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九棘鱸,Cephalopholis fulva (Linnaeus, 1758),鮨科九棘鱸屬的一種魚類。體長41-55厘米。魚體上半部紅色,下半部白色,體具有許多藍色小細點,上下顎尖端有一對黑色斑點,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14-16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9枚。
基本介紹
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生長繁殖,營養和經濟價值,保護級別,
分布範圍
生活習性
棲息在水質清澈的珊瑚礁區,白天躲藏在礁石洞穴中,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及魚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具有雪卡魚毒的報告。
生長繁殖
金黃九棘鱸是雌性先熟的雌雄同體,在幼魚階段全部為雌性,成長至約20厘米長時,開始有雄性轉變。
金黃九棘鱸產卵會持續很長時間,在百慕達地區從1月至6月,在巴哈馬從12至來年的1月,其他地區是5月至8月,在巴西中部海岸會持續10個月。雌性金黃九棘鱸在繁殖季節會產下15-28萬顆魚卵。金黃九棘鱸壽命25歲。
營養和經濟價值
金黃九棘鱸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生活習性,使它的營養豐富、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據有關資料和行家介紹,金黃九棘鱸肉中的蛋白質含量高於一般魚類,除含人體所必須的各種胺基酸外,還含有無機鹽、鐵、鈣、磷以及維生素等人體必須的營養物質,一舉成為經濟價值很高的魚類,宴席上的佳肴,是暢銷港澳台的名貴海鮮品。漁民們根據它棲息的水域海況、生活習性及不同季節選擇適口的小蝦、章魚、沙蠶等作餌料,獵獲甚豐,曾創下單一流次喜獲3萬元漁利的佳績。隨著水產資源的不斷變化和市場需求量的日益增加,金黃九棘鱸的人工養殖隨之迅速發展,南澳縣的獵嶼灣,石斑的養殖已形成基地,主要品種有赤點石斑魚、青石斑魚和鮭點石斑魚等。
金黃九棘鱸人工養殖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商品化生產。多年來南澳縣科研工作者、養殖技術員和養殖戶緊密配合,通過實踐的探索,生產管理、色病防治等方面均取得技術突破,整理出版了星火叢書《金黃九棘鱸養殖技術》和《石斑魚網箱養殖實用技術》等書刊文章。南澳縣的石斑魚海水網箱養殖成果先後榮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廣東省漁業“豐收計畫”一等獎和“星火計畫獎”。
保護級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