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工具市場

金融衍生工具市場

金融衍生工具市場是指以各種金融契約為交易對象的交易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融衍生工具市場
  • 定義:以金融契約為交易對象的交易場所
  • 特點:槓桿性、風險性、虛擬性
  • 作用:提高金融運作效率,維護金融安全
產生與發展,特點,作用,類型,參與者,

產生與發展

20世紀70年代,伴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和石油危機,資本主義世界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經濟衰退,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匯率波動頻繁,利率上升。在這種動盪不定的環境下,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為了在競爭中保持不敗之勢,進行了很多金融創新。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的政府紛紛放鬆金融管制,出現了金融體系自由化的趨勢,再加上近年來計算機和電信技術的發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場迅速發展起來。
(一)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產生的背景
在西方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下,20世紀70年代以後西方國家相繼出現了滯脹,而在西方經濟學中居正統地位的凱恩斯學派對此難以解釋,這時包括貨幣學派在內的一些新自由主義思潮開始盛行。它們的理論核心就是反對國家干預,主張通過市場機制調節經濟,從而為各國放鬆金融管制奠定了理論基礎。金融管制放鬆後,金融市場匯率、利率變動頻繁,防範投資風險或借貸風險的金融衍生工具應運而生。金融衍生工具在基礎工具的基礎上衍生而來,人們稱之為金融創新。金融創新包括金融工具的創新、金融市場的創新、金融服務的創新等。這些新的金融工具在防範投資風險或借貸風險方面有明顯的作用,不少新的工具突破了傳統上對金融機構在業務範圍、利率方面的管制。各種金融期貨、期權、貨幣互換等新的金融工具相繼出現。金融創新提供了更為廣泛的資金籌措渠道,同時也降低了融資成本。
金融衍生工具的創造與發展稱為金融工具的創新。美國的金融業相當發達,但受政府管制較嚴,因而美國的金融機構創造出很多金融衍生工具以規避管制。包括各種金融期貨、期權、貨幣互換在內的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相繼出現,後又在其他國家廣為流傳。世界各地還出現了若干新興的金融市場,如芝加哥國際貨幣市場、新加坡國際貨幣交易中心、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法國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等,從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電子計算機的發展使金融資料的處理和傳送出現了革命性的變化,從而產生了終端服務、銷售點系統、家庭銀行業務及自動清算所等,這一切都便利了客戶並使金融創新活動更加深入到百姓之中。
(二)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產生的主要原因
(1)規避管制。規避金融管制是金融工具不斷創新的一個推動力。西方很多創新工具都是由美國金融機構創造的,其原因就是美國金融業受政府管制較嚴。因此,可以說,金融管制愈嚴,金融創新的推動力就愈大,金融工具創新也就愈活躍。
(2)技術革新。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開展及其在經濟領域中的運用,金融全球化得到進一步發展。科學技術特別是電子計算機的不斷進步與廣泛運用,使得金融業有可能向客戶提供各種質優價廉的金融工具與金融服務,1990年芝加哥金屬交易所和路透社控股公司聯合開辦了全球交易體系,它把全球電腦終端聯結起來,使加入該系統的會員能在全球進行期貨、期權交易。全球交易體系可以說是當今科學技術在金融界運用的結果。
(3)減少風險。20世紀70年代以後,由於西方國家通貨膨脹的加劇及浮動匯率的實施,企業及個人面臨了巨大的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金融期貨、期權及互換業務等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產生,都是為了滿足客戶減少利率與匯率風險以達到保值或贏利的要求。在各種創新的金融工具中,為減少利率與匯率風險而創新的工具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三)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發展
1972年5月16日,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在固定匯率制解體、國際外匯市場動盪不定的情況下,創辦了國際貨幣市場分部,推出了英鎊、加元、西德馬克、日元、瑞士法郎、墨西哥比索等貨幣期貨契約,標誌著第一代金融衍生工具的誕生。1973年4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正式推出股票期權。1975年利率期貨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問世。70年代中期產生的第一代衍生工具,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得到發展。這一時期的衍生工具主要是與貨幣、利率有關的期貨、期權交易,它們在各種不同的期權與期貨市場內進行。以1981年美國所羅門兄弟公司成功地為美國商用機器公司(IBM)和世界銀行進行的美元與西德馬克和瑞士法郎之間的貨幣互換為標誌,以名義利率互換、貨幣互換及商品互換為主角的第二代衍生工具獲得了長足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無證書金融產品市場。第二代衍生產品與第一代傳統的衍生產品不同,它是金融工程的衍生產品,它仍具有期貨、期權交易的特點,同時又為那些不滿足於期貨期權交易的客戶提供了大規模套期保值的手段。衍生產品的大部分是場外交易產品,這也促進了櫃檯市場的形成發展。美國《幸福》雜誌1995年載文稱,國際金融市場已知的衍生工具已有1200多種,並且還將不斷增加。

特點

1.槓桿性
槓桿性是金融衍生交易的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即交易者能以較少的資金成本控制較多的投資,從而提高投資的收益,達到“以小博大”的目的。金融衍生工具在交易時一般只需繳存一定比例的押金或保證金,便可以得到相關資產的經營權和管理權,槓桿特徵十分突出。高槓桿性既為交易者提供了以較低成本進行風險管理的可能性,也為投機者帶來因預期錯誤造成的巨額損失的潛在風險。因此,高槓桿性使金融衍生工具成為一把雙刃劍。
2.風險性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安的環境下為投資者交易保值和防範風險的一種金融創新,但是其內在的高槓桿性和工具組合的高複雜性、高技術性決定了金融衍生工具的高風險性。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風險主要包括:
(1)市場風險(Market Risk)。即金融衍生工具因為市場價格變化造成虧損的風險。金融衍生工具價格的波動幅度往往超過基礎資產現貨價格的波動幅度,為交易者帶來極大的風險。
(2)信用風險(Credit Risk)。即交易對手無法履行契約的風險。這種風險主要表現在場外交易中,包括交易對方違約可能性的大小和由於違約造成損失的多少兩方面內容。
(3)流動性風險(Liquidity Risk)。即某些金融衍生工具難以在二級市場流通轉讓的風險。這種風險大小取決於契約標準化程度、市場交易規模和市場環境的變化。
(4)操作風險(Operation Risk)。由於金融衍生工具均採用先進通訊技術和計算機網路交易,因此存在著電子轉賬系統故障,以及計算機犯罪或人為失誤等操作風險。
(5)法律風險(Legal Risk)。即由於金融衍生工具創新速度比較快,可能游離於法律監管之外,從而存在某些金融契約得不到法律保障和承認的風險。
(6)管理風險(Management Risk)。它是指金融衍生工具的複雜化可能給交易主體內部管理帶來困難和失誤以及監管機構難以實施統一監管的風險。
3.虛擬性
虛擬性是指金融衍生工具的價格運動過程脫離了現實資本的運動,但卻能給持有者帶來一定收入的特徵。所謂虛擬資本,如:股票和債券,其特點是本身並沒有價值,但它們是代表獲得一定財富的權力證書,因而是對實物財產的虛擬。而金融衍生工具又是對股票、債券等基礎資產的進一步虛擬,具有雙重虛擬性。由於虛擬資本的增值可以不依賴於產業資本和商業資本的運動,因而金融衍生資產的交易日益獨立於現實資本運動之外。

作用

首先,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發展對完善國家金融市場體系,提高金融運作效率,維護金融安全有重要意義。
世界金融市場發展歷史證明,完善和發達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場,能夠促進金融市場運作效率的提高,構架起一個國家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推動其成為世界性的經濟與金融中心。特別是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出現與發展,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投資途徑、為融資者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有利於改善資本配置,分散經濟風險,降低融資成本,刺激經濟成長。
其次,金融衍生產品交易是現代金融市場的重要內容,金融衍生工具市場提供的金融衍生產品契約和交易平台,推動了現代金融市場的發展,對提高金融競爭力有重要的意義。
從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推出外匯期貨契約開始,利率期貨、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產品交易由於其所具備的規避金融現貨風險的特有功能,在金融市場上受到廣大投資者的青睞。一個國家金融衍生產品越發達,功能越完善,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就越大,在國際金融市場的競爭力就越強。
再次,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特有功能與提供的金融衍生產品是金融市場風險管理的基礎和手段,對國內金融機構分散金融風險,提高風險管理能力,減緩國際金融風險的衝擊有重要意義。
控制風險是各國金融市場一項長期和重要的戰略任務,金融衍生工具為這一戰略任務的落實提供了有效手段和市場基礎。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一個重要功能是低成本地實現風險的分散和轉移,金融衍生工具具有一種與生俱來化解各種風險的能力,並將這種風險分配給那些最有能力且又最願意化解各種風險的投資者。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作為一種避險工具,不僅有利於減緩因國際政治、經濟變動給國內企業帶來的風險,而且通過為金融機構提供組合投資的空間,有利於實現組合投資風險分散的要求,拓展金融風險管理的市場工具和條件,提高金融機構加強風險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總之,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完善了現代金融市場的組織體系,提供了抵抗金融風險的市場基礎和手段,促進了一個國家或地區金融市場國際競爭力的提高。隨著現代金融市場功能的進一步發揮,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在現代金融市場中的地位也將進一步得到加強。
當然,金融衍生工具市場所蘊含的風險同樣不容忽視。

類型

按照交易場所的不同,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分為交易所市場和場外市場(櫃檯交易市場)。
按照交易類型的不同,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可分為金融期貨市場(Financial Futures)、金融期權(Financial Options)市場和其他衍生金融工具市場。
1.金融期貨市場,包括:外匯期貨(Foreign Exchange Futures)、利率期貨(Interest Rate Futures)和股票價格指數期貨(Stock Price Index Futures)。
2.金融期權市場,包括:(1)現貨期權,如外匯期權(Foreign Exchange Options)利率期權(InterestRateOptions)、股票價格指數期權(Stock Price Index Options);(2)期貨期權,如利率期貨期權、外匯期貨期權、股票價格指數期貨期權。
3.其他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包括遠期利率協定(Forward Rate Agreements)和互換交易(Swap Transactions)

參與者

金融衍生工具市場有四大類參與者:保值者、投機者、套利者和經紀人。
1.保值者
保值者參與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目的是降低甚至消除他們已經面臨的風險。
2.投機者
與保值者相反,投機者希望增加未來的不確定性,他們在基礎市場上並沒有淨頭寸或需要保值的資產,他們參與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目的在於賺取遠期價格與未來實際價格之間的差額。
3.套利者
如果說投機者取得利潤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那么套利者的利潤來得很輕鬆,他們通過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市場進行交易,而獲得沒有任何風險的利潤。
4.經紀人
經紀人作為交易者和客戶的中間人出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