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鈴子(葫蘆科苦瓜屬植物)

金鈴子(葫蘆科苦瓜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鈴子俗稱癩葡萄,南方一帶稱作紅泥,金黃色的外殼,上面鼓凸著若干大小不等的顆包,果實成熟時,瓤是紅的,味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C。為苦瓜的栽培品種之一,成熟假種皮可食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金鈴子
  • 拉丁學名:Momordica charantia Linn.
  • 別稱:癩葡萄
  • 二名法:Momordica charantia Linn.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葫蘆目
  • 葫蘆科
  • 南瓜族  葫蘆亞族
  • 苦瓜屬
  • :苦瓜
  • 分布區域:我國南北均普遍栽培
  • 生長周期:一年生攀援草本
  • 顏色:嫩果是綠白色,成熟時橙黃色
  • 食用價值:假種皮味甜,可生食;幼果作蔬菜
  • 其他價值:園藝觀賞;藥用
  • 果實形狀:紡錘形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類型和品種,地域分布,金鈴子炒蝦仁,區分,

形態特徵

金鈴子,通常是對小型苦瓜完全成熟後的俗稱,各地叫法不一,又稱癩葡萄、癩瓜、黃金瓜、金賴瓜、賴荔枝、天荔枝、錦荔枝、荔枝瓜、紅娘等,和苦瓜實質上是一種,都是葫蘆科苦瓜屬的苦瓜。
金鈴子

生長習性

一年生攀援狀柔弱草本,多分枝;莖、枝被柔毛。卷鬚纖細,長達20厘米,具微柔毛,不分歧。葉柄細,初時被白色柔毛,後變近無毛,長4-6厘米;葉片輪廓卵狀腎形或近圓形,膜質,長、寬均為4-12厘米,上面綠色,背面淡綠色,脈上密被明顯的微柔毛,其餘毛較稀疏,5-7深裂,裂片卵狀長圓形,邊緣具粗齒或有不規則小裂片,先端多半鈍圓形稀急尖,基部彎缺半圓形,葉脈掌狀。
雄花:單生葉腋,花梗纖細,被微柔毛,長3-7厘米,中部或下部具1苞片;苞片綠色,腎形或圓形,全緣,稍有緣毛,兩面被疏柔毛,長、寬均5-15毫米;花萼裂片卵狀披針形,被白色柔毛,長4-6毫米,寬2-3毫米,急尖;花冠黃色,裂片倒卵形,先端鈍,急尖或微凹,長1.5-2厘米,寬0.8-1.2厘米,被柔毛;雄蕊3,離生,藥室2回折曲。
雌花:單生,花梗被微柔毛,長10-12厘米,基部常具1苞片;子房紡錘形,密生瘤狀突起,柱頭3,膨大,2裂。
果實紡錘形或圓柱形,多瘤皺,長10-20厘米,成熟後橙黃色,由頂端3裂。種子多數,長圓形,具紅色假種皮,兩端各具3小齒,兩面有刻紋,長1.5-2厘米,寬1-1.5厘米。花、果期5-10月。

類型和品種

1、按瓜皮顏色來分,有青(綠)皮苦瓜和白皮苦瓜兩種類型。
2、按果實形狀來分,有短圓錐形和長圓錐形,長圓筒形的三類。
3、按果實大小分,有大型苦瓜和小型苦瓜兩大類型。我國各地栽培的苦瓜,大都屬於大型苦瓜類型。
其果實的主要特點是:呈圓形,兩頭稍尖一般長16~49厘米,橫莖5~7厘米。
每個瓜所含種子較少,主要集中分布在果實的下部位。在果實成熟時,極易開裂掉出種子。果實表面的瘤狀突起細密而美觀,果皮的顏色隨著果實發育成熟的不同時期而變化,一般在幼果期為深綠色、綠白色或白色,到了生理成熟期,均為紅黃色。
小型苦瓜的特點是:果實成短紡錘形,一般長6~12厘米,橫莖5厘米左右,果皮顏色有綠白色和白色兩種。到成熟期,均為金黃色,果肉較薄,種子發達,苦味較濃,產量不高。

地域分布

我國長江以南的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江西、海南、四川、湖南等省區栽培較為普遍,品種資源較為豐富。北方各省特別是大城市郊區,栽培越來越多,通過互相引種、馴化和育種,形成了各地自己地方品種。

金鈴子炒蝦仁

取新鮮白對蝦,去頭,裝入保鮮袋, 放入冰櫃冷藏,15 分鐘後,取出剝殼, 用料酒、生粉、精鹽捏勻備用;剝開金鈴子,用調羹仔細地颳去白膜,改刀後氽水,氽水時務必在鍋中加少許鹽和食用油;用水沖洗漿好的蝦仁,邊洗邊捏,蝦仁會變成原來的一倍;鍋中倒少許食用油,五成熱時倒入氽好水的金鈴子丁,快速翻炒五六秒鐘,加入蝦仁,待轉色後加少許雞精調味即可。
成熟的金鈴子成熟的金鈴子

區分

1、金鈴子學名川楝子,又稱苦楝子、川楝實,為楝科植物川楝的乾燥成熟果實,性寒,味苦,有小毒,入肝、小腸、膀胱經,主要成分為川楝子素、生物鹼等,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的功效,用於治療胸脅脹痛,疝痛,蟲積腹痛等症。《本草綱目》載:“楝實,導小腸膀胱之熱,因引心胞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氣為要藥。”《醫林纂要》亦載:金鈴子“瀉心火,堅腎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治疝,去痼冷”。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金鈴子對呼吸中樞有抑制作用;有抗肉毒中毒的作用;能鬆弛括約肌,收縮膽囊,促進膽汁的排泄;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多種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臨床套用,與玄胡索配伍治療肝鬱化火所致諸痛證;與四逆散合用,治肝胃氣痛;與玄胡索、香附、橘核、芒果核等同用,治疝氣痛;以川楝子研末,加紅糖,用黃酒沖服,每日1~2次,連服2~5次,用於治療急性乳腺炎有較好的效果。
注意:脾胃虛寒者忌服。外用,將苦楝子烤黃研成細末,用熟豬油或凡士林調成50%油膏。先將患者頭髮剃光或剪短,用清水洗淨瘡痂,再以5%~10%明礬水洗1遍,擦乾,塗油膏於患處,每日1次,連續10天為一療程,治療頭癬顯效。
2、金櫻子又名金罌子、燈籠果、刺橄欖,為薔薇科植物金櫻子的乾燥成熟果實,因含糖量多,又被稱為糖罐、蜜糖罐,性平,味酸澀,入腎、膀胱、大腸經,具有固精澀腸、縮尿止瀉的功效,用於治療因體虛下元不固而引起的滑精、遺尿、小便頻數、脾虛瀉痢,及肺虛喘咳、自汗盜汗、崩漏帶下等症。《蜀本草》載:金櫻子“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澀精氣”。《本草正》亦載:金櫻子“止吐血,衄血,生津液,收虛汗,斂虛火,益精髓,壯筋骨,補五臟,養血氣,平咳嗽,定喘急,療怔忡驚悸,止脾泄血痢及小水不禁”。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金櫻子有較好的降血脂作用;對流感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有很強的抑菌作用,對綠膿桿菌也有效;能減少尿頻,延長排尿間隔時間;水提取物能抑制腸平滑肌的自主收縮,拮抗乙醯膽鹼、氯化鋇引起的平滑肌痙攣性收縮;能有效的降低血清膽甾醇;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且對腸黏膜有收斂作用,減少分泌,制止腹瀉。臨床套用,治療腎虛不固、遺精滑泄白濁者,可與芡實配伍;治療肺氣不足、久病咳湍者,可與人參、五味子、蛤蚧配伍;治療血崩日久者,可與阿膠、三七及諸炭類藥物配伍。
注意:有實火、邪熱者忌用,因其有收斂特性。食用金櫻子不宜食黃瓜和豬肝。
金鈴子金鈴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