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器》是2017年1月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文戈、郭秀娟、張猛編。本書以圖文搭配的形式,呈現了古今以來尤其具有代表意義的金銀器佳品,以及其所蘊藏了歷史、文化意義,向讀者展現了我國古代金銀器的華美與絢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銀器
- 作者:馬文戈、郭秀娟、張猛
- 出版社: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2183501
《金銀器》是2017年1月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文戈、郭秀娟、張猛編。本書以圖文搭配的形式,呈現了古今以來尤其具有代表意義的金銀器佳品,以及其所蘊藏了歷史、文化意義,向讀者展現了我國古代金銀器的華美與絢麗。
金銀器在歷史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載體。金銀是貴重金屬,硬度適中,具有延展性,易錘打成形,又有亮麗的天然色澤,且不易氧化變色,是製作工藝品的良好材料。自從人類發現、認識了金銀之後,就將其加工成為各種...
鞍馬具是遼代金銀器中最具特色的器物,紋飾繁縟,工藝好,時稱天下第一。殯葬器是遼代葬俗的一大特徵,有面具、網路、帶飾、靴等,僅大貴族以金銀製作。宗教用具常見舍利塔、法輪、舍利瓶、供奉器等,是遼代大興佛教的見證。日雜器包括渣斗、硯台、鎖、號角、刀、釘紐、符牌、錢幣等。金銀器經過隋唐時期的進一步發展,...
《金銀器》是2017年1月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文戈、郭秀娟、張猛編。本書以圖文搭配的形式,呈現了古今以來尤其具有代表意義的金銀器佳品,以及其所蘊藏了歷史、文化意義,向讀者展現了我國古代金銀器的華美與絢麗。 內容簡介 馬文戈、郭秀娟、張猛編*的《金銀器/走向世界的中國文明叢書》作為“走向...
唐代金銀器,唐代金銀器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當時重要的手工藝品。分類 其製造部門分“行作”、“官作”兩類,而以後者為主。“行作”即為民間金銀行工匠製作,質量較官營手工業差。“官作”即指少府監中尚署所管轄的金銀作坊院。中、晚唐時又設文思院,掌造宮廷所需的金銀犀玉工巧之物、金采繪素裝鈿...
金銀器迄今為止極為少見,曾在山東淄博窩托村西漢齊王劉襄陪葬器物中,發現一件秦始皇33年造的鎏金刻花銀盤,製作精細,裝飾講究。這種在銀器花紋處鎏金的作法,唐代以後十分盛行,金花銀盤亦為唐代金銀器中很有特色的主要品種。根據對這些金銀配件的研究已能證明,秦朝的金銀器製作已綜合使用了鑄造、焊接、掐絲、嵌鑄法...
法門寺金銀器(Gold and Silver Wares from the Famen Temple)1987年在中國陝西扶風法門寺塔基地宮中發現,共121件。其中唐懿宗供奉60多件,唐僖宗供奉10多件。全身以珍珠瓔珞為裝飾的捧真身菩薩,是為祈求懿宗“聖壽萬春”而鑄造的。過去國內發現的金銀器物主身份不明或偏低,而地宮中物賬臚列清晰,二帝所賜器物均...
漢代金銀器是中國古代金銀加工工藝的又一個高峰期,尤以掐絲和焊綴金珠工藝最為成熟。掐絲工藝,是將捶打成極薄的金銀片剪成細條,慢慢扭搓成絲。焊綴金珠工藝是將金片切碎後加熱熔聚成粒,使其凝結在金銀絲一端備用。掐絲工藝和金銀珠工藝通常結合在一起使用,許多器物即是掐絲工藝的精品,又是金銀珠工藝的傑作。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歷史文獻記述中的黃金、白銀數量銳減, 考古出土的金銀器物的數量也不多, 已知的器物種類與戰國、漢代相比未發現重大改變。儘管這一現象可能與考古發現的局限性和偶然性有關, 但更可能是反映出當時歷史的真實面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北方遊牧民族以鮮卑文化為主的金器飾件較為流行, 還出土了...
《金銀器》是2012年黃山書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黃金和白銀是金屬中天然的貴族,用其打造的器具是大自然的創造與人類的智慧的完美結合,擁有燦爛炫目的色彩和千年不變的高貴品質。中國古代金銀工藝歷史悠久,金銀器製作既具有審美價值,又具有實用性。《金銀器》介紹了中國古代金銀器的歷史、工藝、器形和古老的金...
春秋戰國金銀器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製做的金銀器物,也有專指金銀器皿的。介紹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製做的金銀器物,也有專指金銀器皿的。主要發現於東周貴族墓和戰國時期遊牧民的貴族墓中。多數是服飾品,金銀器皿為數不多。重要的發現有河南洛陽金村周墓,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山東臨淄齊墓、曲阜魯墓,浙江紹興 306號...
魏晉南北朝金銀器,三國西晉時期,中原戰亂頻繁,南方社會經濟卻有較大發展。因此,南方金銀飾物較多。湖北鄂城西山鐵礦工地吳墓,曾出土了金銀鐲、金銀釵、金珠、金瓣、金鴛鴦、金銀戒指、銀項練、銀唾盂等47件。廣州市孜崗晉墓,也發現了金小狗、金銀鐲、金銀戒指、銀釵、銀耳挖、銀頂針等23件。江西南昌永安六...
明清金銀器大致分為典章、祭祀、冠服、生活、鞍具、陳設和佛事等幾大種類。主要器種有盆、碗、盒、盤、碟、杯、盅、鍋、瓶、筷等。這些銀器結構新奇、造型典雅,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工藝歷史 明清是我國金銀器製作工藝最為繁榮和成熟的時期。中國古銀器工藝考究,銀光閃耀;加之系貴重金屬所制以及放置百千年也不...
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於2012年2月獲得河南省文物局審批,2012年4月中國牡丹文化節期間掛牌成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位於洛陽市洛龍區白馬寺附近,唐藝金銀器博物館收藏金銀器具之多、器具跨歷史年代之久、文物不同的領域風格特色,歷史階段工藝文化的博大精深。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是洛陽首批民辦博物館之一,是由...
《金銀器》特種郵票1套2枚—一枚表現中國的金甌永固杯,一枚表現波蘭的巴洛克杯,由中國國家郵政局定於6月20日發行來增進中波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二枚郵票圖名分別是:金甌永固杯、巴洛克杯。兩枚郵票面值均為80分。這套郵票的發行正是兩國郵政部門友好合作的結晶,是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徵。郵品資料 國家...
中國宋代 (960~1279)和元代(1206~1368)的金銀器多數出自窖藏,也有一部分精品出自墓葬和塔基。宋元金器多為飾件,銀器多為生活與宗教用品,有碗、盤、杯、盞、盅、碟、尊、壺、 盆、缽、盂、罐、瓶、盒、托、匙、勺、筷子、執壺、溫碗、熏爐、渣斗及盛放佛骨舍利的鎏金銀棺、銀槨、銀函等。加工方式分別...
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地區製作的金銀器。早期(3~4世紀)的慕容鮮卑金銀器出土於遼寧北票房身村石棺墓中。簡介 鮮卑金銀器 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地區製作的金銀器。在 2號墓內,除了發現金質的指環、鐲、釵、鈴、珠和一些透雕或月牙狀的金飾外,還出土了兩件金花冠飾,大冠高28厘米,長方形透雕雲紋的...
金龍 金龍,南宋金銀器。裝飾品。昂首張嘴,雙目圓睜,兩角分叉,髮鬢後揚,細頸粗身,尾端上卷,遍施魚鱗。四肢矯健,足為五爪,作行走狀。形態威猛,充滿力感。1984年浙江義烏壙壙李景德寺村窖藏出土。現藏義烏市博物館。
《中國藝術品鑑定專業術語第8部分:金銀器》是2019年11月22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起草人 呂少民、溫尚光、劉建業、馮松林、劉文、王增豐、張民輝、趙曰斌、何志紅、呂健安、賀海濱、吳厚鑒、曹丹樂、魯倩蘭、羅郁、田葉、黃國維、譚芳、湯詩敏。起草單位 廣州市藝術品鑑定協會、廣州峰會藝術品鑑定有限公司、廣州市...
《金銀器琉璃器琺瑯器》是2009年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欣弘 。內容簡介 《金銀器琉璃器琺瑯器》首先對收藏對象進行一番概述,然後是大量的圖版呈現,每幅圖都有詳細的文字介紹。所謂金銀器,是以貴金屬黃金和白銀為基本原料加工製成的器皿、飾件等。金銀在我國古代一直被視作貴重之物,用金銀製成的...
《金銀器:流金歲月》是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內容簡介 《金銀器:流金歲月》內容簡介:“物以稀為貴”,金銀是自然界中的稀有金屬,且天生麗質,帶有華美高貴的金屬光澤。該書記錄了金銀器製作的繁榮時期——宋元年代,其作品精雕細琢、富麗堂皇,精彩紛呈,留下了一批傳世名作,如朱碧山的銀槎、聞宣如意金盤等...
唐代日常生活所用金銀質碗、盒、杯、盤之類器物。 唐代金銀器皿集中發現於陝西省西安市及其附近地區, 絕大部分出於窖藏和居住遺址,出自墓葬者甚少。它主要應是宮廷和地方官手工業中的製品,專供統治階上層享用,間或用於君臣之間的賞賜、進奉以及對佛寺院的施捨。唐代金銀器皿製造業發達,數量大,品多,其製造中心...
金銀器 《金銀器》是中國郵政發行的一套郵票。(參考資料:)
《中國金銀器》共五卷,是揚之水編著的書籍,2022年8月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發行。內容簡介 《中國金銀器》共五卷,在近兩千頁的篇幅內,展列了將近四千件金銀器作,回溯自商代至清代的金銀器之史,五卷分別收錄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兩宋金元、明、清各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相關金銀器文物。書...
金耳環是一件金銀器文物,1989年寧夏固原縣楊郎鄉馬莊村出土,現收藏於寧夏博物館 。文物歷史 1989年寧夏固原縣楊郎鄉馬莊村出土,現收藏於寧夏博物館 。文物特徵 金耳環一隻殘長2.5厘米,環徑1.5厘米,重2.5克,另一隻長4厘米,環徑1.4厘米,重3.5克,圓形耳環,接口未焊接,下連有圓形空心金圓球,球下...
唐代金花銀盤質地素淨,紋飾布局有致,並在花紋部分鎏金,鎏金的黃色與盤身的銀色質地形成強烈對比,金屬光澤交相輝映,獨具藝術情趣。簡介 唐代是金銀器發展的鼎盛時期,該時期的金銀器製作工藝精湛,紋飾圖案精美,品類繁多。金銀器自身有很高的財富價值,統治者認為以金銀作食器可健康長壽,加之唐代國力強盛,東西文化...
北周鎏金銀壺是一件北周時期的金銀器文物,收藏於寧夏固原博物館。文物信息 歷史時代:北周天和四年(569 年)出土時間:1983年 出土地點: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南郊鄉深溝村李賢夫婦合葬墓 館藏地點:寧夏固原博物館 文物特徵 通高37.5厘米,最大腹頸12.8厘米,重1.5公斤。鴨嘴細頸,上腹細長下腹圓鼓,高圈足座,...
金鐲 金鐲是元代金銀器文物。金鐲 元代,此鐲為一對,呈橢圓形,含金量高達百分之九十五。鐲兩端做成兩個龍頭,其中一個龍頭的嘴部連著一顆金球。環以圓珠聯成,作龍身;兩首相對,形成雙龍奪珠之勢,造型純樸,別具風格。
古人認為用金銀器盛放煉丹要物可以提高其藥效,因此在何家村發現的藥材均盛放在金銀器中。這件銀罐體現出唐代工匠豐富的藝術想像力。流傳歷史 1970年10月,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的一個基建工地上,施工的工人挖出了一個陶瓮,裡面裝有大量金銀器;在第一個陶瓮出土地點的北側不遠處,考古人員又發現了一個大小類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