)2005年6期;
《宋南海神廟〈六侯碑〉考》,《暨南史學》第四輯(2005年);
《近代廣東僑鄉生活方式與社會風俗文化的變化》,《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5年6期;
《清一口通商時期中暹貿易中的潮州籍華僑》,《東南亞研究》2004年5期;
《明代西樵四書院與南海士大夫集團》,《中國文化研究》2004年2期;
《明清海南媽祖信仰地理研究》,《海南大學學報》2004年4期;
《閩南僑鄉尋根旅遊之探討》,《人文地理》2003年6期;
《海外華僑華人與僑鄉關係演變的特點》,《暨南學報》2001年4期;
《淺議巴蜀文化的地域差異》,《陝西師大學報》2000年第4期;
(二) 中外交通與嶺南港口、海洋地理
《再論宋廣州南海神廟相關史實》,《海交史研究》2008年1期;
《秦漢時期南嶺交通與南北交流》,《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8年4期;
《明清淮安商品流通地理初探》,《淮陰工學院學報》2007年2期;
《從徐聞、合浦到廣州對外貿易港口的變遷》,《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2007年);
《廣州、寧波等對外貿易港口比較研究芻議》,《寧波與海上絲綢之路》(2006年);
《淺析地理環境對北方陸上絲路、南方陸海絲路的影響》,《新疆大學學報》2006年6期;
《唐代廣州內外港與中外貿易交流》,《唐都研究》2006年6期;
《宋南海神東西廟與廣州海上絲綢之路》,《海交史研究》2006年1期;
《十四至十九世紀的西洋布貿易》,《東南亞研究》2005年4期;
《明清潮州糧食供給地區與路線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5年1期;
《兩漢合浦、徐聞與南海絲路》,《廣西民族研究》2004年4期;
《唐開元後的梅關道與中外商貿交流》,《暨南學報》2004年1期〈人大複印資料<經濟史>2004年3期〉;
《三至六世紀廣州城市的形成與海上絲路的發展》,《古今農業論叢》(2003年);
《明代初期廣東貢舶貿易港口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3年1期。
《宋末李竹隱海外講學新探》,《煙臺大學學報》2003年2期;
(三) 區域歷史地理與生態環境變遷研究
《贛水上源各河流名實考》,《歷史地理學研究的新探索與新動向》(2008年);
《北洛水、漆沮水辨析》《史念海教授紀念文集》(2006年);
《<水經>周水、存水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6年3期;
《古代早期的中國南海與西海的地理概念》,《西域研究》2006年1期;
《唐至元時黃土高原腹地植被變遷》,《寧夏社會科學》2006年2期;
《北洛水源頭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0年4期。;
《明清西安城引水及河流上源環境保護》,《人文雜誌》2001年1期;
《漆沮水考》,《唐都學刊》2001年2期;
《沙苑的歷史變遷》,《人文雜誌》2001年4期;
《歷史時期黃土高原腹地塬面的變遷》,《西北環境變遷與社會發展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1年;
《歷史時期關中東部河道變遷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2年1期;
《秦橫浦關考》,《歷史地理》第19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
《六世紀以前黃土高原涇洛流域河道變遷》,《暨南史學》第二輯,2003年;
(四)教學論文:
《中國歷史地理課程的教學與實踐》,《歷史教學》2004年第10期。

承擔課題

主持完成廣東省教育廳課題:海上絲綢之路與廣東沿海外貿港口的歷史地理研究,2001年;
主持完成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南海神廟與海上絲綢之路研究,2003年;
主持完成暨大社科重點青年課題近代僑鄉文化研究,2003年;
參與完成農業部重點項目《中國農業通史》(隋唐五代卷)第一章,2004年;
主持完成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2004年項目:《嶺海名勝記》與郭棐研究;
主持廣東省哲社課題:內聯外接:嶺南港口、腹地與中外交通關係研究,3萬元;
主持教育部項目:南嶺交通走廊與四省毗鄰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4萬元;
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國家正祀與地方民間信仰互動研究——宋以後海洋神靈的地域分布與社會空間, 10萬元。
已發表相關學術論文逾百篇,出版著作四部,主持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多項。

獲獎記錄

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第三批跨世紀人才培養對象,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九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多次獲得各種獎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